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和金融化: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

2017-01-14 04:16李黎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不稳定性学派

李黎力

资本积累和金融化: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

李黎力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衰退”令西方主流经济学名声扫地,同时也让非主流经济学界的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声誉鹊起。与主流经济学将这次危机归咎于外部冲击和政策失误不同,明斯基和垄断资本学派均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过程着眼,洞察到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的不稳定性缺陷,认为这种缺陷被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由金融化所驱动的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所放大和加剧,以至于引发了这场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然而,由于所想象的图景的差异,垄断资本学派是从研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过度积累所显现的经济停滞趋势出发,发展出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理论和危机理论;明斯基则是直接从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融资过程出发,提出资本主义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和危机理论。辨析二者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增进对资本主义不稳定性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对资本主义未来走向做出判断和思考。

明斯基;垄断资本学派;资本积累;金融化

近年来,肇始于2007年末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大衰退”,引发了经济学界广泛而深刻的思考。[1]主流经济学(主要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由于未能预测、解释和应对这场危机而名声扫地;与此同时,过去一直被边缘化的非主流经济学思想因为对此次危机提供了替代性的解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欢迎。其中,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提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FIH)理论甚是流行。[2]另外,以美国左翼杂志《每月评论》(MonthlyReview)主编保罗·斯威齐(Paul Sweezy)、哈里·马格多夫(Harry Magdoff)和约翰·福斯特(John Foster)等为代表的垄断资本学派(Monopoly Capital School)或“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 School)派,凭借其提出的“金融化”理论也名声大噪。著名财经记者、美国《纽约客》专栏作家卡西迪(John Cassidy)甚至认为:“明斯基与斯威齐是两位最具先见之明的思想家……他们高人一筹的判断天赋,使得他们能够先于很多主流经济学家看到一种由金融驱动的新资本主义模式的出现”[3](P152)。事实上,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确有些渊源和联系,因此,本文试图在回顾他们之间渊源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增进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

一、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渊源

在明斯基所处的时代,无论是其少年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还是其步入学术生涯的“黄金时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几乎排他性地关注实体经济部门,而忽视了马克思对金融部门的论述。[4]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将分析的出发点置于对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考察。在他们看来,生产才是真正重要的领域,而涉及货币和金融现象的流通领域,只不过是生产领域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从属于生产的,故而是次要的。[5]这种风气和倾向使明斯基对马克思产生了偏见,认为马克思在金融方面的理解不及凯恩斯,因而尽管对马克思有所了解,但却在其研究中鲜少引用和借鉴马克思的洞见。[6]然而,当“黄金时代”结束,金融不稳定性显现后,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以斯威齐和马格多夫等为代表的垄断资本学派,开始将金融膨胀作为他们所考察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积累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并提出了一套“金融化”理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图景中被忽视的金融要素。

20世纪70年代末,当斯威齐和马格多夫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金融扩张现象时,便开始关注明斯基对金融不稳定性的研究。[7](P133-136)在他们看来,“他(明斯基——引者注)的观点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是因为在过去几年美国所有的经济学家中,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不稳定性,做了最为深入的研究”,并且“他1982年在《挑战》杂志上发表的那篇题为《“它”还会发生吗?》的文章……很有影响力”。[8]在此之后,他们开始将过去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积累的考察与金融化结合起来。由于他们与明斯基有着相同的研究旨趣,美国期刊《逆流而行》(AgainsttheCurrent)曾在1988年五/六月号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同时发表了明斯基和斯威齐对当时美国经济的看法。而在这次“大衰退”之后出版的两本合著《重大金融危机:原因和后果》[9]、《无尽的危机》[10]当中,福斯特更是大量参考和引用了明斯基关于金融不稳定性的研究,旨在总结和阐明垄断资本学派在金融化理论方面的观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垄断资本学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明斯基研究的影响。[11]并且,考虑到明斯基和垄断资本学派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凯恩斯、卡莱斯基、熊彼特和马克思的观点,因而他们的思想理当会呈现出一些共性和联系。

