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勇,陈元娥,贺艳艳,刘青林
(1石门县农业局,湖南石门415300;2新铺镇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站,湖南石门415300)
石门县是湖南省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湘西北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农业人口60万人,耕地面积446 667 hm2。除中南部为小型河流冲击平原外,其它地方或为丘陵、或为高山,特别是占县域大半江山的西北山区丘壑交错,是古代刀耕火种之地,因为田地小而分散、道路崎岖蜿蜒,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工业化生产,所以目前仍处于以人畜为主要能源投入的传统农业阶段。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山区农业要与时俱进,找准发展方向是当务之急。石门县山清水秀、人文景观众多、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选向。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主题规划、设计、施工,把三农建设、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租、旅游者广泛参与亲身体验等融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观光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假日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山村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正是让人们身心放松的好去处,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石门以山多山高、河沟纵横闻名。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鬼斧神工的“龙王洞”,蜿蜒数十公里,洞内钟乳石争奇斗妍,异彩纷呈,洞口清泉潺潺,如龙吐水。坐落在县北的壶瓶山,主峰高达2098.7 m,乃湖南屋脊。壶瓶山现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中怪石嶙峋,岩磴环叠,珍鸟奇兽稀世罕见,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具有神话色彩的“神景”坐北朝南,洞深数十里;状如彗星的“隔人潭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一块水晶屏障;热水溪温泉终年喷涌,雾气蒸腾,恰似山水披上一层薄纱。纵横石门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蒙泉湖、仙阳湖是镶嵌在群山中的两颗最大宝石。此外,县城附近还有旧称“石门八景”的层山古柏、石门峭壁、云寺晓钟、方顶留茵、将军野渡、麒麟绣水、清濑流觞、洄湍卷雪等名胜。奇山异水,是亲吻自然、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石门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6.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有5℃,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28.6℃,全年无霜期282 d,日照1646.9 h,年平均降雨量1540 mm。西北山区盛夏季节,气温比平区低5~8℃。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丰富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养的动植物品种,是平原县区的数倍,仅神景洞顶一带原始森林13 333 hm2,就为世人所瞩目,树木达670多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树种就达20多种。四季繁盛的野生食物,绿色环保,颇受欢迎,近年来大量运出山门,呈现在城镇居民的餐桌上。丰富物产,是天赐人类的巨大宝库。
石门县遍地名胜古迹、有多处人文景观。位于县城东8 km处的夹山寺,规模宏伟,有“骑马关山门”之说,系唐代古刹,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间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圆悟禅师主持所著《碧岩录》,是佛家宝典,又被称为“宗门第一书”,流传全国及朝鲜、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相传是李自成兵败禅隐圆寂的墓葬,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李自成博物馆。地处仙阳河畔的古城堤,为前晋太康年间渫阳县治,城垣残迹,至今可辨。明洪武三年,武德将军覃天顺戍守的添平千户所遗址,仍完好地留存在所街乡留驾坪。在县境南部的梭金山下,有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所书“蒙泉”二字碑,昔人摹拓者甚多。位于渫水中下游的十家坪商代遗址,出土了不少文物,有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炼铁炉灶及骨刀、骨锥等。皂市燕耳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现代人的起源及湖南本土古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古老人文景观,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1)正统的土家民俗。