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覃保霖《陶针疗法》

2017-01-14 12:59:42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分野重病壮医

·文献文摘·

浅析覃保霖《陶针疗法》

陶针疗法是古代流行于民间,尤其是南方各地的一种医疗技术。至今壮族地区仍在使用。覃保霖运用和研究壮医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诊疗之余在壮族民间搜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覃保霖陆续将其研究成果、学习心得撰写成论文和论著,先后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1959年12月,《陶针疗法》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结束了壮医药没有著作的历史。《陶针疗法》从源流、治则、取穴、临症治疗等8个方面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陶针理论和操作方法。并例举了33种常见多发疾病及重病的治疗。陶针疗法的取穴是刺激分野,不遵循中医经络,以线而为主。如在项背脊部上,有背廊、肩稜、肩胛环和骶鞍4个刺激分野;颈胸腹部上,有颈侧、脐行、乳行、挟脐行、脐环、谷线、水线、胁行、腹沟9个刺激分野。覃氏认为陶针的刺激分野虽溢出中医的经络,与现代解剖部位区分也有出入,但其基本刺激分野具有共通之处,背廊、肩胛环、骶鞍环3个分野相互关联,在陶针疗法的整个刺激分野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以背廊为经,肩胛环、骶鞍环为纬,可以统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陶针疗法》对保存和发展壮医针灸疗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针刺手法因刺激量的不同分为轻刺、平刺、重刺、放血、挑疳5种,其基本特点是轻病、阴证、虚证、寒证、诸不足者轻刺;重病、阳证、实证、热证、诸有余者多重刺;通常以平刺;瘀病、重病性实证,可放血或挑疳。《陶针疗法》是覃氏对家学及临床多年经验的总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合临床,是壮医针灸的奠基性著作。

莫清莲,戴铭.广西中医药,2017,40(5):37.

猜你喜欢
分野重病壮医
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分野与整合研究
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社会观察(2017年12期)2017-11-21 22:27:54
遇见
山川定界:傳統天文分野説地理系統之革新*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重病
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