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吕 佳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上海津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
李海涛1吕 佳2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上海津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探讨中药注射液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因素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原则,运用现代化技术把中药材制备成供直接注入人体体内的灭菌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临床使用前配置成溶液的无菌粉末等。它是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与现代制剂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改变了中草药的传统给药途径,具有起效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它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这里笔者对发生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使用中药注射液参考。
1.1 中药注射液自身质量问题
1.1.1 制剂处方原料的来源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中药材资源丰富,容易产生同品种药材由于产地不同而出现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品种混乱等现象,致使处方用选药不当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所以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原料为具有法定标准或质量标准的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药材或饮片。同时,中药材质量的不可控制因素较多,药物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加工、贮存不当均可影响药效,继而产生不良反应。
1.1.2 生产工艺因素:中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常用醇提水沉、水提醇沉、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某些早期的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水平比较落后,使产品质量难以均一稳定。如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往往发生在个别生产批号。这主要是生产工艺中的除杂质、鞣质未达到要求。有些生产厂家在生产中药注射剂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水平低,制剂过程中所用的吸附剂、溶剂、脱色剂等来源不能维持固定,对原料、辅料、中间体所带有的微生物不能有效控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药品生产厂家应不断改进药品生产工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高药物安全性。
1.1.3 组方成分复杂:大多中药注射剂中都含有一些高致敏的化学成分,如鞣质、蛋白质、色素、淀粉、黏液质、挥发油等,这些致敏成分一旦静注入血,便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和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1]。中药注射液中的鞣质、蛋白质、色素、淀粉等通常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品中,使药物与稀释溶媒配伍后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反应,或因为药液的pH值改变,使皂苷、生物碱等成分析出,产生大量不溶颗粒,均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1.1.4 制剂处方中辅料问题: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其稳定性、安全性常加入一些辅料,如等渗调节剂、抗氧化剂、增溶剂、pH值调节剂等,其中以吐温80,维生素C、丙二醇、乙醇为代表。吐温80虽然作为增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澄明度,在中药注射液中应用广泛,但其易致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中中药注射液的很多药物过敏反应都与其有关系[2]。也与文献报道,吐温80存在着外周神经性毒性、肝毒性等[3]。
1.2 临床使用不合理
1.2.1 缺乏辩证、未严格按临床适应证用药: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西医在治疗疾病时应用中药注射液,缺乏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这就难免存在着证药不符的现象。如清开灵注射液性凉,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里热证,对表症发热者,恶寒患者患者不适用。当它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症恶寒时,非但没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1.2.2 用量不合理: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如果未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仍按成年常人的用量,很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实施个体化用药,从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1.2.3 选用溶媒不适宜:稀释溶媒的选择不当常常会引起注射液pH值的变化或者引起不溶性微粒增加,如注射用炎琥宁在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时,溶液的pH值为3.2~5.5,药物在此pH值在此区间内不易发生水解,当选择氯化钠为溶媒时pH值为4.5~7.0,易水解析出乳状沉淀析出;黄芪、血栓通注射液选用氯化钠注射液,其不溶性微粒明显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要多[4]。
1.2.4 给药途径选择不当:有些医师在使用注射液前未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将肌肉注射的擅自改为静脉注射,从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柴胡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为肌肉注射,而有些医师未详读说明书,误将肌肉注射改为静脉注射,从而引发不良反应[5]。
1.2.5 药物配伍不当: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众多,应用前应注意配伍禁忌,按《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应尽量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注射液混合配伍使用,但临床中有的医师未对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随意配伍,将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一起配伍,容易导致变色、沉淀,继而发生不良反应。如含有丹参中药注射液不宜与喹诺酮抗菌药配伍,含葛根素中药注射液不宜与青霉素,头孢唑啉配伍[6]。
1.3 患者个体化差异:每个人由于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等的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液前,一定询问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生在一些高敏体质及有家族过敏史的患者身上。对于过敏体质者如需给药,一定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因此,必须重视中药注射液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倡导合理用药,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测,完善说明书,建立上市后再评价机制,确保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1] 卢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 2014,11(10):129-130.
[2] 陈健,罗利雄,邓永忠.药物辅料致临床异常现象的案例分析与讨论[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8):510-511.
[3] 吴毅,金少鸿.药用辅料吐温80的药理、药动学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08,22(8):717-720.
[4] 张靖贤.七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草药,2002,33(10):899.
[5] 时彦红,陈云丽,王艳霞,等.静脉柴胡注射液致死亡1例[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5):794.
[6] 王鼎盛.六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配伍稳定性[J].中国药师, 2005,8(5):419-420.
R28
A
1671-8194(2017)10-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