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霞 牛春建
(1.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2.赤峰市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消肿九味散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红 霞1牛春建2
(1.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2.赤峰市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消肿九味散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 。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就诊的28例急性乳腺炎早期和化脓期患者,每天晚上消肿九味散5g用白醋15ml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日间微波治疗仪治疗20分钟。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消肿九味散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提高了疗效。此种治疗方法直接用于患病处,很容易达到病变部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疗程短、副作用小、费用低、方面易推广等多种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
消肿九味散;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属于蒙医学的“乳房妇血症”的范畴。是血希拉热偏盛、恶血激增聚集于乳房而致病。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分为早期、化脓期、溃后期。本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应用外敷消肿九味散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和化脓期患者共28例,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告如下。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门诊就诊的28例急性乳腺炎早期和化脓期患者,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7例,早期的19例,化脓期的9例,产后3个月内发病者18例,均为产后哺乳期患者,病程2~10天。
参照1991年内蒙古科学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蒙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蒙文版)及200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蒙文版)、《专家解答乳腺疾病》的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患处敷消肿九味散和用微波治疗仪做治疗,每天晚上婴儿母乳完后取5g消肿止痛作用的消肿九味散用白醋15毫升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日间消炎消肿作用的现代先进治疗仪微波治疗仪治疗20分钟,输出方式选为集束波,输出功率50W。病情较重、皮肤红肿明显者,而且已进入化脓期时日间加敷1次消肿九味散。
疗效标准:痊愈:无发热、乳房局部皮肤无红肿、肿块、胀满及疼痛等症状,乳汁分泌通畅。显效:无发热、乳房局部皮肤无红肿及肿块、轻微胀满及疼痛,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乳汁分泌尚可。有效:无发热、乳房局部皮肤轻微红肿、胀满及疼痛,临床症状好转,乳汁分泌有改善。无效:发热、乳房局部皮肤红肿、肿块、胀满及疼痛均无好转,乳汁分泌不畅。
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
张某某,女,28岁,2015年10月13日初诊。乳房胀痛3天,患者3个月前顺产一男婴,产后第二天就开始纯母乳喂养,经常吸奶瓶吸出来扔,体型适中,3天前早晨起床时右侧乳房外侧不适,有轻微疼痛,未治疗,今天开始疼痛加重,触及热,皮肤微红,无明显包块,伴有周身不适,测体温38度,口渴,轻微头疼,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8×109/L,乳腺超声显示:探测边缘不甚清楚,内部回声增厚增强,光点不均匀。根据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乳腺炎早期,用上述方法治疗,治疗第二天患者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共治疗5天后无乳房胀痛及身体不适,复查血常规和乳腺超声均正常病愈,随访半年内未复发。
乳房由脂肪、乳腺叶、输乳管及纤维组织等组成的,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局部炎性变化,病变位置较浅,就在皮肤下方脂肪下面。产后哺乳期女性最常见疾病,在蒙医学里属于女性乳腺妇血症的范畴。消肿九味散由京大戟、大黄、翻白草、玉竹、姜黄、水菖蒲、生草乌、天门冬、亚大黄等药物组成,具有退热、消肿、止痛作用。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很强的杀菌消炎功能的白醋调敷于患处,增强了消肿九味散的作用。AMT微波治疗机治疗特点是照射理疗时,其所产生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能使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代谢加快,加上微波所特有的穿透力强的特点,微波理疗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加快伤口愈合等作用。消肿九味散和AMT微波治疗机结合在一起治疗急性乳腺炎时提高了疗效,特别是急性乳腺炎早期的治疗疗效显著。
此种治疗方法直接用于患病处,因乳腺组织的特殊结构,很容易达到病变部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疗程短、副作用小、成分及费用低、方便易推广等多种优点。避免了口服药物对正常组织的影响及口服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减少化脓机率。也避免了停止母乳喂养而引起的新生儿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更有利女性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等心身健康。而且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给患者及医疗单位带来较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乌兰.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28.
[2]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下册(第1版)[M].赤峰:内蒙古科学科技出版社,1991:325
[3]其木格,红霞,巴雅尔,等.蒙医理论划分月经周期的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8:77
2016年9月14日收稿
R291.2
B
1006-6810(2017)01-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