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 Hersom,Todd Thrift,Joel Yelich等著,毛翔光,赵开典 译
(1.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云南 昆明小哨 650212;2.云南省家畜改良工作站,云南 昆明 650224)
美国肉牛业中常用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
Matt Hersom,Todd Thrift,Joel Yelich等著,毛翔光1,赵开典2译
(1.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云南 昆明小哨 650212;2.云南省家畜改良工作站,云南 昆明 650224)
文章从抗生素、促生长埋植剂、离子载体、驱虫、生理调节剂、疫苗的使用等方面对技术措施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以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美国肉牛业;常用技术措施;效果评价
肉牛生产者应用一些技术措施来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福利,并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这些技术在肉牛业中的应用对美国牛肉安全、有益健康和价格适宜做出来主要的贡献。这些技术的累加应用改善了肉牛和企业的效益,降低了饲料和土地资源的投入。
多年来一直采用的重要技术包括抗生素、促生长埋植剂、离子载体、驱虫药、遗传改良、疫苗、生理调节剂和营养调控。由于效率和投资回报好,这些技术的应用率都很高,但在肉牛产业链的不同节点,应用率有不同(Lawrence 和Ibarburu 2008)。肉牛生产的改善不可能仅依赖单一技术。在产业链的不同节点的多种技术的结合才真正改造了美国的肉牛产业。本文就各种单一技术对肉牛生产的影响做出简要评价。
抗生素在肉牛业中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利用。低剂量应用一般是在饲料或饮水中给予两种低剂量抗生素。在这种情况下,抗生素是用以提高生长率和改善饲料转化率 (Elam和 Preston 2004)。低剂量抗生素的促生长机制是通过调控瘤胃中的微生物来实现的。通过调控微生物的数量和功能来改善牛只对养分的消化、代谢和吸收。由于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需要的饲料减少,产生的排泄物也减少。使用低剂量抗生素可使饲料转化率提高7% (Elam和Preston 2004)、平均日增重(ADG) 提高7% (Elam和Preston 2004;Lawrence和 Ibaruru 2008)。 在架子牛环节使用低剂量抗生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估计为9.57美元/头或 1.22% (Lawrence和 Ibaruru 2008),而在育肥环节使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要小(5.86美元/头或 0.56%; Lawrence和 Ibaruru 2008)。
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使牛只更健康。抗生素的使用控制了细菌性疾病,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了动物福利,提高了牛的生产效率。养牛业中抗生素应用的增加率于人类医疗增幅相近(Elam 和 Preston 2004)。由于很多现代肉牛企业规模扩大,日粮中精料比例增加而且饲养多种年龄阶段的牛只,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Wileman 等(2009)估计,与不治疗的牛只相比,在育肥栏中使用抗生素使平均日增重提高0.25磅,发病率从55%将到29%,死亡率降低50%(3.8%比1.8%)。
促生长埋植剂的应用是肉牛业中使用最早,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Elam和Preston 2004)。埋植剂可应用于养牛业的每一个环节(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栏),为肉牛业的各个方面提供益处。埋植剂似乎在育肥栏的影响最大,但其效果在各个环节都是重要的。雌激素性埋植剂是通过影响代谢来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提高埋植牛的增重性能。雄激素性埋植剂对雌激素性埋植剂有叠加效应,提高肌肉生长从而提高增重性能。
在架子牛阶段,埋植剂的影响估计为平均日增重提高约13% (Lawrence和Ibaruru 2008)。此外,埋植剂在架子牛体系的保本价中影响为2.31%,换算为生产成本为18.19美元/头 (Lawrence和Ibaruru)。按照行业标准,埋植剂在育肥栏阶段可使平均日增重提高15%~20%(0.55磅/天),饲料转化率提高8%~12% (Lawrence和Ibaruru;Elam和Preston;Wileman等)。与架子牛阶段类似,埋植剂在与育肥阶段的保本价中的影响为6.52%,换算为生产成本为68.59美元/头 (Lawrence和Ibaruru)。埋植剂还有减少脂肪在胴体沉积、增加眼肌面积和总的瘦肉组织的作用。胴体产量和瘦肉组织的增加使增重成本相应降低,这既有利于生产者,也有利于肉牛的屠宰加工者。Lawrence和 Ibaruru) 估计如果将埋植剂从肉牛产业的各个环节完全消除,每头肉牛的保本价将会增加7.14%,生产成本增加71.28美元/头。Wileman等估计育肥栏不用埋植剂将会使每头育肥阉牛的生产成本增加77美元。
离子载体(莫能菌素monensin-Rumensin,拉沙里菌素lasalocid-Bovatec,莱特罗霉素laidlomycin propionate-Cattlyst) 用在牛的饲料中来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离子载体的作用是有选择性地对瘤胃中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生负作用。通过控制瘤胃中的有害菌形成的废弃物减少,有益菌更有效,形成更多的有益有机酸和菌体蛋白供牛只利用。动物的能量状态全面提高,牛只变得更为有效。离子载体可饲喂给各种阶段的牛只,也可以在养牛业的任何环节使用。与其它饲料添加剂相似,离子载体饲喂量很小,是与另一种饲料原料一起供应。离子载体还用来降低球虫病、鼓气和酸中毒的发生率。
在架子牛和后备母牛上使用离子载体可使平均日增重提高5%~15%,饲料转化率提高8%~12% (Lawrence和Ibaruru;Elam 和Preston)。离子载体在架子牛上的经济效益没有埋植剂的高,对保本价的影响为1.46%,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为11.51美元/头。在育肥栏中,离子载体使平均日增重提高1%~6%,饲料转化率提高3.5%~8% (Lawrence 和Ibaruru;Elam和Preston)。与在架子牛上相似,离子载体在育肥阶段的作用较小,但与非使用者相比,对保本价和生产成本的影响是显著的(分别为1.18%和12.43美元/头)。生产实践表明将离子载体和埋植剂结合使用对牛的生产性能可产生协同效应 (Elam和Preston 2004) 。离子载体使日粮中能量的可利用性增加,埋植剂则是刺激瘦肉组织利用增加的能量来生长。
