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