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洪茹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血站,吉林 辽源 136200)
6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分析
鲍洪茹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血站,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输注血小板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站输注血小板的妇产科手术患者6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预防性输注和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输前PLT计数,统计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次数、血小板计数增值、血小板回收率,以及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结果 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血小板计数在50 ×109/L以上的患者40次,占总输注次数的29.85%。同时,输注血小板1次、2~3次、4~5次、5次以上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5.51%,69.09%,37.50%,28.57%。结论 临床中存在着血小板滥用的现象,而实际上妇产科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越多疗效越差。
妇产科手术;输注血小板;效果分析
一些妇产科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1]。就当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主要为输注血小板,然而根据相关的临床报道,血小板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并且输注次数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渐渐降低甚至为无效[2]。因此,有必要探讨妇产科患者输注血小板指征以及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从而防止血小板滥用,提高输注效果。本次研究对妇产科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做了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站输注血小板的妇产科手术患者6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1~48岁,平均年龄(31.85±3.46)岁;产科剖宫产41例,妇科肿瘤切除术24例。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小于或等于50×109/L,如果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皮肤黏膜出血,或者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则可以将血小板输注指征适当放宽。65例患者共计输注血小板134次。
1.2 血小板的来源:本次研究中,血小板均来自笔者所在的血站,且所有血小板均符合质量标准。每袋血小板的容量为250 mL,10个单位,血小板计数为2.5×1011/L及以上。保存温度为(22±2)℃。从血站运至医院之后立即投入使用,而输注前均经机器单采,在规定的时间输注给患者。
1.3 血小板计数:在输注血小板前1 h以及输注血小板后24 h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并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计数仪器为美国COULTER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配套试剂。按照说明书操作。
1.4 效果的评价标准:以血小板计数增值和血小板回收率作为血小板输注效果的评价标准。血小板计数增值=[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血小板回收率=(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L)×100%/输注血小板数/2/3。有效:输注血小板后1 h血小板计数增值为10×109/L以上,血小板回收率>60%;输注血小板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值为7.5×109/L以上,血小板回收率>40%;出血量得到减少。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即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次研究中,65例患者共计输注血小板134次。以患者输注血小板的类型作为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预防性输注和治疗性输注两种类型。再将血小板计数分成<20、20~50、>50三个范围,统计其输前血小板范围的例次。预防性输注和治疗性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其输前血小板计数多在(20~50)×109/L范围内。
2.2 根据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将患者分为A、B、C、D四个小组,其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分别为1次、2~3次、4~5次、5次以上。计算四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增值以及血小板回收率,并统计其输注有效率。具体情况见表1。
妇产科是妇科与产科的总称,临床收治的患者主要为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癌、宫颈糜烂等)患者和产科疾病(如宫外孕、早产、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等)患者。在以上两类患者中,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具备手术指征,则一般情况下需行手术治疗。妇产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手术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合并症。其中,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是比较常见的合并症类型,它的发生会导致一些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如胃肠道出血、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等,对患者构成了生命威胁。为有效预防及治疗出血性疾病,临床中一般会给患者输注血小板。但是,这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的实践中,很多患者因输注血小板次数过多而发生输注无效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3]。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为患者机体产生了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多次输注血小板之后可产生血小板抗体,这是因为血小板表面存在着白细胞抗原和红细胞抗原,一旦输注了与患者的白细胞抗原和红细胞抗原不配合的血小板,那么就会产生同种免疫,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4]。输注后1 h的血小板计数增值以及血小板回收率是判断输入的血小板数是否足量以及是否发生同种免疫反应的重要依据,而输注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值以及血小板回收率是了解血小板存活期、计算血小板输注频率的重要依据[5]。在本次研究中,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有效率呈负相关,说明临床中不应滥用血小板。
表1 四组患者血小板输注1、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值、血小板回收率、输注有效率
综上,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及治疗妇产科手术 患者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应用的同时应严格把握输注指征,尽量减少输注次数,从而避免同种异体免疫,提高输注有效率。
[1] 陈陆飞,吴坤海.81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5):7-8.
[2] 杨利华,张伟英.122例妇产科患者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3(4):492-493.
[3] 王淼,高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23(7):799-800.
[4] 梁吉平,李晶.分析成分输血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6(19):110-111.
[5] 李静.输注血小板预防和治疗血小板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58-59.
R457
B
1671-8194(2016)35-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