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巍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围手术期VSD的应用观察
代 巍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探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术前接受VSD护理7~14 d,游离植皮术后继续接受VSD护理12~15 d,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换药、传统皮片移植术以及打包加压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植皮修复术的围术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植入皮片的成活率,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
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感染率
为了提高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的植皮术围术期护理效果,突破传统打压护理方式的种种弊端。本院临床人员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于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围手术期,有效提高了皮片移植的成活率,降低了术后感染率,现将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采用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5.36±3.28)岁。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为(45.20±3.3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可知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1.2.1.1 术前护理:实验组的30例患者在植皮修复术的围术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护理。临床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的皮肤损伤创面地毯式清创操作,要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如果患者出现骨外露或骨缺损的情况,应该将患者不健康的骨组织也清除干净[1]。给予患者皮肤创面周围的皮肤彻底性的清洁和消毒操作,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此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根据患者创面面积的大小,裁剪大小合适的VSD辅料。采用缝合固定的方式,将辅料固定在患者创面周围的皮肤。将一层生物半透薄膜覆盖于VSD辅料外,用于封闭创面,连接引流管与负压吸引器。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中,压力范围应该控制在200~225 mm Hg,给予患者24 h持续性负压吸引[2]。为了避免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可适当选用抗生素进行防治。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护理1周左右,可视情况将VSD辅料给予拆除,通过创面来观察肉芽的生长情况,选择持续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护理,还是进行皮瓣修复治疗。
1.2.1.2 术后护理:患者在游离植皮术治疗后,应该以植皮面积的大小为依据,适当修剪VSD辅料的大小,让VSD辅料能够完全覆盖植入的皮片。于此同时,也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用于消毒患者植皮创面周围的皮肤,且注意保持创面皮肤的整洁和干燥。使用生物半透薄膜进行覆盖,确保植皮区域完全封闭,有效调节负压,让压力范围控制在200~225 mm Hg,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与VSD治疗后12~15 d将VSD辅料拆除,要注意观察患者植皮区域的肉芽生长情况。
1.2.2 对照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使用传统打包加压法进行护理。观察到患者皮肤缺损创面的肉芽生长良好时,可联合游离植皮术和打包加压术进行治疗[3]。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感染率和住院时间,以此来评价两种临床护理手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使用(n,%)进行表述;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使用均数±平均数()表述;以0.05作为检验的水准,可信区间范围是95%,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中,皮片成活30例,占总例数的100.00%;围术期感染患者0例,感染率为0.00%。对照组患者中,皮片成活26例,占总例数的86.67%;围术期感染患者4例,感染率为13.33%。实验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2.25±3.84)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0.24±3.27)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多使用定期换药,反复清创的方式进行护理,目的在于促进创面肉芽的良性生长。当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时,可根据患者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联合皮瓣移植和游离植皮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在此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多次换药,反复清创操作十分繁琐,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住院花费也较为昂贵[4]。
为了改变这一临床现状,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于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在植皮修复术前,使用VSD辅料和生物半透薄膜对患者的创面进行覆盖,持续负压吸引,能够有效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让患者尽快接受植皮手术,有效缩短了术前治疗时间,节约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在植皮修复术后,持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护理,让植皮区域能够受力均匀,承受较强的压力,有效避免了皮片悬浮及漂移现象的发生;24 h持续吸引,能够将皮下渗透液及时排除体外,为肉芽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皮片的成活率,降低感染率[5]。
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在皮片成活率、感染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评价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于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能够有效提高植入皮片的成活率,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1] 陈猛,彭大勇,李树峰,等.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围手术期VSD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50):82-83.
[2] 张崇东.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修复术围手术期应用VSD效果观察与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114.
[3] 肖万安,田峰,田立杰.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治疗复杂创面大面积皮肤缺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6):77-80.
[4] 黎晓华,王惠东,张长青,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6):722-725.
[5] 金耀.两种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术后观察[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
R658
B
1671-8194(2017)10-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