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典河
(吉林省抚松县人民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分析
孙典河
(吉林省抚松县人民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I)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让患者的病死率有效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肌梗死;病死率;影响
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内科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主要为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变化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等[1]。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现做如下汇报。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均符合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证实,存在胸闷、胸痛症状;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溶栓禁忌证患者、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58例、42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6.4±4.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9±1.4)年;心功能分级为:52例患者为Ⅰ级,31例患者为Ⅱ级,9例患者为Ⅲ级,8例患者为Ⅳ级。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扩冠、抗凝、溶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第1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第2天将给药方式改为口服,给药剂量则保持不变;2 d后将给药剂量调整为每次100 mg,每天1次。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的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同对照组一样;并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第1天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嚼服,之后给药剂量应调整为75毫克/次,1次/天;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时间的随访,进而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3]:经治疗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的减少幅度>75%则为显效;临床体征、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1级,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幅度为50%~75%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变化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分析:经1个月时间的治疗,对照组中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22例、15例、1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0%(37/50);实验组中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28例、18例、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病死率观察: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对照组中,19例患者死亡,临床病死率为38.0%(19/50);实验组中,8例患者病死率,临床病死率为16.0%(8/5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变化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等;另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如果患者过往存在心绞痛,则会加重心绞痛,而且会延长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如果患者过往没有心绞痛,则会突发心绞痛,部分患者可能不会出现疼痛症状,而直接出现休克或心力衰竭。早期准确诊断,并给予科学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让患者的病死率有效降低。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比较理想,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能对前列腺素F2和血栓素A2的形成进行有效抑制,进而来对血小板凝聚进行有效控制,很多临床研究结果都显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阿司匹林的临床价值非常大。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临床研究发现,氯吡格雷能对血小板扩增进行有效抑制,而且还能有效抑制其他激动剂导致的血小板凝聚,能对对激动剂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行不可逆性和选择性抑制,进而实现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总之,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让患者的病死率有效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姚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119-120.
[2] 郭菊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1):1448-1449.
[3] 邵立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65-166.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