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17-01-13 03:39:05
种子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皮病红松林立枯病

孙 明

(辽宁省凤城市凤山林场,辽宁 丹东 118100)

红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孙 明

(辽宁省凤城市凤山林场,辽宁 丹东 118100)

分析了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广大育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红松;病虫害;防治

红松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红松树冠高大,根系发达,能够较好地涵养水源;在经济效益方面,红松可作为园林用树,松子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及一定的药用价值,红松木是珍贵的经济树木,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并且耐腐朽力强,所以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1]。因此,近些年来,红松林的营造面积越来越大,但是红松林是一种极易受到病、虫侵害的树木。据不完全统计,红松已经发现的病虫害达50余种,给红松的正常生长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普及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营造红松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红松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主要防治措施

红松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物理、生物为主,化学为辅”为方针。即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预防,而在病虫害发生以后,首先要尽量使用物理及生物的措施来进行治疗,当这两方面的措施均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时,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疗[2]。

红松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视消毒,在定植之前对林地进行消毒,减少幼苗时期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营造混合林,实践表明,单一林更易发生病虫害,而混合林,尤其是针阔混合林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三是加强巡视,定期观察,并关注病虫害方面的预报,一旦周边有红松林发生病虫害或者本林地有树木发生病虫害时,需尽快采取防治措施;四是培育害虫天敌,减少害虫种群数量;五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合理,尽量选择低毒、无害的药剂,否则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红松常见病害的防治

红松的病害种类较少,常见的有立枯病、烂皮病等,其防治措施分别如下。

2.1 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是由丝核菌和镰刀菌引起。这两种病菌一般都寄生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开始活动。一般感染种子、幼苗等抵抗力弱者,而且不单单感染红松林,其他多种针、阔叶林均可感染。

立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是林地尽量选择干燥、向阳的地块,不要选择潮湿、低洼地块,如果林地中间有潮湿低洼地块,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以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二是种子必须经过催芽后播种,缩短种子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减小被病菌侵入的概率;三是幼苗出齐后加强管理,及时除草、松土、浇水,提高幼苗的抵抗力;四是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注意各种肥料的搭配,如果使用农家有机肥,一定要腐熟,以杀灭其中的病菌;五是发现有幼苗感染立枯病后,立即拔除并进行焚烧处理,避免细菌蔓延;六是采用农药防治,如果立枯病开始蔓延,则需要喷洒药剂,一般将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照1∶1∶200的比例混合喷洒,喷洒量为1 kg/m2,每10 d左右喷洒1次,喷洒2~3次即可。

2.2 烂皮病

烂皮病主要为害长势较弱的红松,尤其是有伤口的树木,病菌可以从伤口处侵入。感染后,受害枝会逐步干枯死亡。

烂皮病的防治措施有:一是加强幼林抚育,促使树木生长健壮,增强树木的抗病力。二是对于已经感染烂皮病的树枝,要及时伐除并烧毁,保持林内卫生。三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一般在5月初,用2波美度石硫合剂和50%蒽油乳膏1∶5的混合乳剂进行喷干和涂刷患部,可有效减少烂皮病的发生。

3 红松常见虫害的防治

已经查明的红松发生的虫害有4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红松球蚜、松梢螟等,其防治措施分别如下。

3.1 红松球蚜的防治

红松球蚜是红松常见的虫害之一,其1年可发生3代,为害红松的新叶和嫩梢,影响红松高度的增加。第1代若幼体在5月上旬出现,同时定居在新萌发的嫩梢上,这是影响红松生长最严重的时期。6月上旬第1代若虫发育成熟,蜕皮后开始出现有翅雌蚜,6月下旬为第2代若虫末期。第3代若虫于8月末9月初出现以幼龄若虫过冬。第2年4月末5月初,越冬若虫发育成熟,并进行孤雌产卵,卵孵化后又产生第1代若虫。

防治措施:一是培育天敌,红松球蚜的天敌较多,如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等,通过增加天敌来抑制其种群数量的增加,减小其危害;二是定时巡视,注意收听政府部门的病害预报,如果附近地区已经发生了红松球蚜病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三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一般在5月上中旬,当第1代病虫开始集结于新梢的时候,喷洒杀螟松乳剂或4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来毒杀害虫。

3.2 松梢螟的防治

松梢螟主要为害红松的新芽和球果,影响红松的成林,而且发生频率较高,因而需要重点防治。其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营造混交林,实践表明,混交林的松梢螟发生率大大低于纯红松林;二是释放其天敌赤眼蜂,按照12 000~15 000头/667 m2的数量释放赤眼蜂,基本可抑制松梢螟的发生;三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大大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小危害;四是幼虫危害期间喷洒40%乐果乳液400倍液或50%螟松乳剂500倍液。

[1]王占辉.浅谈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02):239.

[2]陈万怀.浅议红松树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10.

1005-2690(2017)10-0104-02

S763.7

B

2017-09-23)

猜你喜欢
皮病红松林立枯病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0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吉林农业(2017年20期)2017-10-10 02:22:41
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防护林科技(2017年7期)2017-09-01 01:08:43
建昌县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新农业(2017年6期)2017-07-15 08:36:45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
湖南农业(2015年9期)2015-05-11 07:15:38
高见的诗
满族文学(2014年5期)2014-09-22 23: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