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绵
(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兴一路风和日丽小区66号楼102室)
蜜蜂越冬的三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张兴绵
(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兴一路风和日丽小区66号楼102室)
在北方秋繁是下一年基础,越冬是翌年蜂群好坏的关键。处理好越冬的三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今借《中国蜂业》这一平台,再谈一下蜜蜂越冬的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蜂群越冬饲料的质量
有蜂友问我,越冬是糖好还是蜜好?我说各有千秋,就其营养来说,蜜比糖好,但有的蜂蜜不但易结晶,而且还带有致病菌,来历不明的蜂蜜,可能给蜂群带来灭顶之灾。糖不但价廉,还不易结晶,也不带病菌。
我用白砂糖代替蜂蜜越冬已有20余年,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必须是优质的白砂糖,以两广的为最佳;
⑵糖水比应在1∶7左右,洁净的生水搅拌溶化即可,无需用开水,开水溶糖容易浓度过大,冷却后结晶;
⑶北方秋花有蜜,在秋花的中后期就喂蜂,可减少盗蜂,也等于掺进一定量的蜂蜜,能增加越冬饲料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其实花蜜的主要成分也是蔗糖,通过蜜蜂酿造后才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越冬饲料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封盖率,再好的蜂蜜喂蜂如果没封盖,对蜜蜂也是不安全的。蜂蜜有吸湿性,越冬蜂箱内潮湿度很大,尤其是室内越冬,蜂蜜不封盖,大量水分被蜂蜜吸入,变成稀薄的蜜水。冬季蜜蜂不能对饲料进行酿造,排除水分,食用这样的蜂蜜,对蜜蜂越冬是非常不利的。蜜蜂食用封盖蜜,不但节省,而且还健康。越冬期间死亡的蜜蜂与饲料不佳有很大关系。
2.蜂群越冬饲料需要的数量
越冬蜂群食用饲料的多少,与越冬蜂的数量有关,但是弱小蜂群与强壮蜂群单蜂的耗蜜量是有差别的,塔兰诺夫在《蜂群生物学》中说:“蜂群越强大,平均每只蜂为加暖蜂巢而消费的蜂蜜量越少。不到1 kg的蜂群(每kg约3脾蜂—笔者),蜂蜜的消费量特别多,弱群里的蜜蜂比强群里的蜜蜂需要更多的热。”有的蜂友说:“壮群可以少喂点蜜,”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塔兰诺夫说的是每只蜜蜂为加暖蜂巢而消耗的蜂蜜,被理解成每群蜂消耗的蜂蜜是不对的,这种指导思想是危险的。
消耗越冬饲料的多少,与越冬时间的长短是正相关的。越冬蜂数量与饲料,如果保温、通风、空间等处理好,也应该是正相关关系。一个6脾蜂左右的蜂群,一个越冬期,在丹东地区(越冬期基本是5个月)需要两张半蜜脾,4张满蜜脾。每增加1脾蜂应增加1张满蜜脾。这些蜂蜜可用到5月1日前后。
3.消耗饲料的多少与越冬温度有关
如果越冬温度偏高,强壮蜂群会解团散温,甚至闹箱,耗蜜量加大。温度偏高,蜂王提前产卵,蜜蜂哺育蜂儿和为哺育蜂子而增高巢温,都会消耗大量的饲料,造成饲料不足,严重时会全群饿死。如果温度过低,蜂群为增加巢温也会增食蜂蜜。越冬温度偏高,比偏低更可怕,这就是宁低勿高的原因。
4.消耗饲料的多少与通风有关
蜂群越冬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通风不良,若温度略高,蜂群便会产生缺氧,经常缺氧,不但越冬蜂死亡量大,饲料消耗也增多,越冬时饿死的蜂群,有很多是由通风不良造成的。
1.保温时间的选择
北方的气温是三寒四温,就是冷几天以后再回升,小雪前后常常会有一次较大的寒流。寒流过后气温回升,往往是迟迟不冷,过早保温容易伤热。
在寒流到来时,可做简单的临时处理,等到气温基本定局后再进行保温。保温时也不要一次完成,要先底部和后面,严冬到来时,再塞好箱与箱之间的缝隙。保温的早晚与多少,一定要本着“宁晚勿早”、“宁冷勿热”的原则。遇冷蜜蜂可以用紧缩蜂团来调节温度。遇热蜂群先是松散蜂团,再热蜂团就完全散开,便开始大量消耗饲料。蜜蜂的用氧量是和温度也有关系的,温度越高,用氧量越大,蜂群解团后,经常是伴有缺氧,这对蜂群越冬是极其不利的。冬季饿死的都是壮群,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2.越冬的最佳温度
