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月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韩 月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产生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数量均为4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路径展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5.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76.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措施后,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显著于对照组患者,即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36.3±1.65)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55.1±1.23)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基性梗死患者的症状,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在国际卫生组织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受到高度重视。该种疾病具有病情严重,发展快以及病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情况,引发冠状动脉血供应减少,继而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与休克等情况[1]。该类患者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治疗的时候如若出现护理不当情况,将会引发比较多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天数。本文选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产生的作用。
1.1 一般资料:选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45~89岁,平均年龄为(64.3±3.9)岁。所有患者经过酶学检查与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畸形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梗25例、后壁8例、下侧壁16例、高侧壁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2例、广泛前壁1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例数均为49,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不具有差异性,可以作为实验对比对象。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表。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临床路径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责任护理人员应当在根据自身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过程,并根据本科室的具体情况,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表。临床路径护理表的内容应当包含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直至出院的所有狐狸步骤与程序。
护理第一阶段。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开始阶段,责任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充分介绍病房环境与医务人员的相关信息,促使患者对自己的诊疗过程有基本的了解[2]。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与背景资料。在充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向患者发放临床路径护理表格后,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解释各种护理行为、注意事项与患者需要配合的地方。在患者有疑问的时候及时解答。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脑出血诱因、发病原因与手术方法。
第二阶段。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并做好备皮准备。针对情绪比较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鼓励、安慰和劝说等多种方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与肢体活动等情况。在患者手术后24 h,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查房,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后出现的反应。针对手术出现的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注意预防患者出现压疮、窒息与引流管堵塞的情况。
第三阶段。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增强患者生理与心理的适应性。在患者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告诉患者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与容易吸收的流质性食物。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5.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76.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措施后,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显著于对照组患者,即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36.3±1.65)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55.1±1.23)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在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临床护理措施为满足患者的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临床护理路径的推行,不仅仅是临床护理技术的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表现[3]。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基性梗死患者的症状,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1] 贾伟平,刘香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3):25.
[2] 姜凤华,姜光红,刘理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9(2):129.
[3] 陈豫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3(8):72.
R473.74
B
1671-8194(2017)09-0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