在这场“大衰退”爆发之后,自称为“结构凯恩斯主义”*在帕利看来,“结构凯恩斯主义”与其他凯恩斯主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考虑了阶级冲突引发的收入分配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的托马斯·帕利(Thomas Palley)在《每月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比较明斯基、垄断资本学派、结构凯恩斯主义和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SA)危机思想的文章,旨在促进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交流,增进双方之间的共识。[12]在该刊同期,福斯特专文回复了帕利,力图澄清他们与明斯基以及其他凯恩斯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和共识。[13]遗憾的是,由于他们所讨论的学派太多,并且主要着眼于对自身观点的解释,所以,这种对话没有客观且深入地比较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思想。鉴于以上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渊源和联系,以及已有研究所存在的缺憾,本文将归纳和理清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并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分析。

二、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思想的共性

首先,明斯基和垄断资本学派都坚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根本缺陷,这种缺陷产生自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过程。在明斯基看来,“资本主义这种组织积累的方式具有根本性缺陷……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市场并不能很好地提供适合特定用途的、长期耐用的、昂贵的资本资产……也就不易容纳使用大规模资本资产的生产过程”[14]。而用马格多夫和斯威齐的话来说,“坦率面对这样的可能性,更确切地说,是将其置于分析的中心——积累过程的破坏,这一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可能是内在于市场体制本身的,无法自我纠正”[15]。这意味着,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积累过程并不会平稳顺利地进行,而是会内生地产生某种破坏性力量或趋势。对于明斯基而言,这种破坏性力量来自积累的融资过程当中所滋生的金融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它会终结资本的继续扩张,并可能诱发债务通缩和经济萧条;而对于垄断资本学派而言,这种破坏性力量来自资本积累过度所导致的经济停滞趋势,而为打破这种趋势的“资本主义金融化过程”则加剧了金融不稳定性,最终不可避免地回复到停滞趋势。因而,他们都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的“黄金时代”只是一种暂时的异常情况,是历史的意外和偶然,它源自紧随大萧条之后的二战所释放的各种“红利”因素。[16]总之,在明斯基和垄断资本学派的经济图景中,稳定增长和资本扩张并非常态,经济停滞这种所谓的“斯威齐常态”[17](P14),或金融不稳定这种所谓的“明斯基动态”[18],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状态。

其次,如卡西迪所言,明斯基和垄断资本学派都敏锐地捕捉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由金融驱动的新资本主义模式的出现”。马格多夫和斯威齐从80年代开始重点关注“生产停滞与金融膨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持续考察新兴的“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趋势及其对资本主义所产生的影响。[19]经济的金融化突飞猛进,以振兴被产能过剩所压制的积累过程,但其代价却是不断加重的金融脆弱性和金融危机。[20]这意味着,金融化对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无论促进投资,还是刺激消费,金融部门的膨胀都起到了抵消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停滞趋势的积极作用,使资本主义重新焕发活力[21](P102-103);另一方面,金融化则会导致脆弱的“赌场经济”的兴起,“金融充当着经济周期的加速器,在上升阶段推动它更快地扩张,在下降阶段则促使它更快地下降”[22](P111-124),从而使“我们正在见证的经济(具有)根深蒂固的金融脆弱性”[23],最终带来的债务威胁将逐渐变得巨大,以至于会摧毁国家作为最后贷款人对经济进行有效干预的能力,因而难逃经济深度停滞的厄运[24]。垄断资本学派认为,“明斯基忽视了其他为繁荣的长波循环交替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的长期性因素……忽视了资本主义体系积累过程的长期结构性变迁……未能提出可称为经济的‘金融化’的理论,从而未能扩展为一个连贯的分析”[25](P57-58)。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明斯基和他们一样,不仅意识到“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经济如今是一个金融化的经济”[26],而且还从资本主义长期演化的视角出发,敏锐地捕捉到以“证券化”或金融化趋势为鲜明特征的“基金经理资本主义”的崛起[27],并就此“扩展为一个连贯的分析”*如卡西迪所言:“尽管明斯基并没有认识到证券化的全部影响,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他却是为数不多的关注证券化的经济学家。”参见卡西迪:《市场是怎么失败的》,151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8]。与他们类似,明斯基同样洞察到金融化过程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金融体系是“维持资本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所必需的”[29](P11),金融化演变“产生了资本主义的适应性和韧性”[30];另一方面,它却助长了投机行为,加剧了金融不稳定性,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不景气[31]。

