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鑫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必要性分析
刘忠鑫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分析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必要性。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40例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Hb、PCO2、PO2分别为(14.34±3.22)g/L、(32.44±16.22)mm Hg、(73.45±16.43)mm Hg,对照组分别为(18.45±4.33)g/L、(67.45±18.45)mm Hg、(38.67±15.97)mm Hg,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分别为10.00%、5.00%,对照组分别为40.00%、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矽肺
临床上,矽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变表现为肺组织慢性纤维化。目前,怎样阻断矽肺疾病进展,预防发生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1-2]。本文主要分析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40例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要性,获得满意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40例行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病例入选标准:患者排痰能力良好或者是无较多气道分泌物;患者神志清晰,可配合研究;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曾有矽肺病史。病例排除标准:伴有气胸、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病等并发症;面部损伤;存在较多气道分泌物,并发生误吸;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神志不清,无法配合。对照组中,8例女,12例男,年龄为43~71岁,平均为(60.32±10.33)岁。观察组中,9例女,11例男,年龄为44~71岁,平均为(61.34±9.44)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含液体疗法、平喘解痉、祛痰、抗炎以及氧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取患者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应用美国伟康公司无创呼吸机,使用口鼻面罩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机械通气,血氧饱和度(SaO2)>90%,吸入氧浓度(FiO2)为40%~60%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气压力为0.4~0.8 kPa,吸气压力为1.0~2.0 kPa。
1.3 观察指标:本组患者均采取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红蛋白(Hb)、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并对比两组患者病死率以及呼吸衰竭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Hb、PCO2、PO2指标对比:观察组Hb、PCO2、PO2分别为 (14.34±3.22) g/L、(32.44±16.22) mm Hg、(73.45±16.43) mm Hg,对照组Hb、PCO2、PO2分别为 (18.45±4.33) g/L、(67.45±18.45) mm Hg、(38.67±15.97)mm Hg,观察组Hb、PCO2、PO2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χ2=3.406、6.373、6.788,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呼吸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呼吸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分别为10.00%(2/20)、5.00%(1/20),对照组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分别为40.00%(8/20)、30.00%(6/20),观察组呼吸衰竭复发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4.800、4.3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上,矽肺是一种以肺组织慢性纤维化为主要病变表现全身性疾病,即便患者脱离与粉尘接触,仍会存在病情进展情况,对于中晚期矽肺患者,受到各种诱因影响,会加重患者病情,引发呼吸衰竭,使得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这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引发心力衰竭,甚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在中晚期患者中,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二者互为因果,病情会逐渐加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4]。所以,预防发生并发症以及病情恶化在临床治疗矽肺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可经口鼻面罩,给予双水平起到正压支持通气,在患者吸气过程中,能提供高吸气压,提高患者克服气道阻力的能力,同时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吸气肌负荷下降,患者耗氧量以及呼吸肌做功减少,可保证呼吸肌充分休息;在呼气过程中,机器能自动转换为低呼气压,相当为呼气末正压,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具有机械性支气管扩张功效,避免细支气管发生气道陷闭情况,通气量显著增加,能避免出现肺泡萎缩,通气血流比例明显改善,促进排除二氧化碳,继而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除此之外,无创通气能降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以及心脏前后负荷,有效改善心肌耗氧,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b、PCO2、PO2分别为(14.34±3.22)g/L、(32.44±16.22)mm Hg、(73.45±16.43)mm Hg,对照组分别为(18.45±4.33)g/L、(67.45±18.45)mm Hg、(38.67±15.97)mm Hg,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分别为10.00%、5.00%,对照组分别为40.00%、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呼吸衰竭复发率,与贺今[5]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对于矽肺患者采取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可改善因长期缺氧状态而造成的高血红蛋白血症,确保脏器充足血氧供应,避免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二者互为因果而产生恶性循环,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质量。总而言之,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矽肺合并慢性呼吸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孔玉林,刘杰.BiPAP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11例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0,26(7):749-750.
[2] 李耀军,文凌娟.无创呼吸机联合吸氧在COPD伴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02-104.
[3] 黄小敏.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1):26-27.
[4] 方文华,王录恩,吕海超.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首都医药,2013,20(4):45-47.
[5] 贺今,于永红,李巧玲.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矽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职业医学,2015,42(4):403-405.
R563.8;R1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