每一个养蜂人员都想找到蜂群越冬的最佳温度,但谁也说不准什么温度最佳,那是因为越冬温度与蜂群的强弱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是一个变量。往往是蜂群越壮,需要温度应偏低一些,弱小蜂群需要偏高一点。
越冬蜂群在箱外观察,蜂群受热比较容易看得清楚,稍热箱内会发出呼呼声,个别蜜蜂会向外搬运蜂尸。打开蜂箱观察,蜜蜂蜂团松散。再严重,蜂群会逐渐解团,通风口蜂数增多,有的蜜蜂爬出巢门,严重时,蜜蜂会堵严通风口,造成蜂群缺氧。温度偏低时,见到的是蜂团紧缩,听到“唰唰声”。我的做法是:尽量把温度控制在-2~2℃之间,蜂群弱时适当偏高一点,蜂群壮时偏低一些。
3.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初学养蜂时,非常重视蜂群保温,为了保好温而不得不忽视通风。随着饲养时间的增长,经验的增多,逐渐重视通风。实践发现,死亡蜜蜂大多与通风有关。记得最初越冬时,纱盖上用5~7层报纸。为了通风折其一角,巢门开得非常小,只能挤出一两只蜜蜂,结果是箱底死了厚厚的一层蜜蜂。一个6~7脾的入室蜂群,第二年春季只剩下3~4脾蜂。4~5脾的蜂群出室时,反倒偏壮一点。严重时全群死亡,光死蜂就半蜂箱。后来越冬不用报纸,换成单层覆布,死蜂少了一些,再后来双开巢门,纱盖上不放任何保温物,死蜂大大减少。
1.蜂群缺氧有以下几种原因
⑴蜜蜂的用氧量是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的,越冬期间的温度很难控制在一个固定的温度上,尤其是室外越冬。蜂箱外的温度往往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只能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蜜蜂自行调节。但是,蜜蜂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温度偏低时,蜜蜂能调节,也不缺氧。当温度偏高到一定程度,蜜蜂就无法调节,用氧量也就急剧上升,很容易缺氧。
⑵蜜蜂的用氧量和蜜蜂的数量有关,由于蜂群的大小不一,用氧量也不尽相同,壮群用氧量大,弱群用氧量小。如当一个壮群在温度偏高时,会散团、闹箱,用氧量会急剧上升,从而造成缺氧,严重时会全群窒息。弱群一般不会。
⑶空间太小,遇热蜂群没有足够的空间扩散,蜂群就会闹,活动的蜜蜂和结球的蜜蜂,用氧量差别很大,塔兰诺夫在蜂群生物学中说:“一只宁静的处于器皿底部的蜜蜂(在18℃)每分钟需氧量是8 mm3,在同样条件下,一只运动的蜜蜂需氧量是36 mm3,一只被激怒的振翅的或飞翔的蜜蜂在同一条件下,每分钟需氧520 mm3。”这也是缺氧的一个原因。
⑷因种种原因,越冬时箱底死蜂过多,箱内比较潮湿,蜂尸发霉,以及长时间不掏蜂尸,巢门堵塞,也能造成缺氧。
⑸越冬时,在蜂箱的纱盖和大盖之间加保温物,以为可以加强保温,根本不考虑通风。在纱盖上盖覆布,覆布上又布满了蜂胶和蜂蜡,为防鼠巢门开得过小等,都是产生缺氧的原因。
2.空间是用来散热和解决蜂群遇热扩散的
蜂群越壮所留的空间应该越大。只有通风,而空间狭小,会限制热量散发和蜂团扩散,箱内温度也就会随之增高,一个5~6脾蜂的蜂群就可以将纱盖全部堵死。如果有空间扩散,箱外温度达到7~8℃时,蜜蜂仍然很安静。没有空间的通风是不解决问题的,越冬群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3.如果通风和空间能达到蜜蜂越冬的要求,越冬温度可以适当提高
每个室外越冬的蜂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靠边的蜂群,死蜂数量偏多,这是因为边上的温度偏低。有的蜂友会问,不是说:宁低勿高吗?这是因为温度低的损失,远远小于温度高的损失。在丹东地区因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尤其是丹东的东部和南部,一个标准箱只能安排不超过6脾蜂的蜂群越冬,如果超过就应加继箱扩大空间,或设法把温度控制的低一些,保证越冬蜂的安全。
蜜蜂的安全越冬,是来年增产的保证,越冬蜂的死亡率应控制在20%以内,如果死亡率过大,应在管理上找原因,不要把辛辛苦苦繁殖的越冬蜂,吃了一冬的饲料,没给你创造任何价值,就白白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