石门世代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土家族主要聚居区,土家族占全县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他还有白、回、苗、佤、蒙古、维吾尔等15个少数民族。土家山民至今保留着很多有别于大汉民族的民俗文化,包括罗裙大褂服饰、腊货酸菜饮食、吊脚木楼群居、腊八端午过节、以歌为媒联姻、闺女成婚哭嫁、傩戏祭祀宗教等,历来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稀释,其原始性、正统性弥足珍贵。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信息的透明,这些神秘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山外世人眼球,不少人慕名而来,或猎奇习古、考察探究,或寻根问祖、开宗归流,几乎形成一股风潮,亦可谓之为“文化旅游”。
(2)柑橘节会文化。石门县是华南地区温州蜜柑最适宜生长地,有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伴生了丰富的柑橘文化。石门县已成功举办中国(湖南·石门)柑橘节16届,扩大了石门柑橘知名度,产生了极大的品牌效应。石门柑橘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促进了柑橘产业长足发展,现已成为石门县最大的农业产业。
(3)禅茶节会文化。石门县也是湖南最古老的茶叶种植区,夹山寺是禅茶文化发源地,日本学者也将石门禅茶文化列为古老农耕文化研究课题。为了发掘禅茶文化、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石门县成功举办了15届茶文化活动,茶叶产业成为继柑橘产业后的第二大农业产业。
石门县狠抓土家文化、禅茶文化、孝龙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制定《中国禅茶标准》,将《夹山禅茶制作工艺》申报省级“非遗”名录,提高旅游软实力。石门县人民政府将继续举办柑橘节、茶文化活动,策划千年禅茶论坛、夹山禅修讲座、神秘壶瓶山探险之旅、唯美石门自驾之旅、茶禅祖庭寻祖之旅等活动,叫响“神奇壶瓶、唯美石门”旅游品牌。多彩的乡土文化气息,烘托了石门旅游的文化品位。
(1)闻名国内外的柑橘产业。柑橘是石门农业最大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30 000 hm2,属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橘生产、出口基地,四大脐橙产地之一。石门是全国马头羊中心产区和原产地。
(2)日益壮大的茶产业。石门是湖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面积14 000 hm2,其中壶瓶山、罗坪、东山峰、白云山、安溪、太青山等有机茶叶生产基地,面积达8000 hm2。
(3)独具特色的高山蔬菜产业。高山蔬菜面积4000 hm2,均在海拔1500 m左右的高山上,无污染,产品远销东南沿海。烤烟面积1000 hm2,年产量2000 t,是常德卷烟厂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之一。
(4)“公司+农户”的家禽养殖业。省级龙头企业双佳农牧实行“公司+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农户近2000户,常年可向社会提供各类禽苗近2000万羽,商品鸡1000多万只,畜禽配合饲料100 000 t,冷冻畜禽鲜肉8000 t,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5)产业组织建设初具规模。石门不仅有橘都茶乡之称,在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迈进中,形成了以柑橘、马头羊、茶叶、高山蔬菜、干水果、烤烟为主的支柱产业和以粮食、生猪、家禽为主的传统产业,以双佳农牧、九峰实业、金湘源有限公司、秀坪园艺场、壶瓶山茶叶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以柑橘协会、茶叶协会、马头羊协会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建设,为观光农业提供了学习体验休闲的园地。
石门县以科学规划布局引领旅游发展、以完善交通通讯网络打开山门、以美丽乡村建设靓化环境、以现代农业开发获得资金保障,旅游基础条件日趋完善。
通过多年建设,石门县交通通讯网络已较为发达。铁路方面,境内有三条铁路主干线,焦(焦作)—柳(柳州)线横贯县境,石(石门)—长(长沙)线与焦柳线在石门县城形成T型交汇,洛(洛阳)—湛(湛江)铁路途经石门,境内设有石门县站、石门北站、石门南站、七松站四座火车站,石(石门)—长(长沙)复线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客运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公路方面,距207国道澧县段仅25 km,距常张高速公路桃源入口50 km,距慈利入口40 km,贯穿县境的安慈高速公路正在抓紧施工。全县共有省道600 km,S303、S304两条省道贯穿县境;有县、乡道2000 km,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有村道4000 km,村村通工程全部完工。航空方面,石门至张家界国际机场130 km,可直达深圳、海南、昆明、重庆、北京等地。石门至常德机场115 km。水运方面,在石门境内建有闫家坝水运码头,最大吨位为100 t。丰水期可直接从石门下船,枯水期可从澧县阳湖口码头或津市竹木坪码头下船(距石门60 km),经洞庭湖入长江。通讯方面,石门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架起了石门联系世界的“金桥”,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信息传输现代化,使石门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各乡镇实施环境靓化工程,生态创建全省领先。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中,石门已有13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验收,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7个、市级生态村17个、省级卫生村3个、市级卫生村7个。有了靓丽的生态环境,石门县正在敞开山门迎接八方来宾。
