王欣欣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王欣欣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呼吸内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施以护理风险管理以后其生存质量优良率为88.0%,比对照组患者的7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比对照组患者的8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风险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呼吸内科属于医院重要科室,临床上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咽喉炎、肺炎以及肺结核等[1]。呼吸内科病房中,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是主要的住院患者,这部分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重,并且病情复杂变化,这将大大增加治疗难度和护理风险[2]。因而,分析探讨一种针对呼吸内科患者有效的护理管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病房管理手段,主要是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而直接或间接的引起患者死亡以及其他较为严重的后果,护理风险存在与护理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护理操作、处置、配合以及抢救等。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这些危险因素施以有针对性的处理,旨在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风险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所产生的危害。此次研究为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现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呼吸内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相应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整个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现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呼吸内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在40~69岁,平均年龄为(48.2±1.7)岁;其中有18例支气管哮喘,14例为支气管扩张,12例为慢性阻塞性疾病,另6例为其他类型呼吸疾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41~68岁,平均年龄为(48.5±2.4)岁;其中有15例为支气管哮喘,16例为支气管扩张,14例为慢性阻塞性疾病,另5例为其他类型呼吸疾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管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记录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心理支持;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述有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进行风险总结,主要对以往所出现过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诸如用药事故、患者所出现的心理负面情绪、病房的环境以及相应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态度等,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②在对患者施药前,应当充分了解患者自身情况,有无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在施药期间,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避免食用与药物相冲突的食物,治疗期间应当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③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疾病的有关知识,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恐惧、忧虑的不良心理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④对护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技巧,端正其工作态度,在护理过程中应具有耐心,保持服务的细致与真诚。⑤注意病房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的整洁和空气适宜,尽量不要在病房内摆放诸如刀具、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注意病房的消毒,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
1.3 评价指标:对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生存质量进行统计,相应判定标准如下[3]:在护理前后运用WHO生存治疗测量简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以百分制记录,主要有含4个等级,即86~100分表示为优秀;71~85分表示为良好;60~70分表示一般;低于60分的则表示为差。生存质量的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数。制定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及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相应计量资料以(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说明差异是否显著,而计数资料则是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相应用χ2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有P<0.05,则说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施以护理风险管理,患者生存质量的优良率达到88.0%,比对照组患者的74.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χ2=4.1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经相应护理以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其中满意28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其中满意17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8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趋势不断加深以及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呼吸内科各类型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炎、咽喉炎、肺炎、肺结核、肺扩张以及肺气肿等[4]。在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中,中老年患者是主要的住院群体,这部分患者的病情较急,且变化复杂,相对治疗周期也较长,因而不但增加治疗及护理的难度,而且治疗过程中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因而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施以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及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病房管理手段,主要是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而直接或间接的引起患者死亡以及其他较为严重的后果,护理风险存在与护理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护理操作、处置、配合以及抢救等。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这些危险因素施以有针对性的处理,旨在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风险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所产生的危害[5]。此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施以护理风险管理,患者生存质量的优良率达到88.0%,比对照组患者的74.0%明显偏高;经相应护理以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比对照组的84.0%明显偏高。这与相关的文献研究结果相似[6],进一步证实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1] 王光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今日健康,2015,14(5):267-267.
[2] 曹娟娟,刘仁平,李青年.探析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3):5-6.
[3] 鲁芹梅.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3):412-413.
[4] 汪钟灵.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36-237.
[5] 史习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356-357.
[6] 韩国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4):1313-1314.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