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中日友好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
临床论著
以发音法为主确定垂直距离的总义齿修复30例疗效分析
陈 超
(中日友好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
目的:探讨发音法确定垂直距离的总义齿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6年7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口腔中心的单颌或双颌无牙的患者。入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2岁,主要运用发音法确定垂直距离进行总义齿修复。修复后分别于调适后1个月和6个月,从美观性、咀嚼、语音、固位性及舒适性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24例患者的评分均值在80分以上,即除6例患者为较满意,24例患者对义齿表示满意。在美观性及语音功能方面,1个月与6个月时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咀嚼功能、固位性及舒适性方面,6个月时的评分均显著高于1个月(P<0.05,P<0.01)。结论:对无牙合患者进行总义齿修复,以发音法为主确定垂直距离简单、快速、可靠。
总义齿;垂直距离;发音法
Author’s addressCenter of Stomatology,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 100029,China
牙列缺失是口腔的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无牙颌患者不仅失去了对食物切割和咀嚼的能力,发音也会受到影响。对无牙颌患者的常规修复治疗方法是全口义齿修复,其关键因素之一是确定准确的颌位关系,包括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而正中关系的确定建立在准确的垂直距离基础上。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很多,包括息止颌位法、面部比例等分法、面部外形观察法、拔牙前记录法、发音法、吞咽法、测量旧义齿,参考患者的舒适的感觉等方法[1]。本研究拟对30例单颌或双颌无牙患者进行以发音法为主、辅助参考其他方法确定垂直距离,进行总义齿修复,评价临床效果。
1.1 选择标准
2012年8月~2016年7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口腔中心的单颌无牙或双颌无牙的患者,入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2岁。入组患者要求:(1)单颌或双颌无牙,(2)无严重牙槽骨吸收(Ⅰ、Ⅱ、Ⅲ类牙槽骨),(3)前牙区无骨性反合,(4)无任何关节及咀嚼肌不适主诉,临床触诊双侧髁突动度一致无弹响,开口型正常,(5)无发音功能障碍,(6)心理健康,无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经肌肉紊乱性疾病或中风;无口腔粘膜疾病和口干症,(7)清楚并接受修复计划,能够配合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操作
1.2.1 制取印模
选取合适的总义齿托盘,运用红膏(上海荣祥齿科材料有限公司)制取初印模,修整初印模,用藻酸盐(Heraeus贺利氏)通过功能整塑,制取终印模。石膏(Heraeus贺利氏)灌制模型,用暂基托树脂(Supertec DMG)制作个别托盘。
1.2.3 用暂基托树脂制作上下颌暂基托
1.2.4 制作上下颌堤[1]
1.2.5 以发音法为主确定垂直距离
将制作好的上下颌托戴入口内,检查患者在自然、放松状态下面部的丰满度,上唇是否塌陷或过突,左右是否对称。可通过在上颌托唇面添蜡或烫蜡的方法,来调整颌托对上唇的支持,获得满意的丰满度。通过烫蜡板使上下颌托在戴入口内时,上下颌堤平面保持均匀接触。嘱患者上身直立坐位,放松,头部没有支持,数数41~49。若患者自觉因后牙阻挡,前牙无法发音“si”,说明垂直距离过高,应逐渐烫蜡降低上下颌堤高度,并且使上下颌堤平面均匀接触(降低上或下颌堤参考1.2.5中标准)。直至发 “si”音清晰时,上下颌堤间有1~2mm的距离。嘱患者咬合,再次检查上下颌堤平面是否均匀接触。结合息止颌位法、面部比例等分法、面部形态观察法综合评价发音法确定的垂直距离是否合适,必要时做适当调整。
1.2.6 确定水平关系
保证上下颌堤平面均匀接触,使患者在前后左右侧方运动时无干扰,在上下颌堤的唇颊侧面上划中线,口角线,嘱患者反复进行开闭口运动,观察上下颌堤唇颊面上的中线,口角线等标志线对准是否重复性良好,重复性良好代表患者的正中咬合比较稳定,那么可以在这个位置上确定水平关系,如果标志线对准的重复性不好,可以辅助卷舌后舔法、吞咽法、诱导法等帮助患者确定水平关系。交予技工,上颌架(平均值颌架,吉尔巴赫),完成义齿蜡型制作。
1.2.7 全口义齿试戴
(2)供试品的制备:精密称取脱氧乌头碱2 mg,置50 mL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10 mL超纯水,分别于浸泡12 h、浸泡24 h及电热套加热至沸腾,微沸回流5、20、30、50、70、100、120、240、330、480、600、720 min。
先检查基托[1],无误后戴入口内。首先验证垂直距离:判断患发“si”音是否清楚,且发“si”音时上下颌平面间的距离为1~2mm。同时检查患者的面部比例是否协调,口唇闭合和软组织形态;息止颌间隙大小;最大开口度;说话时是否有撞击音。其次验证水平关系[1]。
1.2.8 检查人工牙排列及美观效果、发音检查[1]
发音检查可以通过发双唇音 (BP),唇齿音(FV),舌齿音(STH),舌腭音(DT),来验证前牙上下,唇舌向的位置是否合适,唇、腭、舌侧的基托是否过厚[11]。
1.2.9 全口义齿初戴及调整
初戴后2~4周内患者的不适主要集中为局限的疼痛及咬颊或咬舌,通过调合或缓冲能够缓解不适。少数患者有固位差,通过调磨基托过长部分和患者的适应,恢复正常功能。
1.3 临床评估