(1)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重视。2001年以来,连续16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是针对“三农”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把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2)石门县加大现代农业建设系列举措。石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生态立县、旅游活县、产业强县、主城区带动、民生优先”;“三农”工作重点是充分发挥好现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领跑全市乃至全省的品牌,提出实现“四个领跑”、实施“七大工程”,即:农业生产标准化领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领跑;生态有机农业领跑;农业工业化领跑;柑橘、茶叶品质品牌提升工程;湘佳牧业上市工程;现代烟草工程;农业结构调优工程;在壮大柑橘、茶叶、烟叶、蔬菜、养殖等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油茶、蜂蜜、药材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营销工程;现代农业服务保障工程;现代农民培训工程。一系列扶农惠农强农政策,为观光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国家财政补贴项目。全国110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秀坪园艺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央财政的大手笔投入,石门县的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准备,高要求行动,必将为秀坪园艺场开发成实践观光型观光橘园创造条件,也将带动全县乃至全市观光农业的发展。
(2)地方财政投入项目。石门县招商引资并以财政补贴投入将东山峰打造成“茶山花海·天上街市”——绿色的阿尔卑斯山、南方冰都。东山峰景区以“茶山花海·天上的街市”为主题,重点建设凸显主题的核心项目,力争3年解决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四季休假度假的接待能力和基础配套的23个项目,其中“东山秀峰茗茶体验园”已经启动,建成后将成为集观光旅游、生产加工、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农业项目。
(3)社会资金注入农业。财政项目投资带动了企业、个人对现代农业的极大兴趣。2015年底,石门县佳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着手在蒙泉镇建立标准化农业精品蔬菜基地,完成基地建设投资8000万元,面积1 333 333m2。整合国家、省、市、县及民间投资,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石门县推行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成效显著。罗坪乡长梯隘村、维新镇仙阳湖居委会成功创建为旅游特色名村,璞谷、怀橘山庄创建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银杏客栈、岩门口渔业合作社、碧云山庄等100余家创建为星级乡村旅游区。2015年石门县被列为“全省旅游强县”、壶瓶山被列为“全省旅游特色名镇”、秀坪列为“全省旅游特色名村”、白云山列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名录”、二都乡南峰村被授牌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罗坪乡长梯隘村被国家部委评为“最美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勤劳智慧的石门人民因地制宜,将旅游景点与农业生产、农业庄园巧妙结合,探索发展了观赏型、实践型(品尝、操作、学习)、综合型等三种观光农业模式,取得初步成功。
主要是以现场观瞻为主,通过观赏达到旅游目的。观赏内容有: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民居建筑等人文景观。
罗坪乡位于石门县西北边陲,距县城117 km。1998年,罗坪乡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罗坪山歌之乡”称号。长梯隘村则是传承罗坪传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的佼佼者。长梯隘村位于罗坪乡西北,据乡政府所在地20 km,全村总面积近2000 hm2,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千人,是土家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长梯隘村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具有一系列优美的大自然的杰作:有一秀二奇三宏四神之特点的花丝洞,有远观云海的夹山垭云海,有花丝洞洞顶夹山垭青石林群落6667 m2,有生态森林风光带1600 hm2,有栗长公路沿线3.5 km有机生态茶园大走廊33 333 m2。长梯隘村因此成为湖南旅游特色名村。游客赏过自然美景,来到生态茶园,穿红着绿的采茶女郎点缀在一垄垄绿油油的茶海中,采茶山歌在山涧回响,美妙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长梯隘村有机生态茶园,是石门县观赏型观光农业的好样板。