再次,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对“垄断资本主义”一些方面的分析具有某种相似性。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其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资本积聚和集中催生了大型股份公司和各种垄断组织。对于这种新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学派提出了“经济剩余”这个核心概念来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并系统提出了经济剩余理论,即关于经济剩余产生和吸收的理论。经济剩余的“最简短定义就是,一个社会所生产的产品与生产它的成本之间的差额”[32](P14-15),故而它不仅包括利润、地租和利息这些所谓的“剩余价值”(或财产收入),而且还包括商业过程中的浪费、销售努力对生产过程的渗透以及政府吸收的剩余[33](P348)。在他们看来,由于生产力的增长以及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发展,经济剩余会趋于上升,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然而,“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制度,它总是形成越来越多的剩余,可是它不能提供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所需的,因而是这个制度和谐运转所需要的消费和投资出路。既然不能吸收的剩余就不会被生产出来,所以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状态就是停滞”[34](P105-106)。与他们类似,明斯基从不同视角出发同样讨论了垄断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他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所具有的复杂金融结构和昂贵资本资产出发,认为“寡头和垄断竞争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一种天然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垄断的趋势,以避免竞争导致价格下降”。*明斯基认为,在资本主义组织形式下,金融资源不会冒险投向不受市场势力保护的大规模耐用资本资产,因此,如果金融产业要想私有,那么法定的和制度上合法化的垄断和寡头则是必要的。参见Minsky, Hyman. 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8[1986],p.324。[35](P187、190)在分析这种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时,明斯基并非囿于狭义的“利润”概念,而是提出了类似于“经济剩余”的“剩余”概念,它比通过利润或投资衡量的数额要大得多。[36](P172)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投资型经济都会产生并分配剩余,它由投资以及其他各种支出通过价格这个载体对由技术决定的产出成本的加成而产生。[37](P160-161)而政府开支以及与现代企业商业开支相关的广告宣传、行政管理、产品研发和营销努力等没有增加由技术决定的生产所必需的单位劳动的产出的支出,则构成了剩余的分配,或垄断资本学派所称的剩余的吸收。[38](P174)明斯基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只有一部分,而且只有越来越小一部分企业成本反映了技术上所必需的劳动投入和原材料投入[39](P174),这似乎暗示着剩余也具有上升的趋势。并且,他还提及,“美国那些大规模的企业却有变得停滞和效率低下的趋势”[40](P165)。

最后,或许是受到马克思的影响,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的理论框架中都充满了辩证法。就明斯基而言,一方面,他声称,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金融过程内生地产生脆弱性加剧的趋向,并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另一方面,他又断定,在“大政府资本主义”下,“大政府”和“大银行”却使得“大萧条”未曾再次发生。但是,“大政府”和“大银行”的制度安排虽然可以避免“大萧条”重演,但却无法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它们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政府干预带来的道德风险,意味着避免债务通缩和萧条的发生需要更为庞大且更加频繁的干预来实现,因此其干预成本也会不断上升。换言之,一方面,大政府这种制度安排对于防止萧条发生不可或缺;但另一方面,这种制度安排却没有消除资本主义产生金融不稳定性的内在趋向。这被称作所谓的“明斯基悖论”(Minsky Paradox)。[41]这种类似的悖论同样可以在垄断资本学派关于资本积累的核心图景中找到。在他们看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高度垄断和工业的成熟,所产生的巨大的实际和潜在的经济剩余要大于营利性的投资和消费所能吸收的量,故而会出现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倾向于减少的趋势,导致经济内在地具有增长停滞的倾向。但是,他们又认为,这种内在的倾向可以通过政府开支、私人受广告诱致的浪费性支出,尤其是由日益依赖于债务开支所提供的需求刺激(即金融化)来缓解。然而,这些活动的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涨,滋生越来越大的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的最终破裂将再次把经济推入停滞的泥沼,即形成“停滞—金融化陷阱”[42]。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或陷阱,其根本原因是在他们的图景中,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且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并会反复出现。

