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侠
(安徽省太和县关集畜牧兽医站236600)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张少侠
(安徽省太和县关集畜牧兽医站236600)
影响育肥猪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饲养管理中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和饲料转化率对提高养猪场的效益起着关键性作用,而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
育肥猪;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组群;观察
育肥猪的健康成长切实关系着养殖户的利益,育肥猪如何管理才能让育肥猪早出栏更健康呢?这就跟饲养管理分不开。影响育肥猪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饲养管理中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和饲料转化率对提高养猪场效益起着关键性作用,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
饲料转化率是影响育肥猪收益的一项重要因素,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来体现,根据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合理的配备日粮,最大限度的提高肉料比。
育肥猪的生长期要求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高,促进肌肉和体重的迅速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需要,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需要能量、蛋白质、钙和磷水平较高。因此,合理日粮搭配可以有效的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品质量。
养殖模式应该体现在养猪的各个环节,包括猪舍建设、环境控制、污染处理、疫病防控、营养提供等提高肥育猪的生长效益,为猪只生长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只间的差异。根据猪只生长规律,制订阶段增重目标,并根据目标检查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全进全出是猪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猪群数量拥挤的程度影响着饲料转化。将来源、体况、性情相近的猪合群管理、分群饲养、分槽饲喂,以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密度适宜,每圈猪最好是保持在20~16头以下,每10千克体重至少应有0.1m2的地面面积,冬季可以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合群或分群后注意观察,发现有咬架现象要立即制止。
合群 (分群)要注意猪的性别。公猪生长快,母猪生长慢,不同性别的猪需要不同的营养和饲养计划,所以分性别饲养能更好的制定具体的饲养计划。
育肥猪的饲喂方法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自由采食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低。育肥猪在生长阶段自由采食被认为是促进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杜绝场外任何人、动物随意进入场区,同时加强场区的灭鼠、灭蚊蝇工作。
猪生长最理想的温度是20℃左右,在此温度下猪的增重较快,饲料报酬较高。在夏季,猪的圈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勤冲洗圈舍和猪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有害气体;冬季要防止贼风,保持圈内空气清新和干燥,通过采取加温、猪舍垫草、增加猪的密度、固定空气流动等方式来提高猪舍温度,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等而变化。一般在冬季,猪的饮水量约为风干饲料量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春秋季约4倍或16%;夏季约为5倍或23%左右。饮水设备大多采用自动饮水器,可以防止因水污染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观察育肥猪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疾病、日粮的适口性等常见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及时作出处理措施。
猪的食欲旺盛,表现活泼,反映灵敏,耳尾转动灵活,说明健康无病;如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被毛无光泽,说明饲料的适口性差或患有轻度的感冒或其他疾病;严重的精神沉郁,采食停止,耳根发烧,眼结膜蓝紫,说明感冒严重,应及时治疗。
健康无病的猪采食正常,粪便不干不稀。如果粪便过干说明饲料太干或陈旧,粗纤维含量过高;粪便过稀、恶臭、猪卧息不安、频频拉稀,食欲不振,说明消化不良,患有肠炎或其他疾病。其原因可能是:(1)采食过饱,水温过低。由于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一旦采食过度,很容易引起拉稀;(2)突然变更饲料或饲料品质不良,饲料中油饼类饲料含量过高等。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诊断治疗。
一般情况下多在仔猪35日龄、体重5~7kg时进行去势,实践证明,去势的猪性情安静,食欲增强,增重加快,肉品质得到改善。
对国家规定的必须免疫疾病要定期进行免疫;为预防常见传染病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认真做好预防接种。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饲养管理,确定适宜的出栏时间可以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
张少侠 (1975.8-),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