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志兰(吉林省通化县大泉乡畜牧兽医站 134115)
牛羊多头蚴病诊治
寇志兰(吉林省通化县大泉乡畜牧兽医站 134115)
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牛、羊等动物的脑及脊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牛、羊、骆驼等,特别是对绵羊、犊牛危害严重,2岁以下的绵羊病死率非常高,人也能感染。
多头绦虫寄生在犬、狼、狐等肉食兽的小肠中,当犬等肉食兽吞食含有多头蚴的牛羊脑和脊髓时,多头蚴的囊壁在消化液作用下溶解,囊内多头蚴的头节吸附在小肠壁生长发育,约经40~70d发育成成熟的绦虫,绦虫产出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当牛羊等吞食被孕卵节片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时,六沟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液进入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多头蚴呈水泡状,囊壁内有许多的白色小点为幼虫的头节,开始时较小、有豌豆大,经2~3个月发育可长到鸡蛋大。
多头蚴病可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感染初期的1~3周,虫体在脑内移动可引起急性脑炎、脑膜炎,病情重的常引起死亡,病情轻的动物可暂时耐过数个月,呈现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感染2~7个月可呈现慢性脑炎症状,其症状与多头蚴在脑中的寄生部位、寄生的深浅、囊蚴的大小及对脑组织的挤压程度有关,即低头前、平头中、仰头后,小圈浅、大圈深,囊蚴越大对脑组织挤压越重则病情也越重、症状也越明显。当多头蚴寄生在一侧脑半球颞叶时则头歪向患侧并向患侧转圈,对侧眼常失明;当多头蚴寄生在脑半球额叶时头下低,行走时高抬前肢或向前冲,遇到障碍物时静止不动或倒地;当多头蚴寄生在小脑时知觉过敏、易受惊,步样蹒跚、平衡失调,痉挛、磨牙、流延、视觉障碍;当多头蚴寄生在腰部脊髓时可引起渐进性后驱和盆腔器官麻痹,不食、离群、衰竭死亡;当多头蚴寄生在脑的表面时,可引起寄生部位颅骨软化、甚至穿孔。
首先根据主要症状:扭头转圈,低头前冲,知觉过敏、步样蹒跚、平衡失调,痉挛、磨牙、流延、视觉障碍,颅骨软化、穿孔;发病史:该地区的犬、狼等患过多头绦虫病;牛羊等动物的饲草、饲料、饮水有被患有多头绦虫病动物粪便污染过的可能;感染初期呈急性脑炎、脑膜炎,暂时耐过的处于数个月的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期,感染2~7个月可呈现慢性脑炎症状,可做初步诊断,如果手术或剖检在脑脊髓检出呈囊泡状、豌豆至鸡蛋大小、囊壁内有大量白色小点的多头蚴则可确诊。
该病主要侵害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病情重、难治愈、死亡率高,所以该病重在预防,病轻的可用手术及药物治疗。
加强犬的饲养管理,犬等肉食兽禁止饲喂患脑包虫病的脑和脊髓组织,防止其误食多头蚴而患多头绦虫病。对患该病犬等动物及时驱杀小肠内多头绦虫,对其粪便进行灭虫处理,防止其污染牛、羊的饲料、饲草、饮水;加强牛羊的饲养管理,牛羊要与犬分开饲养,防止牛羊误食随病犬粪便排出的多头绦虫孕卵节片而患多头蚴病。对患该病的牛羊及时淘汰,患畜大脑脊髓销毁处理,禁止用其饲喂犬、狼等动物。
寄生在大脑表层的虫体可手术摘除,术部在颅骨软化区,虫体要完整摘除,严禁囊液漏出。寄生在脑脊髓深部的虫体很难摘除,也失去治疗价值,要及早淘汰。对病情较轻的也可用药物治疗,吡喹酮:牛羊50~70mg/kg体重、口服1/d、连用3d,或按100mg/kg体重配成10%溶液、皮下注射。丙硫咪唑:牛羊30~50mg/kg体重、口服。
(1)该病易感动物较多,牛、羊、骆驼、猪等均易感,人也偶尔感染,特别是对绵羊、犊牛危害严重,2岁以下的绵羊病死率近100%,应引起疫区养羊、养牛户的重视。
(2)该病主要侵害脑和脊髓引起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病情重、难治愈、死亡率高,所以该病重在预防。犬与牛羊等动物要分开喂养,犬要定期驱虫,病犬的粪便要杀虫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对患病重的牛羊要及时淘汰,脑和脊髓等畜产品销毁处理,严禁用其饲喂犬、狼等肉食动物。
(3)手术摘除寄生在脑脊髓表面的多头蚴是治疗该病最有效、最可靠的疗法,但手术时虫体必须完整摘除,严禁囊液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