三、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思想的差异

尽管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在上述方面具有明显的共性或相似性,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却十分鲜明。

首先,尽管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都认为资本主义存在根本性缺陷,但他们却在基本图景上体现出明显差异。虽然垄断资本学派反对马克思和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所笃信的资本主义具有“崩溃”的趋势,但是却坚持认为资本主义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停滞”的趋向:“绝对的经济制度崩溃的预期却是不合理的。最有可能的前景是……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将长期停滞。资本主义制度‘造成其处在被崩溃持续威胁着的静止状态’,但是崩溃从未真正发生,因为经济停滞几乎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43]。这种所谓的“斯威齐常态”的停滞,源自“在垄断资本体制下,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实际经济剩余和潜在经济剩余,超过了资本家消费和投资的支出……并表现为低增长、高失业和过剩生产能力”[44]。可见,垄断资本学派同马克思相似,设想的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向下的不稳定性”的经济,资本在“过度积累”之后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滞和萧条。然而,正如垄断资本学派所认为的,“他(明斯基)忽视了支撑繁荣的条件的逐渐消失和停滞趋势的重新出现”[45](P133-136)。的确,尽管明斯基曾提及垄断使得“美国那些大规模的企业却有变得停滞和效率低下的趋势”[46](P165),而为抑制不稳定性的“大政府”制度性安排则助长了这种趋势[47],但事实上,他却明确反对资本主义经济会呈现出这种停滞的长期性趋势的观点。如垄断资本学派[48](P58)所注意到的,明斯基曾责怪道,“凯恩斯在《通论》第17章讨论的关键节点上,停滞主义和投资机会耗竭的思想取代了投资、资产持有和负债结构均由投机性因素所支配的周期性观点”[49](P77)。也就是说,停滞在明斯基的图景中只是一个暂时的周期性状态,而不是常态:“实际上,无论是繁荣、债务通缩、经济停滞,还是复苏,抑或是充分就业的增长,都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每种状态都孕育着导致自我毁灭的力量”[50](P126);而垄断资本学派却认为“不存在‘超级明斯基周期’及其复苏”[51]。在明斯基的图景中,真正的常态是蕴含着金融不稳定性的周期性扩张和繁荣,因而是一个本质上具有“向上的不稳定性”的情绪高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明斯基并未发现任何像垄断资本学派所识别到的剩余吸收问题对资本积累过程所构成的障碍,唯一的掣肘在于金融领域,但是金融结构却会使资本主义在遭受危机之后重新焕发出活力,而不是造成“停滞趋势的重新出现”。

