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特检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与超声表现分析
李 婧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特检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与超声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5例,设置为实验组,另同期收集35例存在类似影像特征的良性病变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超微小结节检出率达到100.00%,分析其声像图主要为低回声区,形态不是十分规则。结论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详细观察患者病灶具体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的信息,值得实践推广。
甲状腺微小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超声表现
甲状腺微小癌通常发病较隐匿[1],发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体征与症状,触诊时疾病不易被发现,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意义,为了对该类诊断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期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本文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1 基础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5例,设置为实验组,另同期收集35例存在类似影像特征的良性病变患者设置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检查后显示疾病被确诊,所有受检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实验。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8例,年龄25~75岁,平均(48.63 ±3.21)岁,肿瘤直径最小的2 mm,最大的7.8 mm,平均(4.82± 1.12)mm;发病时间最短的15 d,最长的1年。常规组患者是依据术后病理切片或者细针抽吸细胞检查显示为良性患者,男性8例,女性27例,年龄26~74岁,平均(48.53±3.1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探头频率设置为7~10 MHz与5~11 MHz。两组患者均采取仰卧体位,充分暴露出颈部,采取二维超声全面检查患者甲状腺部位,包括肿块形态、内部回声、边缘、前后径、横径比值、数目、大小、位置等情况,之后再根据肿物内部情况、周围分布血流情况采用超声血流呈像,并依据脉冲呈像检测最大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对颈部位置淋巴结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出现肿大情况,依据淋巴结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记录。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是否出现为钙化灶、边缘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是否伴有低回声、前后径与横径比值是否≥1;分析实验组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出率:实验组35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均确诊,检出率为100.00%。
2.2 超声检查情况。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实验组共有28例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占据80.00%,常规组共有4例,占据11.43%;微钙化灶:实验组共有17例存在微钙化灶,占据48.57%,常规组共有5例,占据14.29%;边缘光滑:实验组共有10例病灶边缘光滑,占据28.57%,常规组共有24例,占据68.57%;低回声灶:实验组共有29例为低回声灶,占据82.86%,常规组共有15例,占据42.86%;边界清楚:实验组共有19例病灶边界清楚,占据54.29%,常规组共有26例,占据74.29%。对比两组患者在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是否存在微钙化灶、是否边缘光滑、是否边界清楚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状腺微小癌病灶较小,通常起病较为隐匿,发病初期并明显的临床症状,进行触诊时疾病不易被发现,触诊时往往能够看见结节甲状腺肿或者是腺瘤,而不能观察到微小癌病灶。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来说,通常会伴有结节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等病变,疾病容易被漏诊,导致延误最佳的疾病诊治时间[2]。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灶最大直径在1 cm以内,无论是存在区域性淋巴结亦或是远端淋巴结迁移,均可判定为甲状腺微小癌,且考虑到该类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因此,部分学者也将其称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有关研究指出[3],在所有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乳头状癌占据比例可达到88.00%。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其中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缺陷、碘缺乏、辐射等[4],另外,结节甲状腺肿、慢型淋巴细胞型甲状腺炎、甲亢等均与甲状腺癌均在密切的关联性。该类疾病可以依据细针抽吸细胞、血清降钙素、病理切片、冰冻等方式进行检查[5]。
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并尽可能选择高频探头,可有效提高超声检查仪器的分辨率,其中乳头状癌的进展具有浸润性特点,具有较少的间质,癌细胞交叠时的细胞较大,无包膜存在,病灶形态为毛刺样,具有较为微弱的反射界面,因此,多半病灶为低回声类型,病灶中伴有砂粒体,是由于钙化间质演变形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病灶主要表现为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占据百分比为80.00%,边缘不是十分光滑,占据百分比为71.43%,多数为低回声,占据百分比为82.86%,与存在类似影像特征的良性病变患者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且实验组35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均确诊,检出率为100.00%。
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显著,对于结节的性质、大小、数目、定位等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可为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信息。随着临床检查技术的发展进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由于其稳定性强、图像清晰、功能强等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的医学研究中,可依据数字化摄影技术从而杜绝由于传统X线摄影对图像形成与噪音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可通过对窗位进行及时调节,提升窗宽等从而拓展影像动态范围。另外,该类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部分较低密度的病灶而言,具有敏感可探测性与图像可调性,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1] 周爱香,王玉恒,杨莱姣,等.甲状腺微小癌高频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7):725-727.
[2] 叶晶晶,林云侨,黄晓民,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78-79.
[3] 王亚军,李春辉,李亚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6,22(3):487-489.
[4] 郭丹梅,李逢生.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8):840-842.
[5] 任毅.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的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7):811-813.
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