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继宏,赵海龙
(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河北石家庄050051)
石家庄市推广节水小麦品种、实现节水压采目标的措施探讨
彭继宏,赵海龙
(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河北石家庄050051)
结合工作实践,简要论述了石家庄市推广节水小麦品种、实现节水压采目标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节水小麦;品种;节水压采;目标;具体措施
河北省是一个严重资源型缺水的省份。地下水超采造成的严重后果,制约着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左右。河北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全国粮食主产区,常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在233.33万hm2左右,小麦又是用水最多的作物,占农业用水的50%。要想缓解河北地下水超采的情况,应该节约农业用水以缓解缺水现状,特别要在小麦节水方面下工夫。
小麦节水的关键是品种,推广节水型品种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措施。2015年,石家庄市被列为实施地下水压采试点项目试点市,坚持政策引导和品种先导的原则,行政力量和企业主体共同推动、示范带动和指导服务为有力保障,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2015年在9个项目县(市)区推广面积达8.133万hm2,小麦生育期内减少浇水1~2次,平均节水50 m3/667 m2以上,压采地下水6 100万m3以上,2016年推广节水小麦面积达8.8万hm2。在2015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全省考核中,石家庄市名列全省优秀等次第一名。笔者结合近两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做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工作,达到节水压采目标。
1.1 及时做好节水小麦品种推介工作
为了做到“好中选优”,真正选出节水性能好、产量稳定、农民群众认可的好品种,按照《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艺节水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石家庄市采取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层层论证把关的方式向农民推介节水品种。先由县级农业部门根据当地种植情况和农民意愿提出品种建议名单;市级农业部门汇总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推荐意见上报省农业厅;省农业厅邀请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河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小麦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从各市上报推荐的品种大名单中,根据抗旱节水性能、产量表现、抗逆性、适宜区域等,论证筛选出多个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在河北农业信息网公示无异议后向项目区推介,由农民自主选择。
2015年全省共筛选出婴泊700、石农086、观35、河农6049、邯6172等40个,2016年共筛选了中麦155、石麦22号、藁优2018等49个适宜项目区种植的节水小麦品种。项目区村委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代表农民在省推介的品种中,根据当地条件和种植习惯,每村选择1~2个品种集中采购,发放给农民种植。
1.2 认真制定节水小麦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通知要求,组织省市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及项目管理等相关专家,对各县(市)区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审查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各县(市)区完善实施方案,正式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批复后及时下发各项目县(市)区。
2.1 积极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确保种子质量
2015年,以(石农〔2015〕92号)文件印发《石家庄市农业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小麦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重点做好节水补贴小麦品种的质量监督抽查;对小麦节水品种做到监督抽查100%的供种企业、100%的补贴品种、100%的批次;小麦种子抽查中,样品室内检测中发芽率均合格,达到国家种用标准。
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还根据《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关于开展小麦繁种田和节水补贴小麦种植田田间质量检查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小麦繁种田和节水补贴小麦种植田间质量检查活动,切实加强节水小麦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维护好农民切身利益,确保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2.2 全面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
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于2015年10月12日下发通知,要求各项目县(市)区按照省农业厅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强化项目管理,落实项目近期有关工作,保证项目顺利进行。10月20—22日,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与省农业厅督导组到藁城、深泽、栾城、赵县、高邑等县(市)区对石家庄市秋收秋种及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进行督导调研,督导组就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与有关县(市)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保证了石家庄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的顺利进行。
2.3 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规范项目运作
2015年10月26日,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组织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县(市)区承担单位负责人,赴邢台市学习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学习临西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的先进管理经验,规范了石家庄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运作。2016年10月,又组织9个项目县(市)区赴衡水、沧州考察学习节水小麦项目管理经验。
2.4 加强技术指导,落实配套技术
按照省、市推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地下水超采区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品种,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小麦生育期内减少浇水1~2次,突出浇好拔节水,适墒浇灌孕穗灌浆水,实现小麦节水稳产。
2015年度,石家庄市各项目县(市)区狠抓项目管理,落实配套技术,认真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高邑县自项目开始,由种管站全体人员负责全程参与此次项目的实施,印制宣传资料和技术明白纸5 000余份,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放到农民手中;先后8次在项目乡(镇)村举办节水稳产技术培训班,培训乡村技术员、村民代表、种植大户、村委班子成员共计1 100人次;同时,制定了2017年冬2018年春小麦节水配套技术指导服务计划,成立了6个节水配套技术服务分队,根据小麦生产节点,深入全县项目村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力保项目顺利实施。
2016年10月,以(石农〔2016〕144号)文件及时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配套技术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项目县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做好相关技术措施的落实。10月19日,向各项目县发放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工作手册,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市种子站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结合石家庄2015年、2016年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工作实际,编写《冬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指导手册》,印发各项目县,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3.1 认真组织项目验收
2015年11月16日,以(石农〔2015〕126号)印发《石家庄市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验收办法》,并及时向有关项目县寄送2014年度邢台市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工作资料汇编,指导各项目县(市)区做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验收工作。2016年3—4月,根据各项目县县级自验结果,市农业局、财政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县(市)区进行项目验收。
3.2 做好后期管理,保证压采目标完成
石家庄市种子站于2016年4月初转发省站《关于做好节水小麦中后期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时安排部署项目县落实节水配套技术,搞好指导技术培训,认真做好节水小麦种植户满意度调查及测产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节水小麦项目管理工作,保证节水小麦稳产增收,实现压采目标。
4.1 小麦节水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2014—2016年连续两年,河北省在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和邯郸等5个设区市的61个县(市、区)推广小麦节水品种66.67万hm2,一改以往春季浇3水甚至更多水的习惯,整个春季只浇1~2水,其中浇2水的面积达32万hm2,占48%;浇1水34.37万hm2,占51.55%,平均节水50 m3/667 m2,压采地下水5亿m3。二是产量稳中有升。据统计,项目区连续两年66.67万hm2小麦平均产量477.29 kg/667 m2,超过全省常年平均水平。同时,还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省农业厅连续两年组织25位小麦专家,对21个县、43个2 hm2以上的地块进行抽测,有40个地块平均产量超过450 kg/667 m2。2015年,隆尧县西良村万亩示范方推广节水品种石麦22,在春季只浇1水的情况下平均产量达550 kg/667 m2;2016年,辛集市马庄乡木店村推广的节水品种“石农086”,在春季浇2水的情况下平均产量达715.9 kg/667 m2。
4.2 农民高度认可,种植节水小麦意愿强烈
目前推广的小麦节水品种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在较高水平上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稳产的协同。通过政府引导大力支持,大范围推广种植的效果一目了然,农民尝到了“种植节水小麦既节水又不减产”的甜头。农民继续种植节水小麦愿望强烈,为今后长期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小麦这个高耗水作物完全可以通过品种改良实现节水和高产、稳产相统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破解确保粮食安全和遏制地下水超采两难选择中,大力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已成为社会共识。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1005-2690(2017)06-0041-02
:S512.1
:A
2017-03-13)
彭继宏(1970-),男,河北灵寿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