其次,虽然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都坚持致力于对金融膨胀和金融化问题的研究,但他们在具体研究进路上却存在本质差别。明斯基自其早期研究开始,就把金融视作是自己经济图景中的核心,正如他所明确声称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个金融体系,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行为属性便主要集中于金融对系统行为的影响”[52]。这意味着,虽然在他看来,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集金融和生产体系于一体的经济体系,但他却倾向于认为,在这种经济体中,“资本主义本质上的金融属性”[53](P11)使金融过程具有它们自身的运行规律和逻辑,以至于这种金融的逻辑事实上决定了经济的逻辑。这可以说是构成明斯基研究的基础,并将其研究与其他经济学家的研究区分开来的独特图景和核心洞见之所在。在明斯基看来,我们之所以需要理解金融,并不是因为它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因为它是经济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适切范式并不是一种交换经济,而是一个包含金融城或华尔街的体系”[54](P70)。正是基于这种“华尔街范式”,明斯基从金融领域发现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在这方面垄断资本学派也给予了明确承认:“在过去几年美国所有的经济学家中,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不稳定性做了最为深入的研究”[55](P133-136)。而20世纪80年代逐渐出现的证券化或金融化过程,只不过是这种“华尔街范式”框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长期内生演化动态的表现。这种演化改变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变了经济的动态模式,从而使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和适应性。[56]相比之下,垄断资本学派对于金融的关注和研究则没有明斯基这样系统和一以贯之。他们最开始是从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积累的规律出发的,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在于不断增长的巨大的经济剩余与相应的剩余如何被利用和吸收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导致资本积累过度和生产能力限制,于是呈现出经济停滞的状态或趋势。在这种“垄断资本”或“停滞理论”的理论视野中,金融在一开始基本上是缺失的,或者至少是无足轻重的,正如斯威齐在之后所承认的,他未能在早期研究中(主要指其《垄断资本》著作)考虑乃至预见到金融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57]直到80年代金融扩张逐渐显现时,垄断资本学派才意识到金融化在这种理论视野中所起的某种“功能性”作用:金融资本扩张(即金融化)是垄断资本主义消化经济剩余的一种方式,成为解决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剩余的有效途径。这种“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也正是对根植于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经济深度停滞趋势的反应,停滞的“斯威齐常态”构成了金融化扩张的原因。[58](P14)换言之,金融化只不过是经济停滞这一基本趋势的反映,“金融的逻辑”只是从属于垄断资本这一“经济的逻辑”:“金融充当着经济周期的加速器”[59](P111-124),而不是经济周期的驱动器。而直到福斯特提出“垄断金融资本”[60]概念之后,垄断资本学派才致力于考察金融资本特殊的独立的运动规律,并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积累并称为“资本主义双重积累体制”。[61]可见,是否从一开始便将金融作为经济图景的核心,是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重大差异。

第三,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另外一个明显差异还在于,二者有关阶级冲突,进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可行性的立场和看法,或如帕利所说的,对资本主义乐观程度存在差异。尽管明斯基受到左派家庭和导师的熏陶和培养,但在其经济图景中,阶级冲突概念以及相应的阶级分析却是基本上不予考虑的,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无处不在的角色。[62]由于阶级冲突和分析的缺乏,明斯基和凯恩斯一样,成为一位乐观的资本主义的改革主义者,希望通过一整套综合性的政策制度改革安排来弥补资本主义所固有的金融不稳定性缺陷。这种“乐观主义”从根本上来自他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的理解:资本主义存在内在的不可避免的缺陷,即金融不稳定性是具有复杂金融体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系统性特征。但这并不必然就意味着所有资本主义都是同样的不稳定,以至于我们要拒绝资本主义;相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资本主义,我们的想象力可以构造出无数可能的资本主义经济,其中某种资本主义要比其他的要不那么不稳定,因而,问题或许在于哪种资本主义更好,不见得对于任何时候,而是相较于现在而言更好。[63]因此,在明斯基看来,“尽管所有的资本主义均有缺陷,但我们却可以构建一种资本主义,其缺陷没有当前的明显”[64](P329)。这需要对现有的资本主义进行罗斯福新政那样规模的根本性制度变革,为此明斯基除了提出“大政府”和“大银行”这两种温和的制度安排外,还提出了诸如“投资的社会化”、“最后雇佣者计划”的充分就业政策以及收入公平分配等更为激进的政策举措,力图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的同时,构建一个通向人本社会的人本经济。[65](P326)然而,在垄断资本学派看来,一旦考虑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些激进的政策改革方案是与“社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结构完全对立的,在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变革之前,绝无施行的可能”。[66]资产阶级会将这些举措(例如充分就业)视为是对其整体社会权力的威胁,因而所有这些举措都会遭到资本的强烈抵制。他们将采取一切手段(包括破坏活动),阻止任何威胁其阶级地位的变革。[67]因此,他们认为,明斯基所提出的政策变革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要想“真正解决资本积累危机的问题,就要求以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为前提”。[68]

