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面瘫200例

2017-01-15 12:02:47石润平甘肃省陇南市中医院甘肃武都746000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9期
关键词:针尖朝向眼睑

石润平(甘肃省陇南市中医院,甘肃 武都 746000)

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面瘫200例

石润平
(甘肃省陇南市中医院,甘肃 武都 746000)

平刺;震颤法;面瘫

面瘫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西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1]。西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感染、肿瘤、神经源性等多种因素导致面部神经痉挛、麻痹,从而形引起面部肌肉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和美观,故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作为面瘫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近年用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面瘫20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来自陇南市中医院针灸优势病种科门诊,男109例,女91例;年龄3~76岁;病程最短3 h,最长2年。所有病例均经过系统相关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面瘫。患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或变浅,不能鼓嘴吹口哨,漱口漏水,吃饭夹食。部分患者伴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1个疗程。

平刺[2]:取患侧地仓、承浆、颊车、迎香、颧髎、太阳、阳白、攒竹等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25 mm×40 mm毫针,在以上穴位进行平刺,平刺时与皮肤夹角尽量小于15°或紧贴皮肤。地仓、承浆穴进针后针尖朝向颊车穴,颊车、颧髎进针后针尖朝向下关穴,迎香进针后针尖朝向四白穴,太阳进针后针尖朝向角孙穴,阳白进针后针尖朝向本神穴,攒竹进针后朝向鱼腰穴,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5次为1个疗程。

震颤法[2]:所有穴位平刺得气后行震颤手法,操作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夹住针柄,使针身发生轻微颤抖,每5 min行手法1次。

治疗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面部所有活动及特征均正常,计166例。显效:临床大部分症状消失、眼睑虽能闭合,但患侧眼睑略迟于健侧,计18例。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眼睑闭合仍有不全,额纹仍未完全恢复,鼻唇沟不对称,嘴角稍有歪斜,计12例。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计4例。总有效率为98.0%。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2012年11月5日就诊。主诉:右侧面部无力伴眼睑闭合不全1 d。患者1 d前早晨起床后忽感右侧面部无力,伴右侧眼睑不能闭合,经休息、热敷后未能缓解。查体:神志清楚,步态平稳,口眼歪斜,右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嘴角偏向左侧,鼓腮漏气,面部及耳后无压痛,巴彬基斯征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按上述方法治疗5次后痊愈。半个月后电话随访无反复。

体会

平刺,又称沿皮刺、横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更小角度刺入体内,此方法主要用于病位表浅、风邪袭络所致的络脉病证、筋经病证、皮部病证。另外,平刺法刺激强度相对较大,所刺部位多在皮部、筋经,配合震颤法后,局部刺激明显增强,皮部及筋经的反应也随之增强,故能将所选各穴及毫针所透之穴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的目的。面瘫多因经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脉肉纵缓不发而成。《内经》曰:“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可见面瘫乃筋经及皮部病变,治宜浅刺、平刺配合震颤手法,取其活血通络、舒筋养经、祛风散邪等功效。本文结果显示,在面瘫的众多针刺手法中平刺配合震颤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016-11-29)

猜你喜欢
针尖朝向眼睑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计量学报(2022年11期)2022-12-20 07:57:14
朝向马头的方向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21:48:35
朝向马头的方向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05:15:04
为什么人哭泣后眼睛会肿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44
乌龟快跑
针尖和笔尖
针尖遇到麦芒
学生天地(2016年33期)2016-04-16 05:16:32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