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三科,沈阳110032)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概述
张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三科,沈阳110032)
文章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进行概述。
靶向药物;分子;肿瘤;概述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肿瘤的认识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产生了很多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即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性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伤或几乎不损伤其他正常组织细胞。如果把传统的化疗比喻成战场上的狂轰乱炸,靶向治疗则是在肿瘤治疗中靶点精确的激光制导,靶向药物就是激光制导导弹。靶向药物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靶向药物的攻击目标更精确,它不是笼统地选择生长活跃的细胞,而是首先区别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辨别出两者有什么不同,然后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杀灭癌细胞。
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通俗地解读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的原理,比如个体组成集体,要想进行集体活动,每个个体需要沟通联络,这种联络就是信号的传递。如果阻断了联络信号,活动就无法组织,集体也就解散了。肿瘤细胞在生长、分裂、迁移的过程中与正常细胞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它生长迅速,肿瘤组织周围的血管非常丰富,靶向药物可以阻断血管,这样就阻断了癌细胞氧气和养料的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依据上述原理,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阻断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药物;另一类是血管抑制剂,就是能够切断供给肿瘤细胞营养的血管,即所谓的“饿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治疗药物可以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特异性地选择结合点,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将其置之于死地而不会波及周围的正常细胞。因此,相对于化疗而言,靶向治疗不仅精准,而且比较温和,副作用小,患者可以在家中服药治疗,因而更加方便。当然,有了靶向药物,并不是全盘否定化疗这种方式,化疗并没有被淘汰,有些肿瘤还是要靠化疗来治愈。
靶向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表1、表2)。①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罗替尼和埃克替尼。②抗EGFR的单抗,如西妥昔单抗。③抗HER-2的单抗,如赫赛汀。④Bcr-Abl酪氨
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Bevacizumab。⑥抗CD20的单抗,如利妥昔单抗。⑦IGFR-1激酶抑制剂,如NVPAEW541。⑧mTOR激酶抑制剂,如CCI-779。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如Bortezomib。⑩其他,如Aurora激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等。
靶向治疗由于疗效确切、针对性强,并且副作用小,是相关临床和基础的研究热点,有些已经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入了国际肿瘤学界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和规范。更多、更有希望的药物也在快马加鞭地研制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表1和表2按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时间列出了FDA批准上市的靶向药物、靶点和适应证。
R730
A
1672-7185(2017)04-0012-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4.004
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