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楠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胰岛素应用的若干护理问题
王晓楠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胰岛素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受存在用药障碍、未掌握正确使用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操作失误、胰岛素注射器具及装置应用技术未了解等因素影响,常有程度不等的问题发生,个体化制定护理对策,提高健康宣教力度,对保障治疗的成功实施,确保糖尿病患者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意义显著。
胰岛素;使用问题;护理对策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均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胰岛素(INS)作为其主要治疗药物,目前在剂型、给药形式、治疗方案上均取得显著进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使用该药过程中,仍存在用药障碍、使用错误等问题,从护理角度展开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是规避不良事件,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综述如下。
1.1 误认为病情加重:以往对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有进展性并发症出血的糖尿病病例,通常取胰岛素应用,作最后努力,以控制血糖,但患者不清楚改换胰岛素原因;另外,患者在遵医积极性不高时,医务人员会用最终需应用胰岛素救治恐吓,使患者有应用胰岛素意识病情恶化的错误意识。在护理时,需告知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是为促远期健康改善,不代表病情恶化[1]。同时,需加强心理管理,重视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知晓胰岛素作用机制,使用要点,纠正错误心理状态。
1.2 恐惧注射针头:患者中大部分有“针头恐惧症”,缺乏每日自我注射的准备。需向患者做好解释,并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注射次数。适当指导,消除患者注射时的恐惧,可应用无针注射仪、隐藏式针头,以减少注射时损伤和疼痛。
1.3 恐惧低血糖:部分患者担心应用胰岛素会增加低血糖风险,需告知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应用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更小,并鼓励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方法,在小范围内对降糖药物剂量调整,也可防范低血糖风险。
1.4 恐惧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治疗诱导体质量增加除与药物本身有关外,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大部分患者初始治疗的几个月监测体质量呈大幅增加显示,后迅速稳定,但体质量增加具可避免性,可指导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以有效控制体质量[2]。
1.5 胰岛素用药障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存在心理障碍,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勉强性,部分患者担心胰岛素治疗会出现药物依赖性等。对此,护士要在进行胰岛素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解说药物的机制与作用,说明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能纠正潜在的致病因素,控制远期血糖,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1 常见使用错误:①不同剂型的胰岛素剂量弄错:常在2种胰岛素混合应用的患者中发生,一般,中效或长效与速效胰岛素同时应用时,前者抽吸的剂量通常较后者多,可明显加大低血糖率,特别是无症状低血糖时,有更大危害性;②外观对胰岛素类型鉴别:经往多经药液透明度监测,但现阶段研出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速效胰岛素均呈透明状,故凭外观无法鉴别;③抽吸剂量不准确:常在换算胰岛素剂量时发生;④未掌握预混产品应用方法:因预混胰岛素种类较多,各种剂型种类无法分清;⑤操作技术不当:胰岛素在生病期间停止,部分患者认为生病期间呕吐、恶心,可不用胰岛素[3]。
2.2 护理对策:①健康宣教:在患者复查时,需带上正使用胰岛素,告知其达峰时间、类型。强调检查在其外观、有效期重要性,针对性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可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在置泵前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并为其提供相关资料,让患者与治疗成效显著的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等条件给其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让其了解到胰岛素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胰岛素治疗的优点,并掌握相关注意事项,从而在生活中注意相关问题,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②检查有无按时注射胰岛素:已掌握胰岛素使用方法者,未按时注射胰岛素通常有漏忘或粗心引起。若经强调后经常发生,需考虑心理、行为等因素,需针对性疏导。③定期演示胰岛素注射:确保患者知晓不同类型胰岛素混合使用方法,告知glargine与任何类型的胰岛素均无法混合,鼓励应用胰岛素笔对速效胰岛素注射,可减少两种药物混合的可能。④生病期间仍需应用胰岛素:不可随便停用,同时鉴别血糖的频率需增加,以在高血糖或低血糖发生时,立即救治[4]。⑤检查装置:确保器具无故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并对操作技术检查,力求娴熟掌握。
3.1 酒精消毒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有研究指出,胰岛素注射前,可不行皮肤消毒,因注射感染可能与针头、针管污染相关。
3.2 注射时间选择:胰岛素皮下注射时间通常在餐前30 min,有报道建议餐前15 min取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较餐前30 min效果更佳。另外,对胰岛素功能差的夜间高血糖及早餐后高血糖者,可将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调整为餐前1 h。近年来,胰岛素类似物Iispro的应用,因达峰时间和消除时间均较快,故餐前、餐后均可即刻注射[5]。
3.3 选择注射角度:为使胰岛素达到缓慢吸收的目的,通常在皮下注射,教科书上要求为30°~40°皮下注射角度,但因有无注入皮下无法测定,故建议依据个人情况,选择注射角度。有些患者皮下脂肪较少,需捏起足够皮层,以45°角注射,肥胖者,可为90°角。有研究示,垂直注射相较斜刺,可减轻疼痛。
3.4 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不同,胰岛素吸收快慢也不一,最高的为腹部,上臂、股部、臀部居其次。故可用一个解剖部位内注射点更换的方法,进而避免吸收率发生变化。为防同一部位长期注射出现组织萎缩、变性情况,主张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指导患者在同一个时间段内选取一个解剖区域进行轮流注射,每次选择不同的注射点,下一个时间段则选择另外一个解剖区域的不同注射点进行注射。腹前壁较理想,因具可视性。空腹血糖高、胰岛素应用剂量较大者,可上臂注射,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如玻璃注射器,虽目前已少用,但偏远地区患者应用时,需注意每次注射均需对针头更换。在应用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时,需把握好剂量。胰岛素高压注射器应用时,需做好拆洗工作,且价格昂贵,相关部门需做好经济方面的支持。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需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方法。
胰岛素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受存在用药障碍、未掌握正确使用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操作失误、胰岛素注射器具及装置应用技术未了解等因素影响,常有程度不等的问题发生,个体化制定护理对策,提高健康宣教力度,对保障治疗的成功实施,确保糖尿病患者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意义显著。
[1] 王利杰.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知识的误区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学,2012,18(10):1478-1479.
[2] 刘玉萍,邹毅,黄淑玉.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治疗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5(6):41-42.
[3] 高海波,高海玉,郑月辉.腹部时钟定位轮换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32-33.
[4] 于素云.护理干预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
[5] 袁蓉,陈敏.影响糖尿病出院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7):76.
R473.5
B
1671-8194(2017)09-02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