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造型在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

2017-01-13 20:48杨帅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转化应用

杨帅

摘要: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文章主要从皮影图形的寓意、图案的提取、雕刻的韵律、色彩的协调、造型的转化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其独特的、深厚的并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视觉审美特征,以及在现代设计中转化成功的典型范例。

关键词:皮影造型;民间艺术;转化;应用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137-02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很深的影响及广泛的应用,如对传统水墨、吉祥纹样图案、汉字图形等应用,既推动设计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民间文化方面也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如年画、剪纸、戏曲元素等应用,这些文化元素的借用为皮影造型在艺术设计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和方法。

一、皮影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转化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

21世纪是个多元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追求创新理念的同时也突出表现个性化的风格,要想立足自己的地位,就需要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寻找新的切入点和表现主题。皮影艺术作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了多元工艺美术的技巧,如传统戏曲人物的特色装束、民间剪纸的装饰纹路、年画人物的精致绘制、民间绘画的散点透视、汉画像石的粗犷线刻等等,最终形成自己独具美感的艺术样态。因此,它也一定会为我们的设计提供独特的和有价值的参考形象资料。

(二)设计师的选择是其客观原因

中国设计师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下必然受其本土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是他们获得文化滋养的丰富土壤,也是设计师风格形成的重要依据。皮影艺术具有独特的神韵和个性化的特征,因而设计师对其的选择和应用也具有很强的倾向性。

(三)民间艺术具有的独特性是其主观原因

中国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民间艺术中,图案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形象,更多的是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从民间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是群体的力量和审美意识,而不是个人的观念和审美体验。所以,中国民间艺术拥有着广大的受众群体,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皮影艺术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它的造型形式和艺术风格是依附于众多民间工艺特点形成的,因此,在设计上的应用同样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和丰富的参考价值,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

二、皮影造型语言在艺术设计中转化的应用

(一)图形表达的意念和情感的转化

皮影艺术是极其富有民族意味性的造型语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广大民众把皮影中的影人当做灵魂或者神灵的寄托,希望能通过皮影戏的表演传达自己美好意愿:祈求五谷丰收、吉祥平安、嫁娶生子等。影戏中时常还会出现大量天上、人间、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代替人们向神灵祈求吉祥平安,风调雨顺。这种借物的情感表达具有寓意象征的感染力,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如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贺岁广告,其内容借用年年有鱼、财神、门神,来表达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美好意愿,同时寄托了中国移动通信对广大消费者新年的祝福。

(二)装饰图案的提取与转化

皮影造型上采用夸张的、抽象的人物造型,同平面设计中装饰造型的夸张变形道理一样,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默契结合,是艺术劳动目的性的成果。皮影装饰图案的应用受当地民俗文化和实用功能影响,提取出来的图案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几何图案。这些几何图形不是自然的直接模仿,而是从具象的动植物形象变化出来的。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造型设计,采用的是云纹图样,传递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三)雕刻镂空的韵律性转化

皮影造型中的雕刻感是十分有特色的地方,既可以刻制出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案,又可以刻制出简洁大方的直线纹样,它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延伸,是“气韵生动”的传统美学体现。通过阴阳雕刻法,以留白或镂空将场景与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繁而不乱,简而不疏。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如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设计,建筑墙面是由抽象且不规则的镂空纹样雕刻,既能让阳光充分照射进室内,又增添了观者对空间的感受。从这个设计范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皮影的雕刻镂空形成了视觉上的延伸,要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完成进一步的超越与提升,技术与材料创新的渗入是必不可少的。

(四)色彩运用的协调性转化

皮影中的色彩大多是红、绿、黄、蓝、黑五种颜色,每种颜色表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或善恶美丑。皮影色彩的运用象征着一种情感符号,与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构成有同样的作用。红色象征热烈、警示、激情等;绿色象征自然、和平、生命力等;黄色象征希望、财富、成熟等;蓝色象征纯净、深沉、忧郁等;黑色象征寂静、压抑、高贵等。如2008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制作的招贴设计,将奥运五环色彩应用在中国传统戏曲脸谱上,形成了强烈的中国文化感,也反映出中国人对奥运会的期待和热情。这种强烈而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表现方式,为皮影造型色彩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五)人物造型的卡通化和艺术化的转化

皮影艺术被视为电影的鼻祖,是最早的一种动态艺术。从1958年第一部以皮影工艺制作的剪纸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皮影表现技法在美术片中的运用就逐年增多。发展到今天,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皮影戏已转化为数字化动画,流传于世界各地,被众人所接受。最重要的是,这一转变让沉重的传统艺术增添了许多现代流行元素,并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

三、总结

以上分析只是民间皮影艺术中造型语言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以及对现代设计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创作中吸收本土文化的养分,运用并加以升华,才能拥有一个比较高、比较好的拓展平台。皮影艺术以独具特色的造型风格融入现代设计,既肩负着中国民族文化传播的使命,又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文明的亲切记忆。顺着这条路走,中国的设计终将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适应现代国际潮流。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转化应用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