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举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有两条技术路径:一是大城市和大城市群,下一步将以城市复兴的内涵式发展为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二是大量的中小城市,是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发力,以需求端入手,同时实现供给侧为目的的结构性改革。本文重点介绍中小城市在创新模式当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未来的主战场
我们谈到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体系,首先是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即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是在这四层结构当中选择一个点,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镇域经济的概念,所以构建四层结构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主力。
我们理解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工业为动力,以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四化高度融合的城镇化。在这里,城镇化是载体、是托盘,托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及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IP。
从发展理念上来谈,新型城镇化是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生命往上走是价值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往下走是生命健康带动下的各种各样的产业体系,最终实现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带动新型城镇化。以这样的逻辑带来的聚焦点,就是特色产业小镇或产业园区或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特色小镇只是一种表述,它的核心是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打造。如何实现这样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我们提出运用系统思维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城市的运营三方面。
首先,发展问题。主要是研究城市发展的动力,根据这个地区的要素禀赋情况找到创新点,怎样由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发展,怎样由原来的资源驱动向战略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怎样研究一二三产业的路径创新,是“312”的产业路径还是“321”的产业路径?目的是根据这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情况,找到后发优势,形成增长极。
其次,建设问题。根据这样的要素、资源研究城市如何建设问题,智慧、生态、海绵、绿色、规划、建设、城市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运营和管理问题。运营是指研究城市如何营销的问题,城市有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特别是中小城市表内资产有限,表外资产很多,如城市的美誉度、历史、发展方向等。城市运营就是把城市的表外资产表内化,在有中生有的基础上创造无中生有的机会,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果能把这三者有机结合就能形成城市的科学发展观。
二、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每个城市的一把手都在想三件事:第一,这个城市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未来的体制模式创新是什么?产业如何构造?第二,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如何构建?怎样构建产业金融生态?谁来投资?第三,城市的功能如何开发?规划如何进行?
如何把这三个问题解决,首先,涉及到城市的顶层设计问题。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金融构建,如何完善这个地区的投融资体系问题,如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证券化的问题。把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产业金融如何导入的问题。最后,这个地区如何科学地建设,多功能组团如何滚动开发,是一区多园还是一区多节点。这些都要通过机制创新、PPP模式、路径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来实现。
三、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是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智慧、生态、绿色、产业、新城或者老城的改造,如果说智慧和生态是标准,那么产业就是动力源,城市是创造需求,最后要实现产业新城、以城促城、产城融合、智慧生态、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提升、可持续发展。
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新型城镇化、研究特色小镇,需要研究三大问题。
第一,发展和动力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动力是决定这个地区的要素禀赋情况,自然禀赋情况,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特点和科技、人才的优势等。
第二,建设和标准问题,研究动力源以后,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规划去支撑。现在国民发展规划调整5年,建设部的城市发展规划是调整20年的,国土资源部的规划是调整15年的,还有那么多的专项规划,比如交通、旅游、农业、科技等。中国现在最大不可持续的就是规划不在一条线上,空间规划应该是承载。我们一谈城市规划,现在利用的知识结构仍然是美学和工程学,在短缺经济时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大量过剩经济的时候,很多城市总量不允许增加的时候,比如上海不允许增加新的总量,就应该在存量上挖掘,这种情况下,只用美学和工程学支撑城市规划不行了,必须用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才能支撑这样的计划,发展经济学解决要素规划,空间经济学解决集化效应,制度经济学解决产权合理,只有把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有机结合,加上美学和工程学才合理。
第三,是城市运营和效能问题,就是城市投融资规划体系,要把中长期金融、短期金融、结构化金融构建起来,引入开发金融才能提高城市的效能。
我们的路径是什么?首先,解决未来的行动纲领,即多规合一的系统规划,解决方向问题。其次,结构化金融、开发金融、商业金融有机结合,解决速度和效力问题。如果两者有机结合,就是解决大家行动纲领的问题,解决提高系统能力的组织问题,一定要知道项目在哪儿、资金在哪儿、怎么落地,这套体系建立不起来,就解决不了项目落地的问题。
四、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360度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应该是七层结构:第一层是区域经济、顶层设计;第二层是打造智慧生态产业城市;第三层是打造产业园、特色产业小镇;第四层是构建产业集群;第五层是引入龙头企业、组织;第六层是打造专业要素市场;第七层是终极消费平台。站在政府的角度是从底下往上走,市场的角度是从上往下走,谁能把这个结构打通,真正做到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这才是产业小镇的关键。
一个新型城市是360度的,底下是基础设施,顶上是产业,产业没研究透,下面的基础设施配套谁投资?一个城市的核心是产业、金融、互联网、科技、教育、土地,产业不能集群、土地就不能增值;产业不能集群,现金流不能形成,这360度如果构建不起,做特色产业小镇风险很大。
所以,特色产业小镇要从需求端入手,推动城市发展供给侧改革,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展价值、创造价值。开发是建设、基础、平台、载体、实力,真正要解决的是服务、产业、内容、灵魂,是潜力,是运营。只有把“城经济”和“市经济”有机结合了这个特色产业小镇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