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珍
(沈阳市骨科医院营养科,辽宁 沈阳 110044)
多样化健康教育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高文珍
(沈阳市骨科医院营养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讨多样化健康教育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40例采用多样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性以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术后8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性,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多样化健康教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康复积极性
手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的康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常规的健康教育是一种“填鸭式”的宣教,形式多为单一的说教,随机性和盲目性较大,效果并不理想[1]。多样化健康教育是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的一种模式。我科室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对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多样化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80例胫骨品台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③无腿部畸形;④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意识清晰,理解力正常;排除标准:①严重的精神障碍者;②依从性差;③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④下肢神经性疾病、下肢关节强直;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9岁,平均(40.5±15.5)岁。Schatzker 分型:Ⅰ型28例,Ⅱ型12例。观察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41.2±16.4)岁。Schatzker 分型:Ⅰ型29例,Ⅱ型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健康资料时进行口头讲解,根据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问题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方式: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本体质、骨折类型、年龄、软组织损伤情况、康复的愿望、家庭环境、支持系统等)制定术后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发放给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图文形式或者视频形式,提高患者的兴趣程度。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来,监督、协助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
1.2.2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术后当天: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持续5~10秒/次;进行别动屈膝<60°;踝泵运动,持续3秒/次;以上强度均为2~5次/组,1~2组/天。②术后1~2 d:踝泵运动(2~5次/组,1~2组/天)、压腿运动(重复10~20次/组,2~3组/天)、被动屈膝≥90°(重复10~20次/组,2~3组/天)[2]。③术后3~7 d:在以上运动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主动屈膝≥90°(重复10~20次/组,2~3组/天)、直腿抬高≥30°,坚持5~7 s(重复2~5次/组,2~3组/天);助行器辅助站立及行走,患肢不负重。④术后8~14 d:在以上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直腿抬高≥60°,坚持5~7 s(重复2~5次/组,2~3组/天);主动屈膝90°~120°(重复10~20次/组,2~3组/天)。⑤术后2~4周:重复前14 d的运动,采用助行器辅助站立及行走,患肢部分负重。⑥术后4~6周:采用电话、网络即时软件以及门诊复诊时随访,指导进行下上楼梯、下蹲运动以及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①康复积极性:内容包括对康复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从程度、遇到挫折后的良好情绪、护士及家属鼓励的作用等,每个方面0~10分,总分0~50分。评分越高康复积极性越高。②膝关节功能: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对患者术前、术后4周、8周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比较:观察组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遇到措施的良好情绪、家属及护士鼓励作用评分为(8.34±1.22)、(8.32±1.29)、(8.35±1.31)、(7.32±1.35)、(8.13±1.5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65±1.32)、(5.80±1.38)、(5.76±1.53)、(4.59±1.44)、(5.25±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7.23±8.56)、(58.78±7.45),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术后8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9.36±6.39)、(74.32±9.26)高于对照组的(60.61±4.55)、(69.1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面的塌陷及骨干与股沟端的分离,术后康复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有研究报道,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康复过程比较漫长,术后常遗留下运动、感觉障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问题值得关注[3]。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通过信息传播以及行为教育,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常规的健康教育是一个单项灌输的过程,患者只能听到、看到,而不能感受到,宣教的效果受护理人员能力的影响也比较大。为了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康复效果,我科室改革健康教育的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促进了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样化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形式或者视频形式将术后的康复内容对患者进行讲解,患者接受直观式的教育,使健康知识变得易懂、易于接受、易记,显著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根据患者术后康复的不同阶段分阶段的进行康复指导,使得整个康复计划更规范,患者知道如何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何种康复训练[4-5],对关节骨折的愈合和活动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出院后通过多种随访方式指导、监督患者的院外康复锻炼,进一步促进了关节功能的康复。 综上所述,多样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性,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1] 闫秀丽.健康教育对骨科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3-114.
[2] 王倩,王春梅,陈乙瑞,等.综合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9-152.
[3] 曾梅玉,魏彩虹,王晓华.健康教育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3):333-334.
[4] 吕亚.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57-58.
[5] 严前琳,陈洪波.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46-949.
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