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学研究

2017-01-15 06: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干扰素肝炎抗病毒

洪 云

(辽宁省辽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慢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学研究

洪 云

(辽宁省辽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针对不良反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慢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实施相应护理策略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对210例慢性肝炎患者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发现诸多护理问题和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临床护理验证,对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观察与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干扰素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时的痛苦,使药物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数量。同时对接受治疗患者有效的知识宣教和心理支持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临床护理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HBsAg携带率达8%~10%,而慢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刻不容缓。目前干扰素对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干扰素的作用是减少体内HBV-DNA的载量,但长期用药容易产生大量不良反应,本组通过对210例慢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干扰素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时的痛苦,使药物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数量[1-2]。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0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男192例,女性18例,15~65岁,慢性肝炎乙型202例,均为HBsAg(+)HBsAg(+)抗HBc(+)或HBs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103copies/1;慢性肝炎丙型8例,均为HCV-RNA≥80 copies/L。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标准(符合2009年西安肝病会议诊断标准)。

1.2 方法:目前本院主要用的干扰素为干扰素α-制剂,其中有赛诺金(100万~500万单位),安福隆(100万~500万单位),甘乐能300万单位,均为水针剂或粉针剂。im或iH qd15 d,之后改为Qod注射(皮下注射较肌内注射吸收好)。

2 观察与护理

2.1 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

2.1.1 体温的观察:患者首次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产生发热、寒战、心动过速、肌痛、关节痛、头痛等,称为流感样综合征。其中以发热最常见。发热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的4~8 h内,可持续4~12 h时。发热前常伴有寒战、全身酸痛、乏力、恶心等症状,使用干扰素剂量越大,此症状越明显。个别患者可以不出现发热现象。

2.1.2 造血系统的观察:干扰素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是常见的,白细胞减少常于用药后数小时或一周内发生,用药后第一周,白细胞可降至原细胞数的40%~60%;长期使用干扰素可导致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停药后数周至数月才能恢复;干扰素还可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1.3 心血管系统的观察:干扰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心动过速,血管收缩,末梢发绀,出汗或偶见低血压,这些反应可能与初次接受治疗引起的发热反应有关。另外包括直立性低血压和胸痛,最为常见的是心律不齐;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个别病例发生心肌梗死。

2.1.4 内分泌系统的观察:干扰素-α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有报道应用干扰素-α两年后引起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度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干扰素-α的常见不良反应;也可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干扰素-α还可引起低血钾。

2.1.5 其他系统的观察:消化系统主要反映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和肝脏受损;神经系统大剂量长期使用干扰素可造成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可出现嗜睡、昏睡、语言困难、精神错乱等。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肾脏毒性是蛋白尿,多为轻度;对耳、眼的损害有用药后2、3个月可出现视网膜出血、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的个例报道;应用干扰素-α治疗发生听觉丧失、耳鸣、感觉性耳聋。

2.1.6 皮肤的观察。注射部位的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给药途径主要是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红肿反应,出现于1 d之内,2~3 d消失。全身皮肤的观察在使用初期偶见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是暂时性的。个别患者发生特异性皮肤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荨麻疹,此现象多为患者对干扰素过敏反应。

2.2 护理

2.2.1 心理护理:选择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为长期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反复,治疗费缺乏,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普遍存在焦虑,无能为力甚至绝望的心理现象,应针对个体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消除不良心情,平和心态,正视疾病。另外通过报道统计,大多数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最关心:①疗效;②价格;③身体承受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干扰素药物疗效知识的讲解,使患者正确认识该治疗的必要,客观、科学的对待疾病,不抱侥幸心理也不要过分悲观,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尚无治愈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效药物。患者应根据自己自身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且对疗效目标的设定也应随着化验结果变化而调整,并坚信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会有许多更有效的治疗会出现[3]。

2.2.2 不良反应的护理:主要为对症护理。①监测体温,体温≥38.5 ℃予退热药物或物理(温水浴或水袋)降温,增加水的摄入量,寒战时给予保吸,全身酸痛予口服正痛片,大部分患者随着干扰素的继续使用,其发热反应及伴随症状逐渐减轻,多在1周内消失。②皮下注射部位大多数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肌内注射选择臀大、中、小肌,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射剂量准确,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及全身皮肤情况。③饮食护理。首次用药期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④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精及肾功能,定期测量血压、心电图,监测长期治疗患者的听力,耳毒性是可逆的,早期发现尚可补救。临床白细胞≤1000个/L和或血小板≤50000个/L需停用干扰素,遵嘱使用升高白细胞、血小板的药物,其升至允许范围后可继续使用。

2.2.3 知识宣教: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宣教:使用前,检测病毒学指标,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是否有糖尿病史及其他遗传疾病,评估患者皮肤情况。首次注射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的症状,临床护士应定期询问患者,使用初期,每周检测血常规1次,主要监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1个月后改为2周检测1次,每月进行病毒学检查1次,临床医师会根据指标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决定是否继续治疗。许多不良反应会随干扰素的继续使用而消失,同时观察逐渐明显的临床症状。因干扰素治疗疗程很长,可在门诊进行,患者应充分了解干扰素治疗的知识,密切关注自身出现的不适,及时告之医师以免延误病情。按时注射,不可任意间断,更不可随意停药[4]。

通过对210例慢性肝炎患者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观察,可以找出发热等一系列护理问题及潜在危险,通过临床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5]。

[1] 龙洋,江山,苏宁.慢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与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38-39.

[2]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20-230.

[3] 刘锡光.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0-569.

[4] 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90-296.

[5] 陈杰,孙静,李华丽.慢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与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31-33.

R473.5

B

1671-8194(2017)09-0283-02

猜你喜欢
干扰素肝炎抗病毒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世界肝炎日》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