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背后的官场逻辑

2017-01-13 09:13黄天鸿
中国汽车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商用车补贴电池

本刊特约评论员 黄天鸿

骗补背后的官场逻辑

本刊特约评论员 黄天鸿

家电下乡、农产品出口、两限房、新能源车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政府补贴。逢补必骗,成为国家政策之痛。为了刺激新能源市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了多达数百亿元补贴。有理由相信,已经有多达几十亿元以上的补贴被恶意骗取(实际情况很可能更糟糕)。

1月下旬,财政部牵头,联合四部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对2013年、2014年获得、2015年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情况进行核查。

范围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通知》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中央政府单独调查,不依赖地方;第二,调查不涉及个人用户,商用车为主,租赁企业是重灾区。

仅凭逻辑都能看出问题:去年1-10月18.4万商用车销量中,上牌仅10.8万辆。上牌数量略少于销量是合理的,毕竟办手续需要一定时间,但时滞不应超过两周,何况出现如此之多的幽灵商用车——销售的商用车中,超过1/3没上牌也没上路。

初步调查结果,有90家生产企业涉嫌造假骗补。不要说公众,就连熟悉产业的行内人,都不晓得我国居然有如此之多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数量轻松吊打全球。可以想见,这些雨后蘑菇一样冒出来的企业,毫无核心竞争力可言,最多从事简单的改装业。与其说是整车生产厂,不如说是山寨修理厂。这些小厂子这两年最拿手的活计,就是将商用车原有的汽油机、柴油机拆下来,换上整装电池。而这些电池必定为换装电池,这样方便整体拆下电池,再装到别的车上继续骗。

据称,6-8米电动商用车销量最大。将汽油车改装成电动车难度最低,“性价比最高”,为造假企业最爱。

照当前补贴标准,6米纯电动客车“自买自卖”,电池“重复使用”,利润率可达400%。按《资本论》的说法,如此之高的利润,简直可以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这么高的两级补贴,超过整车成本,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费力研发的是傻帽,轻松改装轻松“赚”钱。至于在政策制定之初“骗补问题始料未及”之说,请问政策制定能否如此天真?只要有补贴的政策,就有骗子,难道不该做点预防措施吗?

在这个“行骗产业链”里,新能源企业准入、租赁企业资质、电池标号追溯、续航里程等参数要求,如此之多的政府审核环节,全都形同虚设。是骗子太高明,还是监管小清新?政府对出租车不是监管最严吗?这么多年一辆都不允许添加。为什么这次需要地方政府配合财政转移支出、掏大笔银子的事,对汽车租赁企业的资质和运营状况审查如此松懈呢?这些车从未上路,这些企业没有跑过任何一条客运线路,难道很难察觉吗?

汽车租赁企业的审批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骗补如此规模庞大,如果说完全没有权力寻租的痕迹,脑洞未免太大,这也是国家部委单独组团赴各地调查的原因。一句话,信不过你们。

达到2020新能源车产业规划,“十三五”期间,财政要拿出3900亿元补贴。如果不堵上这个大漏洞,纳税人情何以堪?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作者系底特律大学汽车工程硕士

猜你喜欢
商用车补贴电池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商用车联合制动系统分析
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有用的电池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2019年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商用车表现好于乘用车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