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雷雨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启蒙老师。多年的实践让我感到学生学习作文往往存有四方面问题,即缺乏热情、无米之炊、被动评价、认识偏颇。只有这些根本性问题得以改善,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养成,作文素养才能形成。为此,我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建立有效互动平台,习作小报出成果
作文是学生心血的结晶,虽然是习作,是练笔,然其心理状态与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是一致的,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文字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受学校打造“水文化”校本课程的启发,我们班办起了“如水习作报”,希望学生的文字具备水的特质,如水一般灵动、睿智;如水一般谦虚、上善。小报除了刊首语外,分为水滴秀场、水花朵朵、滴水穿石和积水成渊四大板块,为学生提供文字交流平台。在创刊词中,我这样写道:“读写算是现代人的基本能力,其中写更为要紧,能促进我们学会思考,启迪心智,从而摆脱愚昧和肤浅。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色彩,假如能记录下来,与别人分享,一定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所以用心感悟生活,用笔描绘生活吧!期待这份小报能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些许感动与温暖。”小报激活了学生写作的动力,每学期每位学生均有文字在此刊登。其中的“滴水穿石”板块,通过修改前后两篇习作的对比,让学生真正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道理。我相信文字的力量胜过语言。一年后30多张小报就是一本厚实的班级作文书。看着我们的成果集,学生们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如水习作报”留住了学生对习作持久的热情。
二、引导实践留心生活,细节引出好素材
实践和生活是解决学生习作“无米”的主要途径。我侧重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课余生活,以此拓宽学生生活外延,强化学生生活体验。我觉得或许“留心”更为要紧,只有对生活产生感悟,才能情动辞发,下笔成文。于是,借助学校“童眼观世界”的晨会,借助一天生活回顾反思的夕会,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中的经历见闻,从中有所发现与顿悟。鲁迅先生当年的书塾生活单调乏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现当代著名的散文。福楼拜教年轻的莫泊桑写作,强调从细节观察出与众不同之处。因此,需要去唤醒大家对生活的热情,让我们的心变得敏锐起来。这样夕阳芳草寻常物自有其可爱之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多平淡的素材,却清晰地营造出了令人伤感的意境。生活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二胎政策的出台,于是,《我家的二宝》《我那可爱的妹妹》作文应运而生;课间热门游戏又换了,于是《撕名牌》《全员加速中》作文新鲜出炉;男生也会出班报,于是《板报风波》《致女生的一封公开信》作文水到渠成……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作文好素材俯拾皆是。
三、评价给予创作机会,修改筛选赞百星
写与评相辅相成,评可以令学生更好地领会好作文的标准。如何操作呢?我以为导写更要导改。导写指学生作前列提纲的指导,导改指讲评时习作的精加工。列提纲的长期坚持既降低了习作难度,增强了写作信心,又锤炼了写作思路,促学生养成言语思维条理的好习惯。传统的作文方法要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学中,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来呈现,只要文图能包含题目、纲要、中心这样三个内容即可,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几行字句。如果列提纲是为了写出作文,那精加工是为了写好作文。一篇作文包含立意、选材、结构及表达四大方面。
评改课上,我总是将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同学的作文评头论足,随机完善作文。课堂上,我喜欢朗读学生作文的精彩句段,喜欢通过句段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言语表述的优劣,喜欢追问是否还有更好的言语表达,喜欢夸奖精加工后的好作文。对于“如水习作报”的评改,同样是逐步下方权利,引导学生仿照老师的示范,进行一轮互评互改。我班学生除了自然小组,还按自愿为主的原则组建了四个习作报编辑小组,轮流对小报内容进行筛选,对作文草稿进行修改。对编辑的表现,教师及时点评给予加星鼓励。作文星也是语文学习中“百星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习作水平的整体进步是硬道理。我们肯定学生一次性写出好作文,也要给二度甚至多度加工作文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喜悦。
四、把握回归读写生活,经验故事同分享
作文教师既要站在专业技能的高处来看待作文教学,也要能从时代的大背景下来把握读写能力之于人成长的意义。在我看来,回归读写生活是文明人类的呼唤,也是解决学生对作文认识偏颇的有效途径。写作绝不仅是为了有朝一日成为作家、诗人,成为依靠文字安身立命的人。课标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应该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
我曾听说过一对父子间的有趣对话。父亲问儿子为什么要作文,儿子回答因为要考试的。父亲又问:那你说作家为什么要写作?儿子眼睛骨碌一转:可以给我们出阅读题呀。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又耐人寻味,显然作文绝不是只为了考试而存在。回到写作对人成长的价值思考。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一个孩子成长之前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将成为优秀的人;假如他具备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他必将成为卓越的人。于是,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成了我给毕业班学生日记本扉页上的寄语。为了同学们儿童时代便具有这样的意识,我办习作报,请文字功底好的家长,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同学为大家讲自己写作的故事。我自己更是经常与同学们分享写作的经验与故事,一起与学生们读书写作。就这样读写生活渐渐地成为了一种常态。
暑假里,我写了《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带着家人到太湖之滨的湖州和沿海城市连云港游玩,写了两篇游记。开学后,师生一起晒暑假生活。有的谈奥运中的精彩赛事,有的说读书收获,更多的是旅游见闻,大家不亦乐乎。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的历史,作为永久的回忆多有意思。我这样说这样做,同学们也受到鼓舞,约定年终岁末再晒晒各自的读写生活,我欣然答应。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质从量出。当我们将写作看成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的必须,是在锻炼大脑,玩玩文字游戏岂不更有趣。急功近利反而会蒙蔽生活的本来面目。学生就这样去写去练,语用能力会不断进步提高。只有坚持真心诚意帮助学生解决作文上的困惑,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坚持读写生活,那么结果就会师生收获满满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