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意识设计理念的设计动机

2017-01-13 06:36臧燕张群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亚伯拉罕马斯洛

臧燕+张群

摘 要:文章以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为依据,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无意识设计动机的终极目的即设计的中心;从人需求的本质出发理解和阐释无意识设计动机;无意识设计在约定俗成的设计中使人们对更高需要层次的满足产生更高一级的动机,在此理论基础上,挖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设计动机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设计动机;无意识设计理念;动机理论;设计核心;亚伯拉罕·马斯洛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2-0035-03

Analyse the Motivation of Without Thought in Design

ZANG Yan,ZHANG Qun(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Jinan 250100,China )

Abstract :The author based on Abraham H.Maslows motivation theory,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unconscious motivation design or design center;Based on the essence of people need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unconscious motivation;Unconscious design in the design of conventional satisfies people of higher hierarchy of needs to produce a higher level of mo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the design of mining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motivat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Key words :the motivation;the unconscious design concept;motivation theory;design the core;Abraham H.Maslow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前言

在当今繁杂的社会背景下,设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设计也面临着诸多要解决的问题。如今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制造业随之发展迅速。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往往只追求世界潮流,只关注创意,所以只知道相互剽窃创意,而这是虚假的“创意”。不出于需要和合理的设计越来越多,而设计往往被当做一种“创造”之物,作为设计师的作品来呈现。作为日本产品设计师,同时又是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加减0家用电器品牌创始人的深泽直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首次提出“无意识设计”理念,他的设计哲学在日本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设计的产品在国际设计大奖中屡获佳绩,得到极大的认可和关注。国内外专业人士对无意识设计理念的研究屡见不鲜,总结目前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者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情感化设计分析,强调设计产品要注重用户情感方面的诉求;二者是从哲学层面展开的对无意识设计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功能和形式关系方面的分析;三者是无意识设计的极简主义理念的体现,探讨极简主义的本质问题。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调整新的角度,以马斯洛动机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洞察无意识设计深层的设计动机,从设计的终极目标、欲望的满足和需求的本质三个层面出发,经过系统地分析给设计者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周边已设计的东西,从而更好地理解无意识设计理念的本质和含义,并能更好地应用这一理念做出更符合人的需求的设计。

一、意识设计理念的发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发展工业,出现了大量的廉价低质的对国外设计的“模仿品”,当时的日本政府针对这个问题为提高产品的品位,在大学设置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美国的工业设计迅速发展,居于世界之首。日本政府通过派遣留学生到美国的艺术学校学习,并在上个世纪中期启动“优良设计奖”,成为日本生产和开展贸易的指针。在当时的背景下,深泽直人先是在日本接受了工业设计的教育,毕业后在日本工作几年又去的美国旧金山。在美国工作期间,得以有机会对日本美学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反思,开始研究日本美学传统,并在设计领域发现了“without thought”这一关键词,这是一个创造性的理念,而当时所有的设计师都想一味地在设计上下功夫,想给他们的作品附加所谓的意义。这与我们国内当下的设计现象很像,总体来看设计理念比较落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发展十分迅速,急躁的总体节奏,迫使设计师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一种全新的“作品”,力图去否定约定俗成的设计,博得甲方的认可。从而人们不断地要去适应新的产品,无形中踏入过度适应的恶性循环系统。

原研哉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这样描述深泽直人,作为一位产品设计师,但他下功夫的地方,都是别的设计师看不到的微妙而难以察觉之处。好像他的设计影响的是人的无意识领域,所以使用它设计的东西的人基本上意识不到其设计的作用。深泽直人本人也曾在他的演讲中这样阐释他的设计哲学,生活中有很多无意识的行为,人们在乘坐地铁时经常把地铁门上的玻璃当成镜子来用;人们拎着很重的编织袋赶火车,在等车时就会放到地上放松一下自己,而这个袋子最好能自己站稳无需扶靠;当人们做到椅子上无意识的把衣服搭在椅背上等等,设计已经存在的东西甚至要比设计一件新的更有创意,关注人们在生活中的无意识行为的需求,将这个细节放大设计到已经有的东西上,而这个无意识动机就是我们设计的中心,是人们在生活中共同享用和体验的意识的核心。