以患者最后1次调适日期为基线,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参照李超宏设计的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2]。问卷内容包括:美观性、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固位性、舒适性5个方面。每项内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量化[3]。 总分 100分,≥80分为满意,80~60分(包括6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1个月和6个月时满意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30例患者无一例失访。24例患者的评分均在80分以上,除6例为比较满意,24例患者对义齿表示满意。表1示,除美观性及语音功能方面,1个月与6个月评分无明显差异外(P>0.05),咀嚼功能、固位性及舒适性等方面,6个月的评分均显著高于 1 个月时评分(P<0.05,P<0.01)。
表1 总义齿戴用不同时间满意度VAS评分()
注:与 1 个月时比较,*P<0.05,**P<0.01。
?
患者男,56岁,主因上部假牙在中线处折断,要求重镶。检查患者后诊断:上颌牙列缺失,下颌牙列缺损,患者只要求重新修复上颌假牙。治疗设计:行上颌总义齿修复。按照上述方法为患者制取模型,制作颌托,蜡堤,准备记录颌位关系。将颌托放入口内,逐渐调整蜡托的厚度及颌堤的高度,使患者发“si”音较清晰时,颌堤与下颌合平面之间有1~2mm的距离,如图1(见封三)箭头所示,此时在此颌堤高度咬合,鼻底到颏底的距离即最后确定的垂直距离。然后按照上述的方法确定水平关系后,转技师排牙。按照上述方法试排牙,再次确认垂直距和水平关系是否准确,嘱患者发“si”音时,清晰准确,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后牙合平面间有1~2mm的发音间隙,如图2(见封三)所示。可结合面部观察法,息止颌位法再次验证垂直距离,及基托唇侧厚度是否合适。确认水平关系及咬合关系准确后,转回技师。患者戴牙时的微笑及自然闭口相,如图 3、4(见封三)。
4.1 发音法的优势
发音法是一个相对简单客观的方法,连续发舌齿音 “si”音时可获得最小发音间隙(closest speaking space,CSS), 此时上下牙列间约有 1~2mm的空隙,通过该位置可推算出合适的垂直距离[4~8]。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下颌姿势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颌间隙来获得咬合垂直距离。但是息止颌间隙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姿势、头位及心理因素,而且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息止颌间隙都可能不同[9]。拔牙前记录法和测量旧义齿虽然比较客观,更有意义,但是临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不具备条件。曾剑玉等[10]应用数字化X线片头影测量法对无牙颌颌位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垂直向和前后向,戴义齿正中牙合位与不戴义齿吞咽位2组测量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可以认为两者是同一个位置,但要求医生能准确判断并指导患者稳定吞咽止点的位置,且患者配合良好,否则将影响测量结果。而发音的准确与否是相对客观的,张英凤等在1995年研究总义齿修复时垂直距离的增减对语音功能和口腔感受的影响中发现:垂直距离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患者发音,且容易被患者及医生辩识,更容易被初学者掌握。Burnett等认为发”si“音时会使上下颌合面之间的距离最小,即最小发音间隙(CSS)[6,7],而且发“si”音时的CSS小于息止颌间隙,在垂直向最接近正中位,所以用发”si”音来确定垂直距离成为一种相对客观、准确的方法[7]。钱明等比较不同方法确定垂直距离与拔牙前垂直距离比较,发现发音法确定的垂直距离比息止颌位法更接近拔牙前的垂直距离[8,11]。
4.2 发音法的特点及应用
Burnett等在1992年的研究中发现前牙区增大垂直距离4mm,5d后患者的最小发音间隙从1~3mm降低到0~1mm,说明增大垂直距离,最小发音间隙适应性减小。同时他发现在没有磨耗的人群中,最小发音位在垂直向接近息止颌位,而在牙齿磨耗组,最小发音位比息止颌位更接近正中位,说明垂直距离降低时,最小发音位下颌适应性的闭合[5]。高炜等在研究中发现在垂直距离增大<2.5mm时,判听差别不大,人耳辨识清晰度变化不大。由此得出,当垂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减小时,下颌可以适应改变位置以达到在最小发音位,使发音清晰[12]。综上得出,当患者法”si”音清晰时,垂直距离可以是一个范围。不管患者有牙时的颌位、覆合覆盖关系,磨耗程度如何,可以用发“si”音法时1~2mm的颌间距离确定垂直距离。
4.3 对发音法的评价及影响因素
发音的准确与否是相对客观的。当垂直距离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说话时牙齿的早接触使闭口动作中断,出现闭口困难,面部肌肉张力相对增大,语言不自如,个别字发音不清晰。当垂直距离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舌活动度小,说话发音时气道相对较小,舌感受欠佳,气流不畅,语言不自如。钱明在研究中对发音法确定垂直距离制作的总义齿的患者进行2年的回访,所有患者均使用良好,均未出现关节不适症状[8]。在临床各种方法中,导致闭口困难及气道变小的极端情况极少发生。
在运用发音法确定或验证垂直距离时,要尽量减少基托腭侧或舌侧的厚度,减少其对发音时舌运动的影响;唇侧基托的厚度不能过大,保证能恢复良好的丰满度时,不要影响双唇音。排牙时要尽量使牙弓与颌弓一致,有利于唇齿音、舌齿音及双唇音。合适的合平面有利于唇齿音[13]。以上提示我们除发“si”音外,还要结合其他方法,包括其他发音来反复验证义齿各部分的准确性。
[1] 徐军,冯海兰.口腔修复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322-323,341-342.
[2] 李超宏,王贻宁,吴忠荣.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与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1999,15(3):163-164.
[3] Tang L,Lund JP,Tache R.A within-subject comparison of mandibular long-bar and hybrid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es[J].Psychometric Evaluation and Patient Preference.1997,76(10):1675-1683.