实践性观光农业又分品尝型、操作型、学习型三种实践类型。
(1)以游客动手采摘品鲜为主的品尝型观光农业。石门县秀坪园艺场是现场采摘品食柑橘的好地方。该场距石门县城30 km,石—陬公路穿场而过,辖5个村、5000多人,总面积1300 hm2,其中柑橘面积700 hm2,是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橘生产出口基地、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无公害精品蜜橘出口基地等,被常德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德市龙头企业”称号,已成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每一届柑橘节,秀坪园艺场都举行了采橘品橘游园活动。
(2)让游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操作型观光农业。澧水河石门县城段南岸,是武陵山脉南支十九峰,在青嶂岭与碧岩峰对峙之间,南北一道中通,故名“夹山”。夹山是国家示范森林公园、3A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佛教活动场所。夹山神奇灵秀,美景如画,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旅游功能齐备,以佛教圣地、闯王陵园、茶禅祖庭、森林风光的主题风光接天下游客。在夹山南坡,曾经有一片果园,名曰桃花山。每年三四月间桃花盛开,常吸引夹山游客绕进来赏花,村民受到启发,扩大桃树种植,一溜山坡都种上桃树,建成桃花山庄,在桃树下设立烧烤台、石墩,在桃园边建起凉棚等设施。清明前后,成批湖湘驴友、自驾游客来到夹山公园,游完夹山寺、拜过闯王陵,正是饥肠辘辘时,来到咫尺之间的桃花山,在桃花环抱中呼朋唤友野炊烧烤,各种食材任由挑选,各种做法有人指导,让游客大快朵颐,一时热闹非凡,三四月的桃花山成为夹山景区人气最旺盛的景点。
(3)让游客“上山下乡、栽田种地”的学习型观光农业。通过实践学习到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从中获得乐趣。白云山在石门县西北白云乡境内,清同治《石门县志》载,白云山 “孤峰矗立,形如旗帜,常有白云笼罩。山顶有祖师殿、观音阁、文昌阁,又有龙头岩、人面石、马鬃岭诸胜迹。产兰蕙,香闻数里。”白云山有机茶场就在云雾缭绕中,是生产优质茶叶的最佳环境,“白云山”是我省第一批(个)连续十多年获得IMO、JAP国际有机茶认证,产品获得了“欧盟绿卡”,出口国际市场畅通无阻。每年清明节前,附近有不少单位组织到白云山采茶,体验采茶的艰辛,听茶场技术员讲解荒山种茶、学习种茶技术,到现代化制茶车间看有机(生态)茶加工流程,满足游客对高级茶叶出品过程的好奇,还在第一时间品到茶场新茶。
就是将前两种或几种类型综合,让游客全方位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全套农家生活方式,获得在城市中体会不到的乐趣。
石门县综合性观光农业的成功代表是“石门县璞谷文化公社生态园休闲农庄”。她是一处集园林生产、旅游观光、文化休闲、餐宿娱乐于一体的高品位原生态农耕文化生态园,由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园名。园区占地面积近17.7 hm2,已建成庄园面积1 hm2、观光橘园1.7 hm2。璞谷文化公社生态园休闲农庄远景总面积20 hm2,其中庄园3.3 hm2、观光橘园16.7 hm2。有湘西风情建筑6处,即璞谷大食堂、紫和楼(主题茶吧)、雅聚楼(设高标准客房10间)、璞谷小食堂(乡村美食之家)、璞谷原生态艺术坊(开发雕塑与旅游工艺品)、农耕圃(含园林景石展示区、绿化大树展示区、花木盆景展示区)。所谓“小食堂吃饭、大石堂赏石、紫荷塘钓鱼、紫和楼喝茶”,璞谷成为一处暨具自然山水、林泉风致之美景,又有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之意境的高品位原生态农耕文化生态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宁静的港湾调养生息。农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悠闲恬静的环境,恰好能满足人们返璞归真、贴近自然的身心需求。
吃的新鲜、吃的营养、吃的健康,是当今人们对事物的更高要求。在山区优良环境中人工种养的农产品和丰富的天然食物,具有新鲜、安全、口味纯正的特点,游客可以现采现做、放心食用,还可以带回家中全家享用。
石门县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800 m2,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不仅能为农业显著增效,留下和吸引部分青壮年就地创业增收,还能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的迁徙消长,很多传统农耕文明迅速失传。发展观光农业,让多彩的乡土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具有地域差异性的各地农耕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可以起到交流和传承的作用,增强了农耕文化生命力,活跃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对巨大矛盾。发展观光农业就是合理利用天然自然资源,实现低碳生产,保护乡村这一地球上人类活动场所中最后一片洁净天地,让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这是利在当代、福泽千秋的伟大事业。
