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花 孙丽峥(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坤宝丸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追踪观察
任海花 孙丽峥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围绝经期综合征;坤宝丸;肝肾阴虚;追踪观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或丧失,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多因经断之年,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而致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面赤潮红,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等症状[1]。目前多采取综合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激素补充等,有效改善女性这一时期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仍是重要手段之一。2015年3月—2016年6月,笔者追踪观察社区患者32例,运用坤宝丸治疗女性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现总结如下。
追踪观察的32例患者均来自于社区,年龄45~55岁;出现月经紊乱或绝经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制定。年龄45~55岁,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随之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等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符合绝经前后诸证诊断标准,既往无心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疾病。
中医辨证标准:月经紊乱3个月及以上或停闭,烦躁易怒,情志异常,潮热面红,烘热汗出,腰背酸痛等,舌红、少苔,脉细或细弦,符合肝肾阴虚型辨证。
所有患者口服坤宝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185)治疗,每次50粒,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原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结果:服药2个疗程后,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服药3个疗程至半年后,未治愈20例中治愈14例,好转3例,无效3例。32例总治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0.63%。
患者,女,47岁,2015年8月初诊。主诉:月经紊乱5个月,时常感觉头晕,健忘,烦躁易怒,大便干燥,阴道干涩,手心热伴多汗,常把手放入凉水中。情绪难于控制,经常与家人、同事争吵。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不愿服用西药。中医切诊:舌红少苔有裂纹,脉细弦。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养血通络,镇静安神。嘱口服坤宝丸,每次50粒,每日2次,服用3个疗程。复诊:自述服药后,烦躁、头晕、手心发热、出汗减轻,大便干燥也有所改善,情绪好转,舌渐润,脉象细。继续服用3个疗程。半年后,月经稍规律,精神情志正常,其他症状基本改善。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多因房劳多产伤肾耗精,或数次脱血而致精血不足,脏腑失养,冲任脉亏损,肾气渐衰,天癸竭,遂发经断前后诸证。故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多从肾着手,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经水之源,以调补肾阴为大法。又因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肾之阴互相滋生。肾属水为母,肝属木为子。水能生木,肾阴可以涵养肝木,肾阴充足,肝阴充足。若肾阴不足,可导致肝阴虚;阴不制阳,阴阳失调,肝阳上亢。再因围绝经期肝脏虚衰,肝阴不足,不能滋生肾阴,导致肾阴不足或肝脏疏泄失常而气血失调,阳气亢盛,导致肝气逆乱,郁而化火,下窃肾阴,加重肾阴不足。故治疗时在滋补肝肾之阴的同时,佐以潜阳。
坤宝丸具有滋补肝肾、平潜肝阳、镇静安神、养血通络之功效。其组成包括何首乌(黑豆酒炙)、地黄、女贞子(酒炙)、墨旱莲等23味中药,赋以蜜丸。方中何首乌、地黄滋补肝肾,填精补血,润肠通便,为君药。女贞子、枸杞子、墨旱莲、覆盆子滋阴养血,补益肝肾;龟甲、菟丝子补肝益肾,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南沙参、麦冬、石斛养阴生津,滋阴除烦,共为臣药。当归、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地骨皮、白薇清退虚热;黄芩、赤芍清热泻火;知母滋阴降火;桑叶、菊花、珍珠母清肝明目,平肝息风;炒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养血安神之效。
坤宝丸可以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属肝肾阴虚证所出现的症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平衡;调节内分泌功能,使少数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降低血脂、血压;治疗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的非围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闭经、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患者普遍反映坤宝丸服法简单,携带方便,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但也应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少进油腻,感冒时、肾阳虚症状明显者,不宜服用,对坤宝丸过敏者也应禁用。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配合合理膳食、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法,提高女性对此疾病的认识,科学理解围绝经期是生命的必然过程,使其顺利地度过围绝经期。
[1]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