四、结论与简评

综上比较研究发现,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关于资本主义资本积累和金融化的理论,的确为本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提供了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独特解释。主流经济学通常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天生稳定的,将现实当中所出现的不稳定性和危机视作是外部(货币或实体)冲击或政策失误的结果,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正常运行的结果。与之不同,明斯基和垄断资本学派均认为资本主义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缺陷,这种缺陷源自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过程,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由金融驱动的新资本主义模式”则加剧了这种缺陷,因而此次危机只不过是这种资本主义正常运行的必然结果。为此,他们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运行特征,并剖析了资本积累和金融化过程中的悖论或陷阱。与主流经济学相比,他们关于危机的系统性解释更有说服力,因而在这场“大衰退”之后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然而,尽管在以上核心洞见上相一致,但二者的研究进路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垄断资本学派是从研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过度积累所显现的经济停滞趋势出发,发展出“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理论和危机理论。他们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由于内在经济剩余产生与吸收之间的矛盾而导致资本积累过度和生产能力过剩,最终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经济停滞的状态或趋势。而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金融化作为吸收经济剩余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从而延缓了经济停滞的倾向。但是,这种金融膨胀吸收经济剩余的能力会逐渐下降,滋生的金融脆弱性会不断增加,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致使垄断资本主义回复到经济停滞的常态。相比之下,明斯基则是直接从研究发达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融资过程出发,提出资本主义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和危机理论。他发现,发达资本主义由于在经济扩张阶段,资本积累债务融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支付承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积累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利润)的增长速度,最终不可避免地会滋生金融脆弱性,以至于诱发了金融危机。而20世纪80年代逐渐崛起的以证券化或金融化为典型特征的所谓“基金经理资本主义”这种新的资本主义形式或阶段,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长期演化的结果,它加剧了之前资本主义所内生的金融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动态,导致金融危机更容易爆发。这两种研究进路虽然有所差别,但从根本上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近三十多年来资本主义不稳定性和危机的产生问题。一方面,垄断资本学派对实体层面生产能力过剩、趋于停滞的捕捉,强化了明斯基图景当中的实体(利润)与金融(债务)之间的失衡以及由此滋生的不稳定性动态;另一方面,明斯基对金融层面过度负债、趋于金融化的强调,同样加剧了垄断资本学派图景当中的经济剩余生产和吸收之间的矛盾以及随之产生的停滞倾向。

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上述有关资本积累和金融化的洞见,不仅增进了对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不稳定性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启发当今对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的判断和思考。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的去工业化进程助推了制造业的衰落,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长不再以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为支撑。因而固定资本更新对经济全局的影响力大大减弱,难以推动整个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和繁荣,从一次危机到再一次危机的重复方式成为历史。这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不再具有鲜明的周期性了,经济停滞将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常态。[69]显然,这种观点源自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其中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促进了危机过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生产过剩、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是与垄断资本学派所坚持的垄断资本主义具有“斯威齐(经济停滞)常态”的立场相一致的,尽管其论证逻辑有所差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垄断资本学派强调重新金融化对于再次突破经济停滞常态,重启经济周期性扩张的可能性,而重建金融化的条件通常与政府经济政策推动密切相关。[70]而按照明斯基关于金融的逻辑,这种对资本主义陷入长期停滞的判断更是有待斟酌的。明斯基曾明确反对任何停滞主义的看法,坚持资本主义的周期性不稳定动态。虽然他在一开始继承了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的投资理论,从而将投资波动作为经济周期性交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却致力于探求经济内部更广泛的经济周期的产生力量。它们不再限于实体领域的投资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动态,而是拓展至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实体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动态,以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力量将在金融的主导下推动经济周期的交替出现。这种观点可称作“金融周期理论”[71],金融而不是实体领域的投资或固定资本更新成为周期性交替的主要驱动力和主要构成部分。这意味着,即便固定资本更新对经济全局的影响力大大减弱,表现为债务与资产价格相互作用的金融力量同样有可能推动经济的周期性扩张和危机。而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同样可以改变经济周期的形态。面对经济停滞,政府可能会采取再工业化助推固定资本更新,或者像垄断资本学派所说的重启金融化来推动经济走出衰退和停滞,走向复苏。并且,按照明斯基的资本主义多样性和长期阶段性演化理论,当今的“基金经理资本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终极阶段,未来资本主义还会演变至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形式。换言之,即便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陷入停滞,也可能破土重生,通过向一种新的形式的演变而摆脱停滞。而其中,技术和创新这种在明斯基与垄断资本学派图景中均基本缺失的要素,或许将在引领未来新的资本主义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增进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理解,未来需要加强明斯基主义和垄断资本学派之间的对话,并将二者同熊彼特和佩蕾丝(Carlota Perez)所坚持的技术研究传统有机结合起来。[72]

