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湖北省洪涝灾害后的动物疫病防控
杜 芬,彭伏虎,宋念华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2016年6—8月,湖北省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介绍了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采取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包括综合指导、动物防疫、监测预警、消毒灭源等,指出了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个难点,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条件致病性疫病发病风险加大、家畜补栏及流通促进动物疫病的扩散、洪涝灾害引起动物疫病反弹等,提出了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做好灾区消毒防疫、加强免疫和检疫、做好防灾应急准备、提高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落实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等建议,对其他地区的灾后动物疫病控制工作提供了借鉴。
洪涝灾害;畜牧业;疫病防控;湖北省;畜禽
2016年6—8月,湖北省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山体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湖北省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在省委省政府及农业厅的领导下,多措并举,科学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1.1 畜牧业受灾面广、程度高
截至2016年8月1日,湖北省15个市(州)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以荆门市、黄冈市、孝感市、武汉市、天门市、咸宁市等地尤为严重。据统计,因强降雨袭击造成生猪死亡42.9万头,家禽死亡913.6万羽,牛、羊死亡4.2万头⁄只,淹没、冲毁畜禽圈舍355.6万平方米,淹没损失饲(草)料37.2万吨。暴雨还造成部分养殖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2亿元。
1.2 降雨时间长、强度大,内涝严重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湖泊、河流众多,又处于梅雨带内,是我国洪涝灾害最频繁和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平原湖区因湖北境外水流进入和本地强降水,江湖水位猛涨,形成外洪内涝。2016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强度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区域性大洪水,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突破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性降雨量的最大值,江河湖库水位线上涨,各地中小河流及湖泊受灾显著增加,内涝极为严重,多处出现江河湖泊漫堤和堤垸破溃的情况。对畜牧业而言,此次洪涝极易造成动物疫病扩散以及疫区疫水面积扩大,增加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病风险。
2.1 综合指导防控
在灾情发生初期,湖北省接连下发了《关于防范强降雨突发自然灾害,做好畜牧业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防汛期间动物防疫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政令要求:指导抗洪救灾,保护畜禽养殖业;在洪涝灾害期间,湖北省成立抗灾救灾紧急工作组,深入咸宁市、麻城市、红安县等灾区现场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灾情发生后,又出台了《灾后动物防疫100问》《因灾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问答》等。湖北省畜牧兽医局还成立了动物疫情应急突击队,积极应对汛期动物防疫工作,建立灾情日报应急机制,及时掌握受灾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在宣传引导方面,湖北省利用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网站、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长江云等平台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引导,同时录制了《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特别节目,邀请动物疫病防控专家进行访谈,及时宣传指导洪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和要点,并在湖北陇上频道进行播出。除此之外,湖北省开通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及时指导受灾养殖户科学抗灾,开展动物疫病防疫工作。
2.2 加强动物防疫和监测预警
2.2.1 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监测情况。洪涝灾害后,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湖北省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对所有受灾地区开展了临床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2.2.1.1 临床监测方面。武汉市、黄冈市等15个受灾市(州)、79个县(区)开展了临床监测,截至2016年8月15日,累计监测5.6万个规模场和272.5万个散养户,涉及猪1 794.1万头、牛171.3万头、家禽12亿羽。其中,5个市(州)、20个县(区)的864个疫点发生了动物疫病,累计报告发生各类动物疫病21种,以二类动物疫病(12/21)居多,以猪病(11/21)和禽病(6/21)为主。受灾地区未暴发流行大规模动物疫病,各地对发生的疫情进行了及时处置,有效防止了疫情的蔓延,疫情发生逐周减少。
2.2.1.2 实验室监测方面。对武汉市、黄冈市等12个市(州)的57个县(区)开展了实验室监测工作。截至2016年8月15日,监测场点共计473个(438个规模场和35个散养户),血清样品21 752份。监测结果显示,H5亚型禽流感、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5种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均在85%以上,高于农业部规定的合格水平;H7亚型禽流感未监测到感染抗体阳性,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0.36%,家畜血吸虫粪检无阳性,牛、羊血吸虫血清学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2%和0.5%。
2.2.2 洪涝灾害后畜禽补免情况。洪涝灾害后对各地区尤其是重灾区的超过免疫保护期和新补栏的畜禽及时补免。截至2016年7月27日,湖北省共紧急免疫猪304.0万头、牛6.5万头、羊3 528.9万只、禽1 331.1万羽,主要免疫病种有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新城疫、禽流感等。
2.3 加强消毒灭源和检疫监督
洪涝灾害后,各地对受灾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消毒灭源和检疫监督工作。一是加大巡查频次,及时收集因灾死亡畜禽,并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2016年7月27日,湖北省共无害化处理猪14.7万头、牛羊1.3万头⁄只、禽339.5万羽。二是指导受灾养殖场加强环境消毒,及时消除疫情隐患,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据统计,紧急调拨了15.42吨消毒药品,5 570件防护服、手套和配套的消毒器械设施,发往罗田县、蕲春县、麻城市、红安县、咸宁市、新洲区等重灾区,帮助尽快做好防疫消毒工作。2016年7月17日,将农业部兽医局紧急调拨的15 000套防护服及400双胶鞋,全部下发到灾区。三是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制度,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把检疫关,防止灾区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3.1 自然疫源性和条件致病性疫病的发病风险加大
洪灾发生后,大批畜禽养殖场圈舍被冲毁,造成饲料短缺、饮水条件差等现象,动物饲养在雨淋、日晒、虫咬、露宿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极易诱发动物中暑、感冒、腹泻等疫病。加之饲料被洪水浸泡后易发霉、腐败而变质,动物食用后极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饲料中毒。同时,为避开洪水对动物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养殖者会强行驱赶动物,引起应激反应,造成抵抗力下降,可导致老龄、体弱动物的隐性发病,甚至引起怀孕母畜流产。综合以上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影响,痢疾、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禽霍乱、鸡白痢、牛腐蹄病、腹泻类疾病、结膜炎等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中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寄生虫病及虫媒传播性疫病感染风险增加。