寄生虫泛指范围广泛的害虫,它们使所侵袭牛只的生产性能和价值降低。体内寄生虫通过降低饲料消化和增加能量需求来影响牛只,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使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牛只和成年牛只的日增重、产奶量和受胎率降低。此外,牛体内的寄生虫还可降低牛的整体健康状态,抑制免疫系统,造成病毒和细菌疾病的继发。可用光谱驱虫药来治疗和控制寄生虫。文献中对驱虫药对牛的生产性能是否有积极效果存在一些争论,但Preston 和Elam (2004) 总结了驱虫与不驱虫的对比效果:
-母牛体重和体况评分增加(分别为20~30磅和0.2~0.4分);
-母牛受胎率提高;
-犊牛断奶重提高(20~40磅);
-青年母牛增重率(0.1磅/d)、初情状况(达到初次发情的多33%)和14月龄的受胎率(高31%)都有改善。
Lawrence和Ibaruru进行的分析表明驱虫对架子牛的日增重有17.79%的积极作用。同样,驱虫对保本价和每头牛的生产成本有显著影响。在育肥栏阶段,驱虫的积极作用还继续有效,对日增重的影响达5.6%,饲料转化率提高3.9%。在育肥栏内驱虫对保本价和每头牛生产成本的作用为第二大,仅次于埋植剂。
β-受体兴奋剂,也被误称为“重构因子”,它的作用是增加肌肉产量,降低脂肪沉积。实际上,β-受体兴奋剂是增加蛋白质合成,降低蛋白质分解,限制脂肪细胞生长,它并不能将养分从脂肪生长分流到肌肉生长,而是通过影响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酶的活性。一般情况看下,β-受体兴奋剂是在育肥期的最后4~6周饲喂。它可使育肥栏日增重提高14%~25%,饲料转化率提高13%~25% (Lawrence和Ibaruru;Elam 和Preston)。β-受体兴奋剂的一个额外的优势是在饲喂期间胴体增量的近70%是瘦肉(Elam和Preston)。使用β-受体兴奋剂可使育肥栏期间的保本价降低1.24%,每头牛的生产成本降低13.02美元 (Lawrence和Ibaruru)。此外,β-受体兴奋剂对埋植剂和离子载体还有累加效应。然而,由于使用时间段,β-受体兴奋剂在生产中的整体效应的比重不高 (Elam 和 Preston)。
疫苗是肉牛养殖中使用最早的技术之一。针对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注射是预防性的,必须在牛只接触病原前就完成。疫苗是病原特异性的,但很多产品是复合型的,一种零售产品可免疫几种病原。疫苗的效果只有在养殖环境中有病原存在时才能显示出来,如果未遭遇病原,疫苗就没有效用。具有重要意义的疫苗包括黑肿疽(blackleg)、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IBR)、牛病毒性腹泻 (BVD)、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BRSV)、副流感病毒、产气荚膜梭菌(costridium perfringes)、嗜血杆菌(haemophilus)、巴氏杆菌(pasteurella)和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有些疫苗是难以量化其效益的,而有些则是很显而易见的,不注射这些疫苗可导致明显的生产损失。很多研究证实了育肥栏中健康状况(抗体效价)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在一项研究中, Fulton 等(2002) 健康状况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是明显的,总的表现在治疗费用,净值,毛利,日增重和胴体等级。
Preston和Elam (2004)估计在过去50年间,美国的肉牛生产能力增加了80%以上, 其中大部分可归功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抗生素、埋植剂、离子载体、β-受体兴奋剂、驱虫药、疫苗免疫等对肉牛生产效率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其它因素如遗传选择、选择技术、营养调控和管理技术的进展都对肉牛生产能力产生影响。此外,粮食和饲草产量的提高及饲料相对价格降低也为肉牛产业注入了重要的经济动力。
排除生产技术将使美国肉牛业出现大的退步。Lawrence和Ibarburu 估计排除5项技术(寄生虫控制、埋植剂、低剂量抗生素离子载体和β-受体兴奋剂)将使每头牛的终生生产成本增加360美元。育肥后的牛的售价将增加36%来补偿肉牛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Lawrence和Ibarburu所做的模型研究表明排除生产技术将使产犊数量降低14%,牛肉产量降低18%,牛肉进口量增加180%,牛肉零售价上升13% 。
TechnicalMeasureandEffectivenessEvaluationUsedinAmericanBeefCattleIndustry
Matt Hersom, Todd Thrift, Joel Yelich, et al.
(Translated by MAO Xiang-guang1and ZHAO Kai-dian2)
(1.ThePedigreeBreedingExtensionCenterinYunnan,Kunming,Yunnan, 650212,China; 2.TheLivestockImprovementWorkstationinYunnan,Kunming,Yunnan, 650224,China)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implement effect from the aspects of raw grain, promoting growth implants, ionic carrier, insect repellent, physiological regulator and vaccine, which woul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workers.
American beef cattle industry; commonly used technical measur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2017-03-10接收日期2017-05-18
毛翔光(1974-),男,云南泸西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家畜遗传育种及疾病防治。
S823
A
1001-9111(2017)04-0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