二、无意识动机的终极目的、欲望和需要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通过研究证实了人类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人的意识如同一座冰山,有意识比较容易被人理解,但仅占整个意识的七分之一一小部分,而占七分之六的无意识大部分隐藏在水下,由许多遗忘的欲望组成,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库,对其它部分产生着影响。无意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会转化成一个人命运,影响着我们职业的选择、结婚的对象、健康的状况以及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但弗洛伊德的理论更强调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更多地是针对心理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人为本,忽略了人类心理健康和高层次方面。

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融合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批判两大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的普通欲望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本身,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人为了满足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而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迫切程度。一个人需要很多钱,目的是要买一辆车,那是因为他的邻居或者朋友或者同事已经拥有了车而不愿低人一等,买车的真正目的是要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心理分析反复论证过一个有意识的欲望与它下面潜藏的最终的无意识目标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必是直接的。只是研究生活中的有意识动机往往会忽视许多与意识中同等重要或者更重要的无意识动机。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强调动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研究。在马斯洛动机理论理论的支撑下,以下从无意识设计的终极目的、欲望的满足、需求的本质三个层面展开的论述。

三、需要的本质决定着无意识设计的动机

设计师通过无意识设计理念,把无意识动机行为可视化,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动机产生的需求,通过放大其细节,应用于设计中。需求的本质是动机而不是需要,应该思考人们的动机,而不是他说要什么,因为他想要的可能是表面伪需求,并不能真正解决他的问题。正如当一个男人说“能不能帮我介绍个女朋友”,可他真正的问题是太不修边幅,所以他真正的需求是希望有人能帮他打扮得帅帅的。人们需要的本质的东西,通常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对于富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借助恰当的方法,可以将它们转化为有意识的,而这个本质的需要就决定着设计的动机。

深泽曾举过一个例子,假如你要设计个雨伞架,某种管状物会立即跃入脑中。但深泽直人坚持说我们应去掉该想法。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大楼入口处的水泥地上开一道缝八毫米宽、五毫米深的槽而已。找地方放伞的客人着急的是赶紧找个地方把伞尖插进去。用伞的人可能根本没意识到那道槽就是伞架。这个无意识的动作,是设计师设计的核心。这个设计满足了人的本质需要,达到放雨伞的功能,同时还顺应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既方便又实用,而不是另外设计一个放雨伞的东西。

再以深泽直人设计的一款托盘台灯为例,别人让他设计一个台灯,台灯的开关设置在托盘内,在人回家和外出,通过随时放置钥匙之类的小件物品的无意识动作,很自然地完成了开、关灯的动作,这两种状态的切换,为司空见惯的台灯无意中增添了有趣的体验,而这个无意识的动机是人对台灯需求的本质,人更需要一种更方便更有趣的体验来享用产品。

四、无意识设计使人的满足产生新的动机

马斯洛动机理论提出人很少能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除了短暂的时间外,不断地产生新的需求。长期得到满足的欲望,不再是行为活跃的决定因素和组织者,而未满足的需要成为机体的控制着和行为的组织者,同时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需要了。人的这种不断的需求,总是希望这什么,这在人的一生中贯穿始终。

CD播放器在当下这个年代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电器产品,市场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产品设计。深泽直人设计的排风扇式的CD播放器因为畅销,成为无印良品的藏品。外形好像一个排风扇,电源线被设计在下方可以做拉绳,这个CD机器你一拉的话就会播放音乐。拉绳的设计,给听者有一种下意识要去拉一下的欲望,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很多人有着共鸣,墙面和拉绳因此有了新的价值,给人更方便的享受。下班回到家,可以顺手拉一下,美妙的音乐随之飘荡,坐下来可以随时享受这种惬意的生活。操作简单、外形极简的造型设计,没有复杂的操作界面和键盘,与墙壁浑然一体,轻松的体验降低了人对产品的适应负担。