洪涝灾害的发生,一方面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方面洪水将土壤中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冲刷出来,极易引发炭疽、血吸虫病、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疫病,且均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1]。
3.2 家畜的补栏及流通促进动物疫病扩散
洪涝灾害后养殖户会大量补栏,增加活畜禽调运风险。一是洪水期间,受灾地区养殖户饲养的家畜家禽对外出售,导致受灾较重地区的家畜家禽数量减少,但存在动物疫病病原从重疫区向轻疫区或非疫区扩散的危险;二是由于部分受灾严重地区无法居住,出现人与家禽家畜等大量迁移,增大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几率。
3.3 洪涝灾害易引起血吸虫病的反弹
洪涝灾害使得农业血防工程受损,难以发挥血防作用,加大血吸虫病疫情反弹的风险。可能会引起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和病原扩散,如使垸外钉螺和病原向垸内扩散,或粪池、疫水倒灌使病原扩散等,使得人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概率增加。历史上已有多次洪灾造成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反弹的记载,如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对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影响持续数年,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人数自1999年起呈上升趋势[2];2000—2003年,我国7个流行省钉螺感染持续加重,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明显扩大;2003年,在150个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市(区、县)中,有17种寄生虫疫情呈流行趋势,在63个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市(区、县)中,有21种寄生虫疫情出现明显回升[3]。
4.1 加大疫情监测力度
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基层防疫员的作用,在免疫监测的基础上,加大灾区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兽共患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严格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疫情,及时科学处置。
4.2 切实做好灾区消毒防疫工作
增加巡查频次,及时收集因灾死亡畜禽,并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指导受灾养殖场加强环境消毒,做好对圈舍、饲喂工具和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活畜禽交易市场的消毒工作,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4.3 切实加强免疫和检疫
结合防控工作实际情况,切实做好汛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加大对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羊布鲁氏菌病和血吸虫病等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力度,对养殖场的疫病隐患要建档立卡,落实防疫责任。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检疫监督职责,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防止因灾死亡畜禽流入市场及疫情跨区域传播。
4.4 切实做好防灾应急准备
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应急队伍,健全应急机制,全天候进入应急实战状态,确保防疫消毒等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信息通畅,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迅速报告,有效反应,果断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4.5 不断提高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
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的规定,针对强降雨天气,指导养殖场加强防疫管理,改善养殖场生物安全条件,进一步完善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为应对潜在的疫情,基层防疫监管责任人在洪灾期间每周至少到所监管的养殖场指导防灾防疫工作一次。
4.6 切实落实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责任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把应急与谋远、救灾与发展、防灾与防疫结合起来,统筹做好汛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当主体责任,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妥善应对。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要派出得力人员到灾区一线,开展隐患排查和防疫指导,做到灾损设施能迅速恢复,防疫消毒工作能立即到位,因灾死亡畜禽能及时无害化处理,兽医卫生监管能有序得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 刘林青,付雯,张淼洁,等. 洪涝灾害地区动物疫病形势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6,33(8):1-2.
[2] 胡雪军,董罡,鱼敏.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12(3):701-704.
[3] 王汝波,汪天平,王立英,等. 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回升情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564-567.
(责任编辑:杜宪)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fter Flood Disaster in Hubei Province
Du Fen,Peng Fuhu,Song Nianhua
(Hube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Wuhan,Hubei 430070)
From June to August in 2016,heavy rainfall hit Hubei Province,which brought heavy losses to animal husbandr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nimal diseases in Hubei province after the flood disaste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including the provision of comprehensive guidance,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disinfection and elimination,and so on. Sever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nimal diseases after the disaster were pointed out,including that natural focus infection diseases and conditional pathogenic diseases might be increased,the restocking and movement of livestock might promote the spread of animal diseases,the fl oods might cause a rebound in animal diseases,and so on.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strengthening animal disease surveillance,intensifying disinfec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in disaster areas,enhancing immunizat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ensuring goo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s,improving the biological safety level of animal production,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 after the disaster and so on,which holds guiding signi fi cance for the control of animal diseases after the disaster.
fl ood disaster;animal husbandry;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Hubei Province;livestock
S851.33
:C
:1005-944X(2017)06-0050-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