[4] Burnett CA,Clifford TJ.Closest speaking space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sibilant sounds and its value in establishing the 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J].J Dent Res,1993,72(6):964-967.
[5] Burnett CA,Clinical rest and closest speech position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J].J Oral Rehabil,2000,27(8):714-719.
[6] Burnett CA.mandibular incisor position for english consonent sound[J].Int J Prosthodont,1999,12(3):263-271.
[7] Akar O,Tongu Sülün,Gülnaz Maran.Evaluation of the closest speaking space in different dental and skeletal occlusions[J].The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2013,109(4):222-226.
[8] 钱明,徐军.两种常用确定垂直距离方法与拔牙前记录的比较[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580-582.
[9] 费雪芬,刘丽.各种咬合垂直距离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11(6):361-364.
[10] 曾剑玉,袁玉姝,马兰.应用数字化X线头影测量法对无牙颌颌位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2):113-115.
[11] 史滨伟,张瑞,王珊珊.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6,6(8):52-53.
[12] de Souza RF,Marra J,Pero AC,et al.Effect of denture fabrication and wear on closest speaking space and interocclusaldistance during deglutition [J].J ProsthetDent,2007,97(6):381-388.
[13] 王慧.咬合垂直距离发全口义齿确定发音的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33-134.
Clinical analysis of thirty cases of the complete denture using the method of arti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istance
//CHEN Chao//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2017 Apr,31(2):91-9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method of arti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istance of complete denture.Methods: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the single and double edentulous jaws who visited the Center of Stomatology at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6 were enrolled into the group,18 of them were male and 12 were female,the average age was 68.2 years old.The vertical distance of the complete denture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articulation.Afterthe initialadjustment,patients’satisfaction assessment were carried out at 1 and 6 month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herapy,including appearance,chewing,speech,retention and comfort degree to evaluate the total effects of the denture.Results:Twenty four of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denture,whose average score were more than 80.In the aspect of the appearance and speech,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 month and 6 months scores (P>0.05).Chewing,retention and comfort scores of 6 month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1 month (P<0.05,P<0.01).Conclusion:To restore the edentulous patients with complete denture,the method of articulation is simple,reliable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istance.
complete denture;vertical dimension;method of articulation
R783.6
:A
:1001-0025(2017)02-0091-03
10.3969/j.issn.1001-0025.2017.02.007
陈 超(1985-),女,住院医师,医学博士。
2016-12-23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