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

2017-01-13 09:13金永生
中国汽车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载体新能源汽车

本刊特约评论员 金永生

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

本刊特约评论员 金永生

这两天回看了乐视贾跃亭先生在2015(第十四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的视频,有段话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汽车能够以高速联网的时候,汽车已经不是汽车了,未来汽车的机会一定不是发挥从A点到B点的移动功能,而是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还能干些什么”。如此定义和李书福当年名扬天下的那句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 一般地具有颠覆性。

确实,2016年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已经传递出明确的信号——汽车成为电子消费品势不可挡。在这个趋势下,汽车的机械属性会弱化,电子属性会强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终端载体化将是未来汽车的4个基本特征。

但这个趋势和国内同样火爆的“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截然不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将汽车定义为内容载体还是交通工具。

这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的区别,是造之诺和i3的宝马、造E6的比亚迪、造E50的上汽荣威、造EV160的北汽、造腾势的比奔、造modal S和X的特斯拉与乐视汽车、谷歌汽车、苹果汽车之间的根本区别。后一类企业并不以车企自居,严格意义上讲也不算硬件生产商——它们的盈利并不全赖汽车销量,相反,它们生产的汽车必须依托于已经建立的内容生态,才能搭建起盈利模式,单卖硬件无法生存。

所以,乐视、谷歌、苹果以及相似的小米们更像是为了销售内容或服务才制造硬件产品来实现内容或服务载体的企业,造椟卖珠,这样的企业才拥有构建商业帝国和霸占消费链的野心与雄心。当然,这一天的完整到来将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其中必有重重的障碍和曲折,眼下当红的乐视超级汽车和苹果汽车们虽然在现阶段还拿不出成品,但它们确确实实抓住了当前传统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痛点,勾画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格局,将未来的美景清晰地展现到了世人面前。

如果我们把燃油车比喻为1.0的话,新能源车只是1.5的过渡,互联网汽车才是完全不同的2.0全新世代。在1.0世代,因为时间短、摊子大的先天束缚,纵然坐拥全球销量第一,中国也仅能做个跟随者;到了2.0世代,虽然在新创技术上有些建树,但中国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上同样也被甩开差距,在要害领域和专利制高点仍被美日韩牢牢占据主导权;但2.0世代则会开启一个全新的赛道,汽车已经不再被定义为交通工具,比赛规则也完全不同——谁的消费基数庞大,谁就能一棒接一棒地衍生出优质的内容产业。有了强大的内容产业,作为载体的汽车只是一个附属品,就不再能基于它而构建出关键的竞争壁垒了。

综上,TNS新华信认为,中国能实现超车的弯道,不是新能源汽车,而恰恰是也只能是互联网汽车。中国已经在互联网的覆盖普及、技术迭代和日常应用度上超过绝大部分传统发达国家,也即将诞生出全球最大的内容产业。无论是数字、文字、图片,还是音频、视频,一旦这种基于网络交互的内容生产和消费达到足够规模,作为载体之一的互联网汽车最大的生成障碍边际成本便能降到极低。中国拥有的巨大先天优势,

将帮助它在互联网汽车领域确立领跑位置。

作者系特恩斯新华信业务流程与信息研究部负责人

猜你喜欢
载体新能源汽车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汽车的“出卖”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