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泽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

2017-01-15 12:04:4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柴芍乙型症候

李 丹

(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门诊,辽宁 本溪 117000)

苓泽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

李 丹

(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门诊,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剖析苓泽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纳入研究的8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43例,所有患者均为肝郁脾虚证,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西医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用苓泽柴芍六君子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症候积分情况以及治疗后效果,并予以对比和分析。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肝功能均得到改善,症候积分明显下降,其中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和症候积分下降情况更好,统计学意义明显,P均<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两组疗效相比,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苓泽柴芍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症候和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苓泽柴芍六君子汤;肝郁脾虚证

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的症状表现以乏力、肝区疼痛、畏食、腹胀以及恶心等为主,病情严重者还可并肝掌、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面容、脾大或者蜘蛛痣等。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划分,可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划分为5种症型,即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阴证、肝郁脾虚证以及脾虚阳虚证,上述症候中最为常见的为肝郁脾虚证[1]。本次研究选择4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实施常规西医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了苓泽柴芍六君子汤,取得了显著且满意的效果,现就报道进行汇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择取对象来自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全部患者均通过中医辨证标准分型为肝郁脾虚证,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完成整个研究。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将以下类型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并其他严重器官疾病患者;资料不全面患者;心肺功能异常患者;其他症候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结核、肝肾综合征以及肝性脑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平均分组原则将纳入研究的86例患者分为病例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病例为28例,女性病例为15例,年龄在41~67岁,平均年龄(49.23±3.11)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6.33±0.13)年。研究组中男性病例有30例,女性病例有13例,年龄为40~69岁,平均年龄(49.18±3.09)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6.34±0.11)年。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构成以及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二者结果有对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西医保肝治疗,将20 mL的门冬氨酸钾镁添加至葡萄糖中,并加入1.2 g的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输入,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苓泽柴芍六君子汤,该药方由柴胡、茯苓、白扁豆、白芍、白术、陈皮、党参、泽泻、薏苡仁、法半夏以及猪苓构成,对于血小板减少者则加用仙鹤草、茜草以及白茅根,每天1剂,温服,分别于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积分情况和肝功能,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检测,包含有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标准,结合患者肝功能情况制定临床治疗效果评判标准,具体如下:①显效:经治疗,症候积分减少≥70%,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且肝功能显著改善;②有效:治疗后,症候积分减少在30%~69%,主要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好转;③无效:治疗后,症候积分减少低于29%,主要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或者病情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和肝功能情况对比:治疗前,对照组症候积分为(20.61±3.85)分,AST为(147.26±80.79)U/L,ALT为(184.31±97.49)U/L;研究组症候积分为(21.21±4.22)分,AST为(146.93±78.41)U/L,ALT为(185.32±99.59)U/L。治疗后,对照组症候积分为(9.27±3.41)分,AST为(93.22±65.21)U/L,ALT为(104.23±64.28)U/L;研究组症候积分为(3.29±1.71)分,AST为(42.24±21.87)U/L,ALT为(48.94±23.91)U/L。经统计学比较,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和肝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肝功能均得到改善,组间相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对比:经治疗,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在中医范畴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疫湿命名,有学者认为导致该病的基本矛盾为湿邪内蕴。疫湿入血,侵害脾脏,如果脾运尚健,且正气抗邪,则可将其祛除,或者遏制有力,限制机体活动;湿邪久困,容易造成脾虚,引起水谷不化、血失于统摄或者清浊部分等,湿容易滞留在脏腑经络,造成脏腑气滞。由此可见,尽管已形成肝郁脾虚证或者其他症候,但是在疾病整个转归期间,湿邪依旧有着重要作用。大量临床实践和文献报道均表示,治疗乙肝的基础为祛除湿浊之邪。苓泽柴芍六君子汤具有燥湿、疏肝、利湿、养肝以及健脾作用,药方中所含陈皮、半夏以及白术具有燥湿的功能;茯苓可利湿;猪苓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肝退黄;泽泻和薏苡仁能泄浊、健脾,强化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抗病毒和抑菌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症候积分和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言之,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中使用苓泽柴芍六君子汤,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候和肝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1] 郑宏颖,吴春艳.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78-79.

[2] 黄祎,黄彦,李梅,等.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 HBeAg阳性慢性 HBV携带者168例的临床疗效[J].重庆医学,2014,43(25):3265-3267.

[3] 林柳兵,王鑫,沈艳婷,等.宝消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6,36(6):589-593.

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03-02

猜你喜欢
柴芍乙型症候
柴芍六君子汤联合针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戏曲研究(2020年1期)2020-09-21 09:35:58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初夏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