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经验总结

2017-01-14 21:51王爱华李国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6期
关键词:厥阴乙肝患者干姜

王爱华 李国焕

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经验总结

王爱华 李国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失眠是慢乙肝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短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紊乱,影响慢乙肝治疗。西医是治疗慢乙肝所致失眠常用方法,但其效果并不佳。张均倡教授基于中医古籍对失眠病因病机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用于治疗厥阴病的乌梅丸亦可以用于慢乙肝患者失眠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乌梅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

目前,我国现有的慢乙肝患者可达3000万,其中约有30%的患者可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慢乙肝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1]。慢乙肝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是全身不适、乏力、腹胀、食欲减退、失眠、肝区不适或疼痛等,其中以失眠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5.39%[2]。失眠症状可对慢乙肝的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短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紊乱,影响疾病治疗[3]。因失眠的影响因素较多,对于失眠的治疗,西医主要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目前极少用于催眠)三大类,改善失眠症状长期预后效果欠佳,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较差[4]。导师张均倡教授在慢乙肝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运用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所致失眠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有幸跟随张均倡教授侍诊抄方,体会颇深,故现将张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所致失眠的经验详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在中医上又称“不寐”、“目不瞑”等,是指因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慢乙肝引起的失眠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凌晨1:00或2:00容易醒,醒后难以再度入眠[5]。传统中医认为,不寐是由于脏腑外感邪气,正气亏虚所致。此外,古书中亦有年老阳衰而导致不寐的说法[6]。不寐虽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所致,但病理上其总体表现为阳盛阴衰和阴阳失交。临床患者多于凌晨1:00或2:00易醒,属丑时发病。本为厥阴经经气旺盛之期,当是之时,邪正相争的外在表现也最为明显[7]。正能胜邪,则病愈,反之则病重。既然属于厥阴病范畴,那么治疗可考虑运用吴茱萸汤、乌梅丸等方剂。而张教授认为,结合本病的病机,阳不入阴,当属乌梅丸证。

2 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黄连、蜀椒、桂枝、黄柏、附子、干姜、细辛、人参、当归,共十味中药组方而成。原主治蛔厥,又治久痢。乌梅丸主要治疗肝阳虚夹有郁火之证,而这种郁火不一定都处于胃中或膈上,可流窜于全身。一旦肝主疏泄之功能出现异常,可造成五脏六腑的病变。乌梅丸具有调节寒热、扶正祛邪等功效,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外感湿热疫毒之邪为慢乙肝的外因所在,正气的亏虚则为内因。慢乙肝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湿热疫毒之邪在体内的持续作用,使得机体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导致各脏腑系统功能失调的病理状态,其中以肝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得更为突出[8-10]。张教授认为,肝体阴用阳,肝体柔、喜润;而其用则喜温、喜疏、喜达。只有肝体柔润才能生发正常之肝用;只有肝用温和条达,才能藏血充阴、肝体得柔。体用共调,从而维系肝脏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肝气生发、展放的不及为肝脏常见的问题,而造成以上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①肝脏自身的原因。乌梅丸一方中,乌梅、当归两味药具有润养肝体的作用,而蜀椒、制附片、干姜、桂枝四味药则具有生发、展放木气的功用,体用双调,与肝的生理特征紧密相扣。②胃腑、肠腑和胆腑的原因。胆管系统是肝脏的出路之一,其不仅可以排泄胆汁,同时亦能排泄肝脏的代谢废物,在促进肝脏的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机体内任何一个“腑”出现壅滞,均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功能。若肝之体用得以恢复,便改善了肝脏的“致新”障碍;而调整好胃腑、肠腑和胆腑,则可改善肝的“推陈”障碍,二者同样重要。

乌梅丸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为治疗寒热错杂、正气不足之厥阴病的代表方[11]。张教授指出,在辨证治疗中,凡病机符合寒热错杂的患者均可运用乌梅丸治疗,随证加减,效果确切。其中温热药有七味,包括乌梅、蜀椒、桂枝、干姜、附子、细辛和当归; 寒凉药有三味,包括黄连、黄柏和人参。十味中药合在一起,温热之性大于寒凉,与前面所说的厥阴之立方原则符合。其中当归和蜀椒温厥阴,细辛温太阳、少阴,附子和干姜三阴皆温,而桂枝则为太阳、厥阴之药。乌梅丸一方中温热药看似杂乱,但乌梅的存在可使诸药之力聚合并作用于厥阴,帮助厥阴之气突破阴的束缚,从而发挥承阴启阳的作用。而导致厥阴之气不能升发和顺接阴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阴寒所束缚,因束缚则产生郁遏,郁遏则生热,故配伍黄连和黄柏以消除郁遏所生之热,再配以人参扶正固本[12]。

总之,乌梅丸在治疗蛔厥和久利及消渴的同时亦可应用于慢乙肝所致失眠的治疗。在临床就诊的40余例慢乙肝失眠患者中,失眠病史最长的可达2年,短则1个月。其中有7例仅服3剂可缓解,有19例服7剂可缓解,其他数剂不等,并且有5例经乌梅丸辨证加减服药14剂后失眠症状完全消失。

3 附病例报告

患者,女,41岁,慢乙肝30余年,平素脾气急躁,现感入眠难,头痛,凌晨2:00易醒6个月,口干不喜饮,腰酸,夜尿1次/d,大便可;舌质淡红,而苔薄比较白,脉象较为弦细。自服艾司唑仑等助眠药效果欠佳,故张教授采用乌梅丸给予治疗,其中乌梅、党参各20 g,黄柏、熟附子(先煎)、当归、干姜各10 g,蜀椒、黄连、桂枝各5 g,细辛3 g,用水煎服,1剂/d,连服3剂。二诊:待症状有所改善,继续服用5剂乌梅丸。三诊:不寐症状基本消失,去蜀椒,加用合欢皮20 g以及柴胡10 g,连服5剂而愈。本案患者时常因事弗郁,肝失条达,郁而化热,渐成水寒木郁,寒热错杂,证属厥阴。

乌梅丸全方以温药祛寒为主,连、柏清里热、顾阴气为辅,使被郁之阳气得解,阴阳之气顺接,而不寐自愈。因此,乌梅丸用于治疗慢乙肝,疗效确切。乌梅丸重用酸以平肝,寒热刚柔同用,为治疗厥阴病之寒热错杂、正气不足的代表方。在辨证治疗中,凡病机符合寒热错杂的患者均可运用乌梅丸治疗,随证加减,效果确切。

[1]雷陵,艾书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治疗经验.中医研究,2007,20(12):37-39.

[2]李智文 .加味乌梅汤治疗厥阴证失眠临床疗效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6-112.

[4]梁坤,邵元欣,王兴臣.巧用乌梅丸治疗不寐.中医药通报,2016,15(3):52-53.

[5]亓晓丽,王兴臣.运气学说指导下巧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不寐1例报告.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111-113.

[6]张学志,辛衍璞,李超男.乌梅丸加减治疗失眠失败案例一例.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5):00257.

[7]张伟,王中琳.乌梅丸加减治疗失眠.医药前沿,2013(9):319.

[8]徐倩,张立德.乌梅丸与针刺治疗厥阴证失眠.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2):110-111.

[9]田军.加味乌梅汤治疗虚实寒热错杂型失眠的疗效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57.

[10]韩慧.加味乌梅汤治疗虚实寒热错杂型失眠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1]张晶.慢性乙肝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99.

[12]颜譔修.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91

2017-02-22]

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王爱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李国焕)

猜你喜欢
厥阴乙肝患者干姜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厥阴病篇再论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