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努力推动粮改饲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2015年8月,农业部将山西省朔州市列为全国惟一的粮改饲、草牧业整体推进市。三年来,朔州市发挥位处玉米生产黄金带和草食畜牧业发达的优势,紧扣“以畜定草,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粮改饲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良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为开展粮改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改饲工作,专门召开了粮改饲工作动员大会,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三次到农业部汇报工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经常下乡督导检查。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搞试验、做示范、补短板。政府的支持、种草合作社和大户的示范和引领,撬动了3亿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牧草产业,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得到明显优化。截至目前,全市种草已达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是试点初期的四倍多,粮经饲比例优化为41∶19∶40。
牛羊营养供给侧改革是朔州市粮改饲工作的核心。依据朔州实际,制定了粮改饲工作“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率先在全株玉米青贮工作上取得突破。今年预计总量达到150万吨,是2015年的5倍,基本实现了牛羊饲喂全覆盖。同时,玉米去产能取得决定性成果。三年调减玉米产能215万亩,其中饲用籽粒玉米130万亩,青贮玉米、苜蓿等85万亩。第二步,在苜蓿和燕麦草工作上取得突破。苜蓿、燕麦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7万亩、15万亩,干草产量分别达到5万吨、3万吨。牧草加工服务组织32家,拥有收割机械210台套。预计三年之内将建成一个成熟的草产业体系。第三步,在牧草储备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朔州市毗邻内蒙古草原,每年从草原引进羔羊近300万只,与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开始着手建设的3个万吨牧草储备基地为草原供草,强化与草原交流。
牛羊养殖是粮改饲工作的牵引力,朔州市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场)702个,其中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园区228个,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园区357个,形成了现代化奶牛、现代化肉羊产业带,为粮改饲工作走草畜一体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今年全株玉米、苜蓿、燕麦草饲喂量分别达到110万吨、5万吨、3万吨,营养结构的改善使得牛羊养殖提质增效明显,生鲜乳质量、羊肉品质全面提升,牛羊发病率下降。今年鲜奶产量预计可达60万吨,比2014年增长15万吨,增幅达33.3%。肉羊出栏430万只,比2014年增加了26%。
朔州市形成了四种粮改饲利益联结模式,一是以合同订单的模式在养殖场与农民之间形成利益纽带。全市45万亩青贮玉米和216个养殖场签订了购销合同。二是组建了150多家青贮玉米收获服务组织,在农民与养殖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拥有收获机械533台套,组建了32家苜蓿和燕麦草收获服务组织,机械总价值5000多万元,可收获近10万亩的牧草。三是依托著名草业企业搭建牧草种植服务平台。先后引进了百绿、克劳沃、田园牧歌等草业公司,为牧草种植进行指导,弥补了技术不足的短板。四是农民草业合作社解决了小规模种植与专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朔城区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导50多户农民种植苜蓿1200亩,每户纯收入3.2万元,全市这样的组织有12家,粮改饲工作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全市77万亩牧草可为农民增收1.8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25元。
市政府特聘南志标院士、高福院士、李胜利教授、董宽虎教授等9位草业专家,为粮改饲工作把脉问诊。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的生态农牧研究院,开展了牧草种植、草畜结合、牧草利用等一系列科研示范工作。每年举办培训班10多期,三年累计培训粮改饲技术人员400多人。这些工作的开展为粮改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