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贝贝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钧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原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但钧瓷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却明显滞后,本文拟对其典籍、文字性材料、艺术品本身传播途径进行探索,多层次、全方位推介钧瓷文化。
关键词:钧瓷文化;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日趋频繁,各国都在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自身文化,提高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钧瓷文化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原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无论是钧瓷这种艺术品本身还是其历史典籍、产品说明,都蕴涵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是许昌、河南甚至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
一、钧瓷的文化内涵
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
钧瓷的绝妙,首先在与其神奇的窑变工艺。窑变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发生复杂交错的变化,从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窑变的发生,同气候、天气,窑炉构造、燃料成分、装窑疏密程度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的钧瓷制品,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这正是钧瓷的艺术魅力所在,而这样的变化,由于难以捉摸,产生了许多民间故事和文学,成为了钧瓷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钧瓷是社会发展和审美变迁的缩影。钧瓷作为工艺和审美的结合体,从兴起到发展,都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积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在艺术和工艺层面的凝练。从民窑、官窑到现在的发展和创新时期,每个阶段的成品都是当时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现状的反映。
二、钧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前,钧瓷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仅仅通过海外华人的零星传播和国家文化交流中附带推介。自1994年起,许昌市及禹州市政府为推广钧瓷艺术,举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国际文化节。同时,钧瓷届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2003年4月,“祥瑞瓶”被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赠予巴基斯坦总统;2009年12月12日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哈萨克斯坦总统亲赠“如意樽”;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原意大利总理蒙蒂收藏《九五至尊》,等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钧瓷迈入国际的步伐。
但如上所述,钧瓷产品走向国际主要依靠“送出去”而非“卖出去”,在国际场合,通过政府机构以礼品的形式推介出去,这是一种十分单一的、非市场化的途径。这就使得钧瓷的国际地位十分受限,无法扩大受众,更无从谈及发挥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影响力。
就钧瓷文化英语翻译而言,其形势更是堪忧。钧瓷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性翻译的文章寥寥无几。目前在中国知网及相关学术数据库中,钧瓷翻译的文章大多集中于个别词汇、产品介绍、公司广告等的翻译,涉及面也仅局限于翻译方法、策略这样的方法论层次,更不用说专业的翻译和研究、宣传团队,这对于钧瓷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极大的瓶颈。
三、钧瓷文化跨文化传播途径探索
(一)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当前,禹州钧瓷生产企业较多,但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滞后,产品类型单一。钧瓷产品的创新程度不高,重复性生产和仿制品较多,无法体现出钧瓷的内涵和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要打破这个现状,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根据不同钧瓷生产者的特长,整合资源,将整个钧瓷生产企业的生产结构向专业化、细致化、特色化和创新化发展,避免浪费。将优势资源最大化发挥出功效,增加其文化含量,推出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以产品为载体,以文化内涵为支撑,构成钧瓷产品以及钧瓷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对国际市场,研发更适合国外市场的钧瓷产品,提高钧瓷和钧瓷文化的国际认可度。
(二)产学研结合,促进钧瓷文化的良性、向上发展
钧瓷产业的发展和钧瓷文化的丰富,单单依凭钧瓷企业或译介队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以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相关研究团队为支撑,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体系并体现出综合优势。
专业化的教育是解决产业观念,提高该产业人才素质,促使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从技术和文化层面培养全方位的专业人才,才能在产品质量、特色以及内涵方面有所提高,进而推动钧瓷的发展。
钧瓷文化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专业的营销人才和外语人才,改变当前钧瓷外语专业人才缺乏的窘境,加大对钧瓷专业术语的翻译和规范,同时,组建有国际眼光的营销团队,有针对性的推介钧瓷产品和文化,使钧瓷文化走向国际的链条更加完善。
(三)有效运用新媒体手段
信息时代的今天,各种传播手段层出不穷,钧瓷文化的传播更要搭乘这辆快车,从单一的文字、印刷品的传播跳脱出来,构建庞大、有效的网络传播平台。由专业人才建设钧瓷文化网站,对钧瓷文化、产品进行详细介绍的同时,有针对性的使用微博、公众号、手机APP等形式,对不同的受众进行文化的传播。
钧瓷文化,作为我国科技文明和历史文明的积淀,有着非凡的艺术和文化魅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将其推向国际,增加其认知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自然. 钧瓷窑变传说的文化阐释[J].许昌学院学报,2011(1)
[2].刘向辉. 全球化语境下钧瓷文化英语翻译的现状及前景[J].许昌学院学报,2013(4)
[3].刘向辉. 钧瓷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困境及出路[J].许昌学院学报,2014(6)
[4].王艳玲. 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2)
[5].程欢. 河南省禹州市钧瓷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