这个播放器满足的是现代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欲望。当播放器的原始功能满足了人听音乐的基本欲望后,还会有更多欲望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们总是还希望着什么。人们需要CD播放器的欲望,可能不是他最终想要的,深泽直人设计的CD播放器带来更多的期望值,抓住了人们欲望满足这样动机来源,激发出新的动机。当人们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这种与环境和谐的设计,自然友好的人机环境,简约的设计,简单方便的操作,让人比较惬意地去享受产品带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品质,轻松适应约定俗成的产品却更新了人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产生了新的动机。

五、无意识设计动机的终极目的即设计的核心

我们周围存在着太多的“创造”物,很多设计的出发点都是绞尽脑汁去想怎样把形状或者外表装饰去设计好,这种想法往往停留在设计意识的表面,只知道怎样设计得更好看,作为设计师的作品来呈现,不出于需要和合理的设计也就越来越多。而无意识设计理念所遵循的是不去设计没有意思的外形,把设计的中心放在了产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

以深泽直人设计的一款打印机为例,这是一款打印机和废纸篓结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打印机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很混乱的,周围经常环绕摆放着像电脑、纸张、剪切板、铅笔这样的办公用品,工作的时候,一忙起来打印机周围总是乱糟糟的。使用打印机的人,尤其是做设计的人,在打印时不只是打印一张纸,会打印数张反复对比和校对,放弃掉不满意的然后扔掉。打印机旁会放置废纸篓,但也有点不会想到放置,而扔纸的动作是下意识的,或者寻找废纸篓扔掉,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装置就会下意识地扔到一旁,无意中增加了更多复杂的动作,还破坏了有秩序的环境,增加了收拾的重复性的劳动。通常设计师们都是一再尝试着将打印机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美丽造型,这里一条曲线,那里一个圆形,又有银色、粉红色等等,但是在打印机工作的环境中这样的设计是根本没有用的。

满足无意识需要比满足表面的欲望或行为更为人所共有,相对来说,这种无意识需要比表面有意识的需要更重要和更具有普遍意义。深泽直人在设计这款打印机时没有过多地考虑打印机的外形,而是将设计的核心放到了人扔废纸的无意识动机上。打印完扔掉废纸的行为是每个人在同样行为中的一种无意识动作,而这种情形包含着人们都具有的普遍共享的意识核心,而这种核心极大地影响着深层的设计。以此为打印机设计本身的中心,形成了使用者对此打印机所共同理解的核心意识,这个无意识扔掉打印废稿的动作行为演绎出这个核心,每个人在这个同一行为中所采取的路径,也形成了我们在使用产品所达到的理解的核心,这也是无意识设计的设计中心,抓住这个意识的核心就明确了无意识设计的终极目的。

结语

每一项设计背后都隐藏着它的设计动机,本文以深泽直人提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为原型,以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为框架支撑,通过对无意识设计的终极目的、欲望的满足和需求的本质三个层面的深入探讨,得以加深对无意识设计理念的理解。在设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先进设计理念的解析和学习显得至关重要。无意识设计理念对人的需求本质的关注,通过寻找设计的中心,激发人们的更高需要层次的满足,成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的设计动机。对设计动机的研究,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其它设计领域,以期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许金生.马斯洛与马克思[J].人文杂志,2007(9).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3]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4]陈占田.海南[J].大科技.2000(12).

[5]编辑部.“无意识设计”的产品设计大师—深泽直人[J].艺术设计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亚伯拉罕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一个亿万彩票中奖者之死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失败才是正常的
敲石工人的话
敲石工人的话
善意比诚实重要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看《论语》中的养生学
善意比诚实重要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marriage view based on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