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摘要:论文以当代广西壮族女性作家书写的相关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学地理学相关理论,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主要方面对当代广西壮族女性作家“民族记忆书写”进行考察,旨在通过探讨广西壮族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特殊的地域文化个性,挖掘广西壮族女性书写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人文关怀,进而对壮族女性文学创作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学地理;民族记忆书写;壮族女性作家
一、作家创作的文学地理学语境
文学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借鉴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各种文学要素的地理分布、组合与变迁,描述各种文学现象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揭示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不仅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文学研究所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和各种文学现象认识和理解,展示了文学研究的诱人前景。”1 因此,文学地理学语境是基于作家及其作品与地理空间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来的。在我们进行区域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的时候,应该熟悉与了解作家生活的自然山水环境与成长的文化成因,从特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与具体的作家作品之间寻找联系,并考虑这样的自然地理空间对作家的作品与他们的创作心理和艺术元素的构成产生了什么样的意义。
广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这里拥有得天独厚地山水自然风光,孕育了秀丽、神奇、质朴的“南疆文化”。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壮族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广西人创造的“山歌文化”,更是广西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本文研究的创作主体是以岑献青、黄琼柳等为代表的壮族女性作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们的创作,为广西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她们的创作承续着对民族、文化、历史和现实的叙事,在对于本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审视中,通过写作使自己的民族记忆成为一个个可触可感的实体,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二、作家的籍贯地理和“民族记忆书写”
出生于崇左龙州,现定居于北京的岑献青,在桂西南左江流域生活了20多年。作为一名壮族女作家,虽身在异乡多年,作品中多是关于遥远南国山地民族的故事,她的作品在展示壮乡生活的同时,延伸到她的民族历史生活领地,表现出对女性的生存和命运独到的关注。岑献青的小说集《裂纹》记录了一群生活在广西南部左江边红土地上的女性,允丰寨中的风云变幻,突显出她们悲剧的生活和命运。作家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捕捉到了壮族文化传统中落后的因素,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文学的反思和表现。在她的《裂纹》、《蝗祭》、《天孕》等作品中,岑献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女性生活的敏感性,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描绘了壮族女性的生活场景与情感世界的悲欢离合。《裂纹》中的“野合”,让不幸的平平最终踏上了“二主一仆”的不归路,屈辱度日;《蝗祭》中的吟香的奶奶和爷爷无法自我控制的命运,如同牵在人手中的一只“玩偶”,他们都是封建买办婚姻的牺牲品;《天孕》里,两个男人为香云的母亲编织了一个充满心酸的梦,最后消失遁迹在山水之中。这些作品无不反映了在落后的婚习制度、浓郁的民族生活氛围中,传统旧观念旧势力对妇女有形或无形的压迫与伤害。在她的小说中,字里行间反映出她对壮族女性世界及其命运的深层思考,同时隐含着她对民族文化存在痼疾的忧虑与反省,对民族发展问题的艺术思考。
同时,岑献青的地域风情散文以描写左江流域的山石草木、世俗民情等文化习传为特色,桂西南边境地区的友谊关、 花山等大景观,还有家乡房前屋后的花石草木等小景物,运用“歌圩” “年粽”、 “凿齿”、 “银耳环”、 “白头翁” 和 “艾草” 等小题材,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从壮民族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具有强有力的风俗民情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作者的乡土情怀,更多的是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同心理,当然也有对民族文化传承断裂的哀叹之情。
出生在广西柳州的黄琼柳是壮族女诗人代表人物之一。黄琼柳通过借鉴欧美现代诗歌艺术手法,抒写本民族的生活,充分展现她注重在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吸取养分。她以身为女性独特的感受力,体验着南方边地民族的精神本质和生命本真。在她的诗文中,透露出强烈的南方地域文化气息。
三、文学地理学图景下作家创作的维度
文学作品创作包含多个方面的维度,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而言,首先文学作品作为人主动参与实施的主体性精神活动,人文精神是作家赋予文学作品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精神价值的核心,也应是作家创作首要关注的维度。其次文学创作行为的产生基于作者心理层面对文学产生的愿望,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动力,影响作家创作的行为和作品创作的状态,因此可以作为作家创作的第二个维度。第三个维度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方法。方法是工具,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完成文学作品的工具,方法也是规则,是作家创作过程不仅要遵循而且要在文学作品体现。就当代广西壮族女性作家而言,其创作维度与文学地理写图景密切相关,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及人文地理特点对其创作维度产生影响。
例如“歌圩”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壮乡人民通过歌圩的形式参与社会生活的特点。以这一文化地域特点为背景,以岑献青、黄琼柳等为代表的一批广西壮族女性作家的作品体现了对社交自由的渴望,在作品中着重颂扬尊重自由、男女独立平等的人文精神;广西壮族女性作家以女性细腻的视角书写现实生活中的细节,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环境描述、矛盾冲突展示作者要表达的写作愿望。岑献青早年成长于桂西南左江流域,深受当地传统文化熏陶,切身体会当地生活现状,因此当在异乡生活并进行文学创作时,会以改变当地精神与物质生活中相对落后状态的目的开展文学创作。黄琼柳关注人作为个体所具有的特点,深入人的内心展开与生命相关的描写,洞察人生活、成长的感性与理性世界,因此追求人的解放,倡导个性发展成为其创作的动力。广西壮族女性作家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类别,注重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及地理区域特点开展文学创作是其共有的创作思路,而传统文学写作手法与现代文学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是其普遍的文学创作的方法。
当代广西壮族女性作家的创作一方面受地理环境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女性视角的影响。与作家籍贯地理相关的因素对民族记忆书写的影响最为突出,集中体现在对人文精神、文学作品创作的动力、文学作品创作的方法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张淑云.当代广西女作家跨界写作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2] 方图欢.论文学创作的几个维度[J].美与时代(下),2016(05).
[3] 梅新林.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4] 杜华平.文学地理空间的维度[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01).
[5] 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3月.
[6] 欧阳可惺,王敏,邹赞.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基金项目:科研项目《文学地理学语境下当代广西壮族女性作家“民族记忆书写”研究》(编号:LX20144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