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博 李 伟 张万隆 王松伟 苏冬梅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药品检验技术》课程现状与改革综述
张 博 李 伟 张万隆 王松伟 苏冬梅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本文分析了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评价方法在内的当今高职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综述分析了目前高职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新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做了铺垫。
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改革;综述
药品检验技术是在基础化学和药物化学等课程基础之上而设置的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符合岗位和职业特征为标准,指导学生牢固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按照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规范,利用不同分析方法,对药品质量进行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以期提高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水平,为从事药学专业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部门的工作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注重知识理论与工作实际的结合、强调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药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检验技能,并能够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合理的考评办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让我学,让我做”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做”,真正提升学生药品检验的综合能力。本文就现在本课程出现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1.1 教材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要:当今市面上大部分教材还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只是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简单的删除,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内容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不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理念,不适应于当今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
1.2 教学方法陈旧:个别教学人员深受传统学科体系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检验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侧重于药物的结构分析、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使课程教学难以选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等适合高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提高。
1.3 评价手段单一:以往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多以笔试考核为主,较少采用口试、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考试的内容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知识和概念,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素质的考察。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要保证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企业的需求,使药品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的内容为岗位需求而服务,为此一些学校开展了调研活动。陈静[1]总结了与本课程密切结合的药物检验工的11个核心技能,包括:药品取样;原辅料常规理化检验;药品制剂检验;药品微生物检定;检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检验仪器的使用、检查和维护;相关知识的学习等。这为课程内容改革提供了依据,使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更能适应岗位需求。杨舒[2]提出要制订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他认为应该以药物检验实际工作任务及各项检验操作技术为基础设计制订课程标准,细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李顺康[3]提出启发式、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前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已经设计了学习方案,并且已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和检验步骤,然后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讲述,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动手操作进行检验,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于淼[4]等采用“工作任务驱动项目和岗位模块”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的每个项目确定为一个岗位模块。共确定了查阅资料、设计方案、药品取样、真伪鉴别等7个岗位模块,每个模块再分为若干个工位。首先由指导教师下达指令,组织学生分组并分配任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设计检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在药品取样、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生物检定各岗位模块进行训练。他们鼓励学生参加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生做检验的过程中把错误和正确的操作拍摄下来。进行讨论,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目的。丁丽[5]也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引入组间活动,即学生根据任务选择工作项目,之后自行分组,并配成组对;每个小组需要对项目进行分析,而后制定相应计划实施方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相应仪器、试剂,各组学生根据所查资料配制药品溶液和所需试剂,再与相应的对组进行交换,用对方所配制的药品溶液和试剂进行实验,相互补充完善最终完成检验任务。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杨舒提出在原有的闭卷考试模式下,增加开卷考试项目。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药品的实际检验能力等。李乐[6]等提出要注重考试评估体系的多样性,他们会在期中考试时安排学生查阅一篇关于课程的论文,然后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解释,期末会安排小组讨论自学,进行评比,最后将期中、期末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最终成绩。很多文章提到了考核形式中加入实操技能考核,并把考核成绩纳入到最终的考试成绩中去。谢青[7]等提出将最终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中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分别占20%和80%,考题依照药物检验工考试大纲而拟定。技能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训笔试和操作考核三部分,主要选择典型药品检验项目作为考核内容,考查学生的实验室基本知识、实验原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从方案的制定、仪器试剂的选择、检验的操作、数据整理、完成时间、结果判定等方面制定评分细则,以工种考核的方式进行。
2.4 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杨友田[8]提出学校应该关注毕业生的在企业的工作情况,了解毕业生自身能力是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用等;定期与用人单位联系,调研工作单位对于每年毕业生的评价。希望利用反馈机制帮助调整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对药品检验岗位人才的要求。
药品检验技术课程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的确逐步成熟而且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情况,但距离真正的“双证课程”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检验技术方法的更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国家政策法规、学校的师资、实训场地、教学设施、学生条件等都会对本课程的发展产生影响。药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改革应基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的,确立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依据的教学理念,制订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为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人才。
[1] 陈静.药物检验工核心技能调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82-184.
[2] 杨舒.高职药学专业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旬刊,2013(15):114-115.
[3] 李顺康.高职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3(25):73.
[4] 于淼,慕善学,徐海燕,等.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29-130.
[5] 丁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9):238-239.
[6] 李乐.药物检验基础课程建设方法优化的讨论[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8):145-145.
[7] 谢青.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与药物检验工技能鉴定零对接教学模式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35-36.
[8] 杨友田.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9-20.
R9
A
1671-8194(2017)10-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