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生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丹东 118200)
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蒋旭生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丹东 118200)
目的通过对外侧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探讨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骨科以THA治疗的患者80例,36例患者采取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称作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称作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9.25±3.17)cm、术中出血量(410.72±102.74)mL、术后引流量(420.46±113.57)mL和下床活动时间(6.49±2.1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Harris评分(91.53±8.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72±7.73)分(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技术应用于THA的手术中具有所需切口较小、对周围组织侵袭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短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是一种操作较为方便、医患双方均可获益的现代术式。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微创技术逐渐的渗入至手术技术中,THA中小切口技术是现在临床新兴的一门微创技术[1],其应用以来受到临床医师和多数患者的普遍认可,但关于小切口THA技术与常规THA手术的疗效仍欠缺完善的理论依据。现将我院骨科应用外侧入路小切口THA手术患者与常规THA手术患者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其优缺点,旨在找到THA手术更好的方式。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THA手术患者,纳入标准[2]:①患者均为初次置换髋关节;②体质量均未超过28 kg/m2;③经影像学检测和临床症状判断须经THA治疗;④患者均于受伤3d内就诊。排除标准[3]:①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受到创伤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者;③对手术不耐受者;④孕期女性或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本研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达到相关道德规范要求。将符合上述要求的8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加以分组,实验组入组患者36例,均为行小切口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女各18例,年龄为46~77(54.61±7.38)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坏死26例;对照组入组患者44例,均为常规髋关节置换术,男女各22例,年龄45~76(53.81±6.94)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股骨头坏死24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实验组手术方式采取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采取患者侧卧位,全麻下进行手术,在患者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间隙入路,起点为大转子前缘,臀中肌附着处,切口沿着髂前上棘的方向,切开8~10 cm,切开后,将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分别向两侧拉开,显露髋关节关节囊,对于髋臼的手术方式与外侧入路相同[2]。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将粗隆稍偏后的位置作为中心点,切开长度为15~20 cm的切口,逐层剥开患者皮肤及骨组织,将病灶部位暴露于术野内,分离臀大肌股骨止点,术者小心将关节囊切开,将髋关节剥离,从而使小转子暴露于术野之内,将病变股骨清理干净,置入人工股骨头假体,使其稳固。之后置入引流管,进行缝合。
1.3 术后处理:两组均于患者麻醉清醒后,立即嘱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常规抗生素静点3~5 d,患者采取患侧肢体的外展中立位,在手术48 h候拔出引流管,X线复查,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适当坐起,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以进行负重行走锻炼[4]。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的Harris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程序SPSS 16.0处理数据,Harris评分等计量资料表达式(x-±s),组内比较成组t检验,组间比较配对t检验,手术原因等计数资料表达式为率(%),组间比较χ2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
2.1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9.25±3.17)cm、术中出血量(410.72±102.74)mL,引流量(420.46±113.57)mL,下床活动时间(6.49±2.16)d,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16.79±5.28)cm、术中出血量(637.82±135.79)mL,引流量(613.58±137.82)mL,下床活动时间(11.27±4.68)d。实验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Harris评分的比较:术前,实验组Harris评分(41.21±6.94)分,对照组(40.86±5.73)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Harris评分(91.53±8.28)分,对照组(67.72±7.73)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001年,第1例THA手术于芝加哥成功完成[5],之后,随着现代骨科技术高速进展,THA手术更是在全球得到更多的应用。经过10多年来的完善,微创技术深受髋关节受伤患者和骨外科临床医师的青睐,而小切口外侧入路THA手术即是其中之一[6-11]。通过与常规THA手术的对比,发现实验组(即小切口外侧入路THA手术)具有患者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引流及下床运动时间更低的优势,且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可见实验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可能与 小切口外侧入路THA具有如下优势有关:①对于肌肉的损伤小,术后关节的稳定性更强,而且关节功能恢复要较传统方法好。对于局部组织而言,切口小能够明显减少局部软组织的术中剥离,而且本术式从肌肉间隙进入暴露髋关节囊,所以能够减少大肌肉的损伤,这样有利于肌肉的恢复以及关节的稳定;②本术式剥离的肌肉为小肌肉群,这样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对大肌肉群剥离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加大患者关节的稳定性,能够使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更快地康复;③手术瘢痕小。患者相对之下,更易于接受小的瘢痕,能够更美观,减少患者对手术瘢痕的恐惧;④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由于患者恢复较快,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能够加大临床的周转率,为更多患者服务。⑤切口小,传统手术术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常会根据切口内部情况将切口作为浮动窗口而进行来回的牵拉,软组织牵拉,切口的调整等一系列的操作手法会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但是随着微创技巧的不断成熟,能够找到最适宜的切口部位,有效避免术中的牵拉。尽管本研究对小切口外侧入路THA手术做出一定探讨,在Harris评分和临床症状方面加以详细论著,有一定创新意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未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加以跟踪随访,不确定患者长期的髋关节活动影响等。综上所述,外侧入路小切口在THA中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以及能明显提高髋关节恢复能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旭.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769-770.
[2] 杨磊,赵德伟,郭林,等.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2,32(17):3797-3798.
[3] 邱淳烈.小切口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01-102.
[4] 吴向坤,刘永西,鲜文峰,等.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9):186-187.
[5] 李国胜,王文政,肖飞.改良小切口后外侧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8):76-77.
[6] 覃欢,韦善平.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076-1078.
[7] 余德涛,邢祯全,张福聪.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吉布森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3,42(34):4196-4197.
[8] 唐旭.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8):1539-1541.
[9] 窦亚栋,赵德伟,郭林,等.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4):68-70.
[10] 沈翔,张淑云.前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5378-5379.
[11] 施军凯,李军,李春辉,等.OCM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3):107-109.
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