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丹(辽宁省海城市动物检疫站 114200)
家禽传染性腺胃炎预防与控制
赵晓丹(辽宁省海城市动物检疫站 114200)
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家禽传染性腺胃炎重要的举措,本文从中兽医辨证观点对家禽传染性腺胃炎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操作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旨在减少该病的暴发与流行。
传染性腺胃炎;中医学;预防措施;控制策略
家禽传染性腺胃炎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其次以蛋雏鸡和青年鸡多发,然后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流行较广,给家禽饲养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对提升家禽养殖经济效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病分析致病的关键性因素首先就是禽类多为环境污染、饮食源污染而导致机体遭受各种病原体侵害,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有害物质(毒素物质)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受损皮肤及黏膜等渠道侵入机体后导致脾胃受损,脾胃升降、运化失调,经久致使湿热蓄积过盛诱发相关疾病。其次是四季气候变化、寒热更替,禽类外感寒邪、热邪,引起其机体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寒、热凝滞于五脏六腑,导致禽体气血失调、脾胃升降失调等,最终因寒(热)湿邪内蕴过剩而引发全身症状。第三是四季瘟热之毒蓄积于中焦、湿热内生诱导机体本病。第四是饲养管理不善,由于营养供应失衡、环境恶化、药物伤害、不良应激等综合作用下,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易为寒热湿邪、瘟热之毒攻破机体免疫屏障,进而引起发病。
结合致病因子及机理辨证,预防本病首先是控制养殖环境中各种病原体含量,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消毒灭源及净化措施,使养禽场(舍/栏)内病原体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内外源性感染,以降低感染发病率。其次是规模化养禽场,特别是病史区(场)很有必要进行重大疫病疫苗免疫,包括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支、鸡传喉等,针对性预防本病须计划免疫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禽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适免禽按照0.5ml/羽、每10~15羽更换新针头1颗,注意先注射经视诊检查健康的家禽,之后再注射发病禽及假定健康禽,以免造成带毒针头扩散传染病原体。第三,高度重视强化禽舍日常保洁与消毒灭源处置,及时发现并紧急撤离处置群内个别发病禽,随着禽生长发育进度机动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放养密度,长期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空气质量良好的宜居环境,有效降低传染病散播几率。第四,加强科学化饲喂管理,善于制定适合家禽当前生长发育需要的基础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全价且喂量适中,同时保证饮水及饲料源不被污染、保质保量,增进家禽体质及免疫力,加强固本培元以降低发病。第五,善用中兽医保健预防程序 “治未病”,笔者推荐近年规模禽场广泛适应的方剂为 “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青蒿素、人身皂苷、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本方四季皆宜、广谱高效、毒副性最低,按0.2~0.5%拌料投喂,于每月初连续投喂3~7d,可有效预防病毒与细菌混感的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总体有效率达85%以上,值得规模养禽场大力推广应用。
发现症状后立即用鸡专用干扰素治疗,1次/d,连用2~3d。同时用含腺胃型传支的新支二联油苗皮下注射,一般15d后不会再出现和发展,症状轻微的可以康复。
用干扰素 (2倍量)、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ml)、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连用2d,第3天开始用头孢类药物早晚两次饮水,连用3d,效果较好。
用利巴韦林(纯粉:5g加水75L)、黄芪多糖(纯粉:5倍量)、强力霉素(纯粉:5g加水50L)、西咪替丁混合饮水,每日3次,连用3~5d;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草药和复合维生素B,连用5d。采取以上方法治疗3d后,鸡群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得到控制。
健胃散大剂量拌料;西咪替丁拌料,5~10日龄100片2000只鸡,10~20日龄100片1000只鸡,20~50日龄100片500只鸡,连用3d,停2d后再用3d;黄芪多糖5倍量饮水,3d后饮水中再加青霉素,每只1万~3万单位,适当控水,在2h内饮完,连用3~5d。
赵晓丹(1980.2-),女,汉族,辽宁省海城市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