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松 管亚静 王晓丽 孟艳杰
浅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应用效果
杨柏松 管亚静 王晓丽 孟艳杰
目的 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270颗患牙)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30例(患牙270颗)患者治疗后,有效240颗(88.9%), 无效30颗(11.1%)。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牙周袋深度为(3.5±1.0)mm、前牙覆盖距离为(2.7±1.1)mm、前牙覆颌深度为(2.3±1.0)mm、牙周出血指数为(25.5±5.6)%, 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较好的效果, 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
牙周病是牙支持组织病变, 口腔科比较多见, 该疾病有牙龈病和牙周炎两类[1]。牙周病对牙周组织有破坏性, 也会引起前牙移位, 牙间隙大, 则会逐渐演变成牙脱落,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此次本院就2010年1月~2016年9月接收的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分析, 对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6年9月本院对30例(270颗患牙)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展开分析, 其中男11例、女19例, 年龄24~63岁, 平均年龄(38.4±8.5)岁。全部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 直丝弓矫正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排齐牙列, 整平牙弓, 用Ni-Ti不锈钢丝进行调整;②关闭拔牙间隙, 并对前牙覆盖和磨牙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矫正, 采用工具为弓丝, 弹性牵引力值在100~150 g, 同时进行有效的支抗控制;③矫正完成与保持,用Hawleys保持器固定维持1~3个月。复诊1次/个月, 拍片,清洁牙周, 并检查患者牙槽生长情况, 以免病情反复。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 对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距离、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3]有效:患者的前牙功能恢复正常,牙周病的各项症状均消失, 牙齿松动情况消失, 治疗后1年内没有出现牙脱落情况;无效:患者的前牙移位情况没有改善, 各项症状均存在或更加严重, 1年内有牙脱落情况出现。牙齿松动程度分级标准:0度:无松动;Ⅰ度:牙齿松动为颊舌方向(内外方向)的动度<1 mm, 其他方向没有动度;Ⅱ度:牙齿松动有两种情况, ①为颊舌方向(内外方向)的动度在1~2 mm, ②为牙齿有颊舌方向(内外方向)及近远中方向(左右方向)两个方向的动度;Ⅲ度牙齿松动也有两种情况,①为颊舌方向(内外方向)的动度>2 mm, ②为牙齿存在颊舌方向(内外方向)、近远中方向(左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三个方向的动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 治疗后, 有效240颗(88.9%), 无效30颗(11.1%)。
2.2 牙齿松动情况 治疗前, 0、Ⅰ、Ⅱ、Ⅲ度牙分别为140颗(51.9%)、84颗(31.1%)、30颗(11.1%)、16颗(5.9%);治疗后, 0、Ⅰ、Ⅱ、Ⅲ度牙分别为240颗(88.9%)、16颗(5.9%)、9颗(3.3%)、5颗(1.9%), 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距离、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 治疗后, 牙周袋深度为(3.5±1.0)mm、前牙覆盖距离为(2.7±1.1)mm、前牙覆颌深度为(2.3±1.0)mm、牙周出血指数为(25.5±5.6)%, 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周病属于比较多见的口腔疾病, 患者的发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临床中患者的牙周组织受到损伤[4-6], 如果不积极的进行治疗, 患者的病情发展后会有牙齿松动情况, 间隙增加, 牙移位, 牙脱落[7-9]。
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治疗过去以基础性治疗为主, 结合药物控制, 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中医疗技术得到了提升, 口腔正畸治疗得到了普及。牙周病导致的额前牙移位使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较好, 该治疗是对前牙咬合进行矫正,恢复覆盖关系, 实现治疗目的[10,11]。
此次研究显示, 治疗后, 有效240颗(88.9%), 无效30颗(11.1%)。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牙周袋深度为(3.5±1.0)mm、前牙覆盖距离为(2.7±1.1)mm、前牙覆颌深度为(2.3±1.0)mm、牙周出血指数为(25.5±5.6)%, 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口腔正畸治疗能够很好的治疗前牙移位,有效率高。此次的研究样本比较小, 不能够代表各种情况,后续需要更多研究要对该结论给予支持。
总之,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以使用口腔正畸治疗, 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牙覆盖和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改善,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 胥瑛, 陈金林, 廖珊珊, 等.口腔正畸治疗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2014, 42(3):322.
[2] 杨瑾.口腔正畸治疗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72-73.
[3] 陈舟华.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观察.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18):4-5.
[4] 裴菊红.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2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 2(1):57-58.
[5] 杨颖, 张艽.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11(6):183-185.
[6] 何正权, 罗振艳, 白明海, 等.口腔正畸用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的效果研究.医学美学美容, 2015, 24(6):19-20.
[7] 邓昊, 周立辉, 鲜文, 等.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9):1732-1734,1743.
[8] 朱晓华.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国医疗美容, 2014.12(6):209, 214.
[9] 王宁. 探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2):60-61.
[10] 卢玉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14):167-168.
[11] 袁韵仪.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探讨. 中外医疗, 2015(22):108-109.
Application effect of orthodon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too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YANG Bai-song, GUAN Ya-jing, WANG Xiao-li, et al. Changchun City Sixth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 130052,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orthodon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too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270 involved teeth)with anterior too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orthodontic therapy, and their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240 effective teeth (88.9%) and 30 ineffectiveteeth (11.1%) in 30 cases (270 involved teeth). Patients had better loose teeth condition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had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 as (3.5±1.0) mm, anterior teeth covering distance as (2.7±1.1) mm, anterior tooth jaw depth as (2.3±1.0) mm and periodontal bleeding index as (25.5±5.6)%,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4.9±1.3) mm,(6.5±1.5) mm, (5.0±1.2) mm and (97.5±9.5)%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Orthodontic therapy shows excellent effect on anterior too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can be promoted and used in clinic.
Periodontal disease; Anterior tooth displacement; Orthodontic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14
130052 长春市第六医院(杨柏松);吉林省肿瘤医院(管亚静 王晓丽 孟艳杰)
孟艳杰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