[1] 李黎力、沈梓鑫:《经济学向何处去——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学反思》,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7)。

[2] 李黎力:《“大衰退”以来明斯基思潮之动向——一个批判性评述》,载《经济评论》,2014(1)。

[3] 卡西迪:《市场是怎么失败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Crotty, James.“Marx, Keynes, and Minsky on the Instability of the Capitalist Growth Process and the Nature of Government Economic Policy”. In Suzanne Helburn, and David Bramhall(eds.).Marx,SchumpeterandKeynes:ACentenaryCelebrationofDissent. Armonk: M.E. Sharpe, 1986; Arnon, Arnie.“Marx, Minsky and Monetary Economics”. In Gary Dymski, and Robert Pollin(eds.).NewPerspectivesinMonetaryMacroeconomics:ExplorationsintheTraditionofHymanP.Minsky.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5] Crotty, James.“The Centrality of Money, Credit,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Marx’s Crisis Theory: An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Methodology”. In Stephen Resnick, and Richard Wolff(eds.).RethinkingMarxism:StrugglesinMarxistTheory. Brooklyn: Autonomedia, 1985.

[6][29] 李黎力:《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5。

[7][22][45][55][59] Magdoff, Harry, and Paul Sweezy.TheEndofProsperity.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7.

[8][23] Magdoff, Harry, and Paul Sweezy.“Financial Instability: Where will it all end?”.MonthlyReview, 1982, 34(6): 18-23.

[9] Foster, John, and Fred Magdoff.TheGreatFinancialCrisis:CausesandConsequences.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2009.

[10][17][25][48][58][60] Foster, John, and Robert McChesney.TheEndlessCrisis.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2012.

[11] Lavoie, Marc, and M. Seccareccia.“Minsky’s Financial Fragility Hypothesis: A Missing Macroeconomic Link”. In Bellofiore, R., and P. Ferri(eds.).FinancialFragilityandInvestmentintheCapitalistEconomy:TheEconomicLegacyofHymanMinsky.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01.

[12][62] Palley, Thomas.“The Limits of Minsky’s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as an Explanation of the Crisis” .MonthlyReview, 2010, 61(11): 28-43.

[13][20][42][43][51][66][68] Foster, John, and Robert McChesney.“Listen Keynesians, It’s the System! Response to Palley”.MonthlyReview, 2010, 61(11): 44-56.

[14][35][36][37][38][39][64][65] Minsky, Hyman.StabilizinganUnstable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8[1986].

[15][67] 福斯特、麦克切斯尼:《结构凯恩斯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解释的局限性》,载《国外理论动态》,2010(10)。

[16] Minsky, Hyman.JohnMaynardKeynes. 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8[1975]; 巴兰、斯威齐:《垄断资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18] 李黎力:《“明斯基时刻”之考辨》,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7)。

[19][21] Magdoff, Harry,and Paul Sweezy.StagnationandtheFinancialExplosio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7.

