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红 董福兰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辩证施护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体会
付艳红 董福兰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的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为(8.5±2.5)分、治疗后为(3.5±1.9)分,疼痛缓解时间22~38 h,平均(28.5±3.0)h;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8.4±2.7)分,治疗后为(6.3±2.0)分,疼痛缓解时间39~61 h,平均(49.0±2.9)h,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辩证施护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肛肠术后疼痛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肛肠术后疼痛;穴位按摩;中医辨证施护
肛肠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疼痛是肛肠术后患者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为缓解疼痛,临床多采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镇痛药物会带来诸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导致疼痛的缓解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因难以忍受疼痛甚至推迟或拒绝治疗,极大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我科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142例,均符合肛肠病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71例。术前患者均进行常规剂量局麻,术后2~24 h出现术区疼痛,符合我科术后处理规范所规定的须进行镇痛治疗的标准。治疗组男41例,女30例,年龄28~67岁,平均(40.5±3.05)岁;对照组男45例,女26例,年龄26~68岁,平均(41.3±4.05)岁。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治疗组湿热下注33例,肛门热毒25例,气滞血瘀13例;对照组湿热下注30例,肛门热毒23例,气滞血瘀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穴位按摩治疗:对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首先正确定位疼痛部位和程度,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伴发疾病,采用大拇指指压法对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施以中等强度按压,每次1~2 min,持续15~30 min。对于疼痛无法缓解的患者,可使用毫针针刺、泻法强刺激等法,反复3~4次/24 h,均不留针。
1.2.2 辨证施护:①肛门热毒型:以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安,溃破后呈黄、浊、稠液,带臭味,伴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口渴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受压或咳嗽时症状加剧。治疗手段为清热解毒,凉血祛窟,软坚散结,同时局部外敷三黄膏以消肿止痛,每日换药一次。酌情辅以硝硼散30 g进行温水坐浴,每日2次。便秘者口服番茄叶胶囊,每晚2粒,并多饮水。②湿热下注型:以严重红肿、肛门坠胀疼痛,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溏泻,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为主。治疗手段为清热、解毒、利湿,选择清淡无刺激性饮食绿豆粥、青菜等;大便燥结者多食水果,溏泻者尽量避免粗纤维素蔬菜;肛门坠胀者肛门内纳入三黄栓一枚,以清热通便。③气滞血瘀型:以肛门肿痛、隆起、坚硬如石,大便排出困难、里急后重,舌质黯见齿痕。治疗手段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外敷三黄膏,并将三黄栓纳入肛内,每日1次;对于此型患者,要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此外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室环境,保持适宜温湿度,协助患者料理生活,以减轻患者紧张,促进疼痛缓解。④情志护理:中医学视人体为完整统一体,精神状态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情志不畅致肠腑气机不畅,疼则气结,气郁化火,又会加重疼痛。肛肠科患者多有便秘、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疼痛又加重患者的急躁、焦虑,女性患者又由于怕羞、不方便等不能及时就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故要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肛肠病发病机制,病情转归、术后生活宜忌,尽可能解除其顾虑,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
1.2.3 药物治疗:经针刺或指压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多会有很大程度的减轻,对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给予常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诊断标准,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后6 h,6~12 h,1~3 d,3~5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表示为无痛,1~3分轻度疼痛,可忍受不影响休息,4~6分中度疼痛,影响休息需要进行处理,7~10分重度疼痛,难以忍受需要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为(8.5±2.5)分、治疗后为(3.5±1.9)分,疼痛缓解时间22~38h,平均(28.5±3.0)h;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8.4±2.7)分,治疗后为(6.3±2.0)分,疼痛缓解时间39~61 h,平均(49.0±2.9)h具有显著性差异。
肛肠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疼痛是肛肠术后患者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手术损伤加之体内应对产生的炎性介质、致痛因子、钾离子、组织胺、谷氨酸、神经肽等物质,一方面化学性刺激传入引起疼痛,另一方面使机体痛觉神经敏感,增强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疼痛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疼痛。从解剖角度看,肛门齿线为界,齿线以上受植物神经支配,痛觉不敏感,齿线受脊神经支配,痛觉非常敏感,手术刺激可致剧烈疼痛。此外,创面组织水肿、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伤口换药等都可导致疼痛。疼痛不导致机体功能、心理伤害,还会导致出现大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中医辨证施护是在分析患者具体的疾病分型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中医讲究中穴位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关联,风寒、湿热、气燥互为因果,致气血凝滞、经络淤滞而痛。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激发人体抵抗力,实现调节阴阳、舒经活血、扶正祛邪、止痛等功效。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可宣泄气中之热、疏风散表,为止痛要穴;内关为心包经之输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宽胸理气;人中位于口鼻之间,为督脉输穴,通天地之气,督通络畅;承浆穴为任脉、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可生津敛液、舒筋活络;地仓属足阳明胃经,跷脉手足阳明之会,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穴位按摩定位准确、渗透力强,操作简单、安全,容易掌握和统一,相比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小,且无耐受性、依赖性问题,经济实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8.5±2.5)分、治疗后为(3.5±1.9)分,疼痛缓解时间22~38 h,平均(28.5±3.0)h;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8.4±2.7)分,治疗后为(6.3±2.0)分,疼痛缓解时间39~61 h,平均(49.0±2.9)h具有显著性差异。向翠兰在其文章中亦有相似观点。总之,穴位按摩联合中医辩证施护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肛肠术后疼痛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向翠兰.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85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285-286.
[2] 张春红.穴位按摩对肛肠病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4,14(6):56-58.
[3] 张敏,张坤.穴位刺激配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300例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29(9):239.
[4] 陈丽荣,刘博.中医辩证施护配合耳穴压籽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266-266.
[5] 孟雪燕.辨证施护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4):89-90.
[6] 王利玲,廖明,叶小宁,等.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治疗社区失眠患者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7):24-27.
[7] 陈丽荣,刘博.中医辩证施护配合耳穴压籽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266-266.
[8] 王薇.中药坐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肛肠病术后创口肿痛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5,13(18):1731-1732.
R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