(1)观光农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发展观光农业,敞开山门迎宾客,让外界了解当地农产品,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2)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在家门口有了新的创收门路,既耕田种地,又接待游客,带动了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3)观光农业吸引了社会对农业投资。观光农业比传统农业投资周期更短、风险更低、回报效益更大,刺激了工业企业投资转向,大量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添力,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观光农业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丘陵山区发展观光农业,多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单位,耕地规模适度。英国《应用生态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块地传统精细栽培与大型工业化密集型耕作相比,更能保持土壤蓄水和营养物质,保护了土壤结构,延缓了土壤侵蚀。石门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了三分之二,土地中能用于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渔)的面积仅占25%。发展观光农业,防止丘陵山区田地荒废退化,能有效保护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发展观光农业,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1)搞好市场调研和供需对接,防止盲目开发。考察分析周边县市观光农业发展状况,发挥石门县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稀有特色旅游景点与特色产业对接的观光农业项目,如将高峡平湖、峡谷漂流、温泉蒸浴、民俗表演、农业产业等巧妙组合,科学定位,就能衍生不少市场稀缺的观光农业景点。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资源。根据石门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布局,政府合理规划引导观光农业发展类型规模,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合理配置,选择适宜的观光农业模式,发展观光果园、垂钓渔场、休闲农庄等。对资源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错位开发,如人畜饮水的水源地就不能发展观光养殖业等。
发展观光农业,除了与自然景点结合外,还可以与多彩的乡土文化紧密结合,有唱山歌、傩戏、大摆舞蹈等土家名俗节目,有藤编竹编、石刻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有吊脚木楼、雕花家具等民间建筑,有姑娘哭嫁、送老归土等婚丧习俗,有桩巴龙出蛟、白虎图腾等民间传说等等。用乡土文化提升观光农业的文化品位,使石门的观光农业更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突出观光农业地域特色。
发挥规划引导与宏观调控职能,利用财政项目实施机会,将一批地域性强、特色鲜明、有文化品位的代表性景点扶持建设成观光农业精品景点,如趁秀坪美丽乡村建设之机,就可以规划建设柑橘节采橘游园活动景点。用代表性特色景点做样板,引领带动石门观光农业上档次,增加招揽游客能力。
现代农业注重对高科技的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也是游客的关注点。农业高科技园区如佳盛公司的标准化农业精品蔬菜基地大棚的光、热、水、气、肥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梅花鹿,人工种植的深山药材、珍稀果蔬,引进开发的各种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等,都是观光农业展示的重要内容。通过科技成果展示,宣传农业品牌的科技含量,扩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争项目、争国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启动资金来源;鼓励发展如双佳农牧公司的“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让企业和广大农户参与,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巨大金库;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是现有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趋势,适度集约经营便于农业融资发展。
观光农业面对的主要是城镇居民,加大对优质环境资源和特异景观的宣传推介,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农博会、柑橘节等节会场合,主动将石门精品特色景点、精品观光园、精品农副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扩大石门观光农业知名度,刺激游客实地游览欲望,打响石门观光农业品牌,促进石门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17(3):60-64.
[2] 张玉改,兰贵秋.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刍议[J].商业时代,2003(24):64.
[3] 高曾伟,王志民.论乡村旅游资源[J].镇江高专学报,2001,14(1):12-15.
[4] 金学良,陈常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人文地理,1992,7(3):28.
[5] 韩丽.关于我国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2000(10):9-10.
[6] 陈阳,魏云华,林魁.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