[24][44] 福斯特:《马克思、卡莱茨基与社会主义策略》,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

[26] Minsky, Hyman.“Financial Interrelation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Dollar Crisis”. In J. D. Aronson(ed.).DebtandtheLessDevelopedCountrie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79.

[27] Minsky, Hyman.“Securitization”. Hyman P. Minsky Archive, Paper 15,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 Annandale-on-Hudson, 1987.

[29][40][46][49][50][53][54] Minsky, Hyman.JohnMaynardKeynes. 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8[1975].

[30] Minsky, Hyman.“Schumpeter: Finance and Evolution”. In Heertje, A., and M.Perlman(eds.).EvolvingTechnologyandMarketStructure:StudiesinSchumpeterianEconomic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0.

[31] Minsky, Hyman.“The Capit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tructur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rking paper, No.72,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 Annandale-on-Hudson, 1992.

[32][33][34] 巴兰、斯威齐:《垄断资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41] Pollin, R., and G. Dymsky.“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Financial Instability: Big Government Capitalism and the Minsky Paradox”. In Gary Dymski, and Robert Pollin(eds.).NewPerspectivesinMonetaryMacroeconomics:ExplorationsintheTraditionofHymanP.Minsky.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47] Minsky, Hyman.“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A Restatement”. InThamesPapersinPoliticalEconomy, London: Thames Polytechnic,1978; Reprinted in P. Arestis and T. Skouras(eds.).PostKeynesianEconomicTheory. Armonk: M.E. Sharpe, 1985.

[52] Minsky, Hyman.“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the Money and Capital Markets”. In Pontecorvo, G., Shay R.P., and A. G. Hart(eds.).IssuesinBankingandMonetaryAnalysis. 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7.

[57] Sweezy, Paul.“Monopoly Capital after 25 Years”.MonthlyReview, 1991, 43(7) :52-57.

[61] 王旭琰:《从垄断资本到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评“每月评论”派论资本主义新阶段》,载《国外理论动态》,2011(1)。

[63] Minsky, Hyman.“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Capitalist Processe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In Kindleberger, C.P., and J.P. Laffargue(eds.).FinancialCrises:Theory,HistoryandPoli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69] 何自力:《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常态化》,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4)。

[70] 福斯特、麦克切斯尼:《垄断金融资本、积累悖论与新自由主义本质》,载《国外理论动态》,2010(1)。

[71] Borio, Claudio.“The Financial Cycle and Macroeconomics: What have We Learnt?”.JournalofBanking&Finance, 2014, 45: 182-198.

[72] 李黎力、张红梅:《明斯基研究传统:经济学所忽视的金融泡沫研究传统》,载《经济学家》,2013(9)。

(责任编辑 武京闽)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Financialization:Hyman Minsky and the Monopoly Capital School

LI Li-li

(School of Econom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The Great Recession since 2007 has discredited the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meanwhile made Hyman Minsky and the Monopoly Capital school famous. Contrary to the mainstream economics which attribute this crisis to external shocks and policy error, they detect the intrinsic flaw of ins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process under capitalism. This flaw has been amplified and aggravated by the new mode of capitalism driven by financialization emerging since 1980s, and thus triggered this most serious crisis and recession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However, owing to their distinct visions, the Monopoly Capital School develops the theory of financialization and cris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xamining the trend of stagnation within the capital over-accumulation in the stage of monopoly capitalism. By contrast, Minsky puts forward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and crisis theo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xploring the financing process withi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ir insights help to illuminate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future tendency of capitalism, and thus need deeper and better mutual interaction.

Hyman Minsky; the Monopoly Capital School; capital accumulation; financialization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明斯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不稳定思想比较研究”(16XNF015)

李黎力: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北京 100872)

* 本文从与张雪琴博士的交流讨论中获益良多,在此深表感谢。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不稳定性学派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综合分析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