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平
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而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制造业是实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应用最集中的领域。江苏全社会84%的研发投入、80%的创新成果来源于制造业,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也需要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运用为基础。因此,必须把制造业作为主要领域和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要有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加以推进。江苏制造业总量已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达3.34万亿元,但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过去长期支撑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弱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亟需形成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在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动力机制上实现新的扩张性增长的指望,根本转变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要有创新发展的自信力。党代会报告指出,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取向,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并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为创新发展制造业明确了方向和路径。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7万户,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20家。江苏工业门类齐全,8大工业行业有6个过万亿元,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占有率、话语权和竞争力。而且,我们本土企业中不乏依靠持续创新占领发展高端的先进典型。我们还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所以一旦某项技术创新突破,很快就能凭借世界级的制造能力而获得规模化的应用。
要有创新发展的自觉性。必须充分发挥江苏科教、产业双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家要瞄准市场,扎根制造业,自觉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顶住各种诱惑和干扰,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各细分领域。要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形成制造业新的发展动力系统。我们政府部门则要当好“店小二”,与企业家建立“亲”、“清”政商关系,通过战略、规划、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释放创新的活力,营造创新的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经信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