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1-15 15: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小儿

李 丽

(葫芦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3)

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 丽

(葫芦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3)

目的评价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分别为70.3%、94.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优于西医基础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苓白术散;秋季腹泻;戊己丸;小儿患者

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婴幼儿是其高发人群,由其名字可知秋季的发生率最高,特别是秋冬交替季节,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深度发展,患儿会表现出酸中毒、脱水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探寻一种针对性治疗药物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小儿秋季腹泻的西医诊断标准[2]及《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泄泻的中医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严重的高热症状、中重度脱水或者全身中毒症状的患儿;②同时患有伤寒或者阿米巴痢疾的患儿。其中男童36例,女童38例,患儿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3岁,平均年龄(10.8±2.7)个月;病程最短1 d,最长7 d,平均病程(1.4±0.6)d;合并脱水者30例,合并酸中毒者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将两组患儿的自然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对比,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对水、电解质失衡现象予以纠正,指导患儿口服思密达(国药准字H20000690,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具体方法与剂量:≤1岁患儿,3次/天,1袋/天;1~2岁患儿,2次/天,1袋/天;≥2岁患儿,3次/天,3袋/天,对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连续治疗3 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主要方剂:生白芍、吴茱萸、黄连、砂仁、甘草各3 g,茯苓、山药各12 g,生米仁、桔梗、山药分别为15 g、6 g、12 g,以水煎服,1剂/天,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3 d。

1.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的小儿泄泻疗效对本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经过3 d治疗,患儿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成形且次数恢复正常,大便镜检查结果显示无任何异常现象,病原学检查结果呈现阴性。有效:经过3 d治疗,患儿全身症状基本缓解,大便水分及次数明显减少,大便镜检结果显示偶尔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脂肪球。无效:经过3 d治疗,未见患儿全身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水分及次数无明显改变,甚至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计算方式: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的百分比之和[4]。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组研究的全部数据均录入至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治疗效果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充分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37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其中显效21例(56.8%),有效14例(37.8%),无效2例(5.4%);对照组37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其中显效14例(18.4%),有效12例(32.4%),无效11例(29.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其显著性特点为: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季节性强。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每日大便次数多达3~5次,更有甚者高达10次以上;②大便表现出淡黄色,呈现蛋花汤样,部分患儿大便中会伴有少量黏液,同时表现出腹痛、呕吐、恶心、口渴、发热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就会出现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或者严重脱水症状,给予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的红细、白细胞或者脂肪球,大便病原体检查结果可见不断生长的致病性大肠杆菌[5]。祖国传统中医将小儿秋季腹泻列入“泄泻”的范畴,秋冬季节的患儿,其脾功能容易发生异常,风寒发生率高,且易反复感染,容易损伤脾胃,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虚湿困”,再加上小儿患者脏腑尚处于发育时期,脾功能较差,尤其是先天禀赋不佳或者体质比较差的婴幼儿,秋、冬两季容易受到邪气(寒、湿、邪)侵袭,寒邪入侵之后会对脾阳造成直接损伤,进一步引起脾胃虚弱现象,不断上升的清阳,会使运化功能失调,另外,小儿患者肝胃不和、腹痛泄泻的情况比较常见,故秋季腹泻发病率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西医基础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医疗花费[6]。

据相关文献报道,小儿秋季腹泻应用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方之中的山药、白术、茯苓、党参具有健脾渗湿的临床治疗功效;白芍可和中缓急;桔梗具有宣肺利气、补益肺气的效果;黄连及吴茱萸分别具有和胃清热、辛热疏利的治疗功效;米仁与砂仁具有渗湿利水、醒脾和胃之功,同时具备行气化滞的效果。上述药材联合使用,不仅可以补气渗湿,还能健脾行气。本组研究中,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方案,结果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上述研究报道结论相符。聂小丽、尚清等人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针对小儿秋季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7]。

综合上述分析,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优于西医基础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1] 邢滔.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744-745.

[2] 刘勇,陈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81-182.

[3] 彭梅.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29.

[4] 石来军,赵旸.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培菲康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98-899.

[5] 杨生泉.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2例[J].陕西中医,2013,34(11):1461-1462.

[6] 吴仙娜,何胜尧,李秀兰,等.加减参苓白术散配合小儿推拿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16):157-158.

[7] 聂小丽,尚清.参苓白术散口服加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78-179.

R442.2;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96-02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小儿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