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静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姜 静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方法:76例患者行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实施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措施。术前重在心理辅导,排解患者疑虑,树立治疗信心。术中重在心理沟通,排除患者恐惧,积极配合手术。这两个阶段是以心理护理为主,目的是建立医患互信,树立患者信心,从而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重在健康宣教,教育患者远离发病因素,指导患者学会“练功十八法”疗法,以活动筋骨肌肉,畅通气血经脉,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紧张和痉挛,保持关节动态稳定,从而达到中医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目的,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复发[8]。结果:治愈48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42 %。结论: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配合中医整体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复发。
颈源性头痛;针刀;手法;整体护理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慢性发作性单侧头痛,常伴有耳部、眼部和颈枕部疼痛,严重的还有失眠,甚至焦虑症状。因为缺乏特异性实验室依据,常常被误诊为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而延误治疗[1]。我科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采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76例,住院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出院后随访12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76例,男14例,女62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45.6岁;左侧头痛37例,右侧头痛30例,双侧头痛9例;68例伴有患侧颈枕部、肩背部或上肢疼痛,41例伴有患侧眼眶眼球胀痛,32例伴有患侧耳鸣或耳闷,5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失眠、焦虑症状;病程3 a~21 a,26例合并有高血压病,7例有糖尿病史,6例合并有中风病史。全部病例均经X线、CT、MRI、TCD检查,结合临床查体,经神经内科会诊除外颅内病变,并经局部麻醉阻滞试验阳性,从而确诊为颈源性头痛[2]。
患侧颈枕部备皮后,患者俯卧位,头部置于诊疗床面孔内,保持颈部充分前屈。常规在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及颈神经后支的关节支选取压痛点,Tinel氏征阳性则予以标记。常规消毒铺巾,用汉章4号针刀,刀口线沿神经走向,迅速刺入标记点深处筋膜层,进行切割分离,至刀下有松动感即可。针眼稍压迫止血后无菌覆盖。
针刀治疗术毕患者取平卧稍休息,使颈部肌肉完全放松,术者站立于患者头顶侧,左手掌托住患者颈枕部,右手掌从患者头面右侧向下到下颌处握住下颌,稍做纵向牵引,持续0.5 min~1 min,使颈部前倾25°~30°,顺势作顺时针方向,向后向上方旋转提拉到最大限度,顿挫旋扳,即可闻及“咔嚓”声响,同法向逆时针方向再做1次,牵引后伸颈部0.5 min术毕。
3.1.1 心理护理
颈源性头痛常常因为病情反复发作、疼痛难忍、诊断不清、疗效不佳等原因,导致患者对诊疗失去信心,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所以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患者经过CT、MRI等检查已经可以排除癌痛、脑血管病等器质性病变。同时向患者介绍我科实施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痛苦小、疗程短,并播放随诊患者的积极评价影音片段,使患者增加对本病的了解、减少恐惧、增强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1.2 术前准备
记录患者入院时头痛的VAS评分;术前调整监测患者血糖、血压达到治疗要求;练习俯卧姿态下低头呼吸运动,以使患者适应术中治疗的特殊体位;治疗室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和消毒;术前30 min术区备皮。
3.2.1 心理护理
带领患者到达治疗室,与患者充分沟通并解释即将治疗的几个步骤,特别是向患者解释压痛点的准确性决定了治疗效果,医生会在同一压痛点附近反复甄别,直到该压痛点出现明显的酸胀并能诱发头痛或者眼胀、耳鸣耳闷等症状,才能确定并标记该压痛点。向患者解释针刀治疗是微创治疗,常常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是切割分离增厚压迫神经的肌筋膜时发出的。并向患者说明手法治疗时调整颈椎小关节序列时也会出现“咔嚓”的弹响声。术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积极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从而取得患者耐心配合。
3.2.2 手术护理
协助患者俯卧于诊疗床上,额面置于面孔上保持头颈部前屈位。用头套和发卡固定术区周围的头发以保证术区充分暴露。熟悉掌握治疗进程,协助术者顺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配合术者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术毕时做好无菌覆盖和固定。
术后协助患者安返病房,指导患者正确的仰卧侧卧方法,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敷料有无松动脱落、术区有无渗血。由有经验的护士带领患者每天练习并学会“练功十八法”中颈项争力、左右开弓、双手伸展、开阔胸怀、展翅飞翔、铁臂单提的六节练功疗法。出院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头颈部长时间屈曲等不良习惯。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记录VAS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
本组患者76例,治疗前患者头痛的VAS评分平均值为8.3,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2.1、2.5、2.1、1.5,与术前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治疗后的VAS显著下降。
因为颈源性头痛属于高位颈椎病[3],所以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4]。治愈:头痛及主要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好转:头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不明显,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76例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评定为治愈48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治愈率63.16 %,总有效率93.42 %。
颈源性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医学入门》认为,“风邪一入,头即痛焉。是以头痛之症,风痛居多”。《症因脉治》也指出:“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风冷所吹,遇风冷则发。”可见风寒侵袭是本病的发病原因。《证治准绳》曰:“病头痛,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乱于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经髓而病者也。”徐灵胎亦云:“其病重者,风毒上攻,络血横逆……”头风病反复发作则顽痰气血混踞络脉,胶滞难化,缠绵难愈。所以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是导致头痛的病机关键。现代医学认为,因为劳损、外伤、长期姿态不良、寒冷刺激等原因,导致寰枕筋膜增厚粘连、椎枕肌群痉挛、上颈椎关节不稳定,使枕大、枕小、耳大神经及颈神经后支受到刺激压迫,从而出现颈源性头痛[5~7],这与中医的病因病机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利用针刀疗法迅速松解肌筋膜粘连,结合手法调整关节肌肉的平衡,重建颈椎的生理曲度和骨骼肌肉的动态平衡,达到中医通畅气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从而治愈本病的目的。
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术前重在心理辅导,排解患者疑虑,树立治疗信心。术中重在心理沟通,排除患者恐惧,积极配合手术。这两个阶段是以心理护理为主,目的是建立医患互信、树立患者信心,从而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重在健康宣教,教育患者远离发病因素,指导患者学会“练功十八法”疗法,以活动筋骨肌肉,畅通气血经脉,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紧张和痉挛,保持关节动态稳定,从而达到中医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目的,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复发[8]。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19-220.
[2] 张志凌,李义凯.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7(6):55.
[3] Bogduk N.Cervicogenic headache:anatomic basis and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01,5:382-38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 薛爱荣.头夹肌所致肌紧张性偏头痛的临床探讨[J].颈腰痛杂志,1998,19(3):233.
[6] 李义凯.X线片对枕下痛的诊断价值[J].颈腰痛杂志,1999,20(1):1.
[7] 胡旭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症[J].中国骨伤,2001,1(9):566.
[8] 曹 芳,仇 雪.练功十八法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8):2001.
R681.5+5
D
1006-978X(2017)06-0052-02
姜 静(1982-),女,201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现在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工作。研究方向:中医骨科的外治法研究。
2017-06-07
2017-07-20
张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