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

2017-01-13 21:06张锡炎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枯萎病香蕉生产

张锡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571101)

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

张锡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571101)

一、我国香蕉产业现状

生产情况:香蕉是世界鲜果贸易量最大的水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3年全球香蕉收获面积7 959万亩(531万hm2),产量11 069万t。收获面积位居全球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巴西和坦桑尼亚,合计占全球香蕉收获面积的33%;产量位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和菲律宾,合计占全球产量的44%。2013年全球香蕉出口量2 009.81万t,厄瓜多尔、菲律宾和危地马拉出口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合计占全球香蕉出口总量的52.59%;全球香蕉进口量1 966.42万t,美国、德国和俄罗斯进口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合计占全球香蕉进口总量的36.77%。2014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612.98万亩(40.87万hm2),总产量1 184万t,分别位列全球第六位和第二位;进口香蕉112.72万t,出口香蕉0.43万t。香蕉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贸易情况:近年我国香蕉贸易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是进口渠道呈现多元化。长期以来我国进口香蕉主要来自菲律宾,占我国进口香蕉总量的90%以上。近年来虽然菲律宾在我国进口香蕉中仍然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但这种贸易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进口渠道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厄瓜多尔香蕉出口中国的数量逐年增多,2011年厄瓜多尔对华出口香蕉8 865 t,到2014年已超过23.2万t,出口金额近1.85亿美元,是2011年前的35倍。近年墨西哥也正着力开拓中国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墨西哥香蕉出口中国的数量会逐年增多。二是进口香蕉数量持续增长。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国进口香蕉增加约5.3万t,而增加的进口香蕉主要来自厄瓜多尔。三是进口香蕉等级逐年提高。2012年以前,我国从菲律宾进口的香蕉基本上以classB(二级)为主,而菲律宾classA(一级)香蕉则输往日本、韩国及中东等市场;近几年此情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进入中国市场的菲律宾香蕉也基本以ClassA为主。四是进口商悄然变化。过去我国进口香蕉基本由几家国际大公司所垄断,而中国香蕉进口贸易商则扮演着跟班的角色;随着国际水果大公司(如帝盟、金吉达、小松树等)纷纷离开中国市场,中国香蕉进口贸易商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跟班演变为现在的与国际水果大公司都乐一起争夺市场。五是运输数量和形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冷藏船到现在的冷柜箱,从过去的几大公司每船十几万件到现在的个体经营者的几个集装箱,整个群体发生了变化。

生产布局:受自然灾害和枯萎病的影响,我国香蕉种植由传统的广东、海南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甚至向东盟国家扩张,这种趋势正在改变着香蕉产品的竞争格局和市场格局,对传统的优势种植区域提出了挑战,对香蕉产业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也提出了挑战。云南高原香蕉产业带和桂西北山地香蕉产业带具备生产高品质香蕉的天然优势,将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新兴香蕉特色品牌产业带,在未来中国香蕉产业发展中拥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从20O6年开始,我国香蕉生产者自发到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去发展,“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体现了我国香蕉产业向外扩张的强烈需求。目前,我国生产者走出去在国外种植的香蕉面积,老挝50万亩(3.33 万hm2),缅甸20万亩(1.33万hm2),越南2万亩 (0.13万hm2),柬埔寨种植优势也在逐步凸显。目前到境外种植香蕉,地租低廉和无疫病优势还比较突出。

二、当前我国香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产新问题:一是盲目扩张。近三年来,受香蕉生产效益利好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大量涌入,香蕉投资主体从纯粹香蕉种植者扩展到各行各业的投资者。2013—2014年种植香蕉的回报率平均可达50%~60%,有的投入产出比甚至达到1∶2或1∶3。但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令人担忧。如广西香蕉2015年市场行情非常不好。首先,面积扩大。2014年秋至2015年春,广西新增香蕉面积保守估计是30万亩 (2万hm2),产量可以增加79万t左右,总产量高达436万t。其次,2015年广西香蕉产于暖冬现象明显,会使单株香蕉的有效梳数明显增加,跟常年的同等管理水平相比,因香蕉上市期大部分处于气温较高时段,香蕉适宜生长,两个利好因素叠加,这时段上市的香蕉单株产量可以比2014年增加25%~35%。二是专业化发展举步维艰。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蕉工的日趋短缺,香蕉从业者普遍意识到必须创新机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维持竞争力。为此,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进行各种创新,其中,以专业化生产创新为典型(如对香蕉生产工序进行分类,依据生产工序的不同,组建不同的专业化生产队伍),但因我国香蕉种植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再加上行业间缺乏务实合作关系,致使专业化生产难以推行到底。三是销售组织化程度较弱。除了少数重点龙头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布局外,绝大多数香蕉种植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较低,很难分享到种苗销售、农资销售、蕉果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利润,这种局面必然加大香蕉种植者的风险。目前大多数香蕉种植者以分散被动销售为主,销售组织化程度较低。四是香蕉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造成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加上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和农产品质量意识等原因,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其在农业机械化应用方面投资明显不足,香蕉产业也如此。目前,我国香蕉生产经营全过程基本依靠人工操作,机械化操作应用程度相当低。在菲律宾、厄瓜多尔等香蕉主产国,香蕉从生产管理到采收、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这不仅提高了生产功效,降低了成本,而且为提高香蕉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为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条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若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香蕉生产机械化进程,我国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五是枯萎病未得到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难题,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宝岛蕉”“南天黄”等新选育出的抗病品种,对低温敏感且配套栽培技术不完善,推广受到限制。种苗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二级苗圃选址不规范,有的甚至违规育苗,品种混杂,蕉苗质量参差不齐,以致带病劣质种苗流入市场,加剧了枯萎病的蔓延。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不完善,加之防控成本高,推广缓慢。枯萎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市场新问题:一是网络销售异军突起。随着互联网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网购热情有增无减,香蕉交易也从实物交易向虚拟市场大转变,这无疑会对香蕉保鲜技术和营销方式提出更多新的挑战。二是配送或成为趋势。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些年轻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将发生变化,那种一次购买吃几天的习惯正被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定量消费,需要销售者如新鲜牛奶一样天天配送。

