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军 指导老师:胡兰贵
(1.山西省乡宁县尉庄乡卫生院,山西 临汾 042109 2.山西省中医院)
胡兰贵治疗颜面部痤疮验案1则
高建军1指导老师:胡兰贵2
(1.山西省乡宁县尉庄乡卫生院,山西 临汾 042109 2.山西省中医院)
胡兰贵;痤疮;验案
胡兰贵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名医,擅长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各种疑难杂病,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胡兰贵老师学习。现将其治疗颜面部痤疮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患者,女,25岁。2016年8月因颜面部出现大量红色丘疹,自觉灼热、干燥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颜面部痤疮”,给予外用软膏及口服中药治疗,症状好转。但此后多次反复,再次给予以上方法治疗,疗效不佳,患者痛苦不已,长期戴口罩。经朋友介绍遂到胡老师门诊治疗。胡老师查其面部大量红色丘疹,少量带有白色脓头,自述有灼热、干燥感,伴有口渴,咽干,心烦,失眠,饮食一般,小便自利,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腻,脉滑细数。脉证合参,诊断为颜面部痤疮,证型为血热风燥,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润燥。处方:生地黄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白茅根30 g,知母15 g,石膏60 g,金银花15 g,连翘20 g,淡竹叶10 g,大黄6 g,焦三仙各15 g,甘草6 g,7剂,水冲服(广东一方颗粒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其忌辛辣油腻,避免熬夜。二诊:颜面部丘疹量减少,颜色变浅,灼热感、干燥感减轻,睡眠可,饮食一般,大便正常,上方去大黄,改石膏30 g,继服14剂。三诊:患者颜面部丘疹基本消失,面色恢复正常,睡眠佳,二便正常,但饮食欠佳。处方调整为: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炒鸡内金15 g,枳实9 g,瓜蒌9 g,焦三仙各15 g,炙甘草6 g,5剂。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系青年女性,因热毒侵袭面部,导致面部气血受阻,出现红色丘疹,热毒伤阴化燥,故患者自觉灼热、干燥感明显,热扰心神则心烦失眠,热毒伤阴化燥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腻、脉滑细数乃热毒侵袭之证,辨证为血热风燥。方中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茅根清热凉血,知母、石膏养阴润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淡竹叶清热除烦以安神,大黄泄热通便,焦三仙消食化积以防食积化热,全方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润燥之功。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故石膏剂量减半以防过于寒凉伤及脾胃,大便恢复正常故去大黄。三诊:患者颜面部皮肤恢复正常,故停用原方以恐寒凉之剂过服伤及脾胃之阳,以四君子汤加减以善其后,恢复脾胃功能,疾病痊愈。
此案胡兰贵教授辨证准确,经方化裁得当,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