三、推动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速推进香蕉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经过近十年高速发展,我国香蕉生产基地化、规模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得到较大提升,但与国外部分主产国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我国进口香蕉第二大来源国——厄瓜多尔,大力发展“公司 +农户”模式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个农场连片种植香蕉面积多则上万亩,少则三四千亩,实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这种统一化的管理,组织化程度非常高,使得香蕉在种植、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得到最好的保证,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经营和销售成本。

进一步提高我国香蕉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一是努力扩大单个蕉农种植规模。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适当集中,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使香蕉种植户户均规模达到100亩(6.67 hm2)左右,是目前的10倍。二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香蕉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现代农业生产主体,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形成上百亩、上千亩大规模香蕉园区,推进香蕉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三是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引导蕉农抱团发展,联合成立产业联盟或专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和品牌化经营,提高香蕉品质,提高蕉农销售谈判话语权,增加收益;吸引有文化懂技术的有志青年加入香蕉行业,成为“蕉二代”,成为“职业蕉农”,提高香蕉种植者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积极引导香蕉产业“走出去”。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要在国内建立大规模国际化香蕉生产基地不太符合客观实际。此外,台风和低温寒害等自然灾害频发,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香蕉产业做大做强。在过去十年间,我国香蕉业者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广东和福建等传统产区到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去开辟新蕉园,并自发地走出国门,到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去发展,“走出去”脚步不断加大,体现了我国香蕉产业向外扩张的强烈需求。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气候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只要政府正确引导,并给予相应支持,相信产业资金和资本市场都会积极参与。通过利益机制把“走出去”的香蕉生产者组织起来,帮助他们更有保障地跨境经营,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构建 “大基地—大物流—大营销”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当中。这样,香蕉产业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为国家“走出去”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如何正确引导,让其服务于“走出去”国家战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保障大家的境外投资安全和利益,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建立境外香蕉产业园区,形成“集团军”,在境外团队作战。建立境外“香蕉产业园区”,符合国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战略意图,能够把分散的香蕉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力量在国际市场一展身手。

加快新技术研发与推广。一是提高香蕉产业机械化应用水平。蕉工短缺、人工成本上升已成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面对如此困境,香蕉行业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机械化是其必然选择。香蕉生产机械化包括建园环节的机耕,生产环节的滴灌设施与无人机应用等,采后环节的机械化采收、包装与催熟等。目前机耕、节水灌溉与机械化施肥等技术在生产上已有较大突破,下一步是如何实现技术的配套和完善,做到操作简单实用,使用成本远低于农户机会成本,只有这样,现代化的机械与技术才容易在中小蕉园推广。从国外应用情况看,机械化采收技术应不难突破,可对原“948”项目引进的技术作进一步完善,以使其更能贴合中国实际。做好机械化采收这一环,就可节省不少劳动力。保鲜包装技术不仅要做到节省劳力,还要做到分级包装和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目前我国香蕉包装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大都统货包装,没有分级,同国外差距较大。香蕉无损采收及商品化处理机械化,可保证蕉果从采收到包装等环节不落地作业,不仅香蕉外观和质量会得到很大提高,货架期延长,市场竞争力提高,而且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及生产费用。二是高品质管理技术。垫把、护果、套袋等技术在国内已十分成熟,其精细化程度甚至超过国外,目前市场已逐渐接受香蕉的小把化和瘦型化,但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如留果把数从每串7~8把增加到9~10把,对香蕉品质和生长期是否有影响?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应大力推行分级包装,做到产品及品牌的多样化(国外有切割蕉、整把蕉,以及正牌、副牌等)。分级其实也是加强品质管理的一种。三是正确认识枯萎病防控。香蕉枯萎病不可治,但并不等于不可防控。香蕉枯萎病防控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香蕉枯萎病防控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不是光靠某一品种或某一项技术或某一措施就能解决的。比如,海南三合公司及天地人公司等均有在发病地块已连续种植十多年,尽管周边发病率较高,但其蕉园发病率却极低。由此也证明,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找到彻底根除香蕉枯萎病的办法,然而,只要采取一定的综合防控措施,即使通常被认为不是所谓的抗病品种或耐病品种的巴西蕉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根据《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整理,本刊略有文字上的调整与增减。)

责任编辑:张 放

张锡炎(1962—),男,博士,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猜你喜欢
枯萎病香蕉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用旧的生产新的!
快手香蕉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瓶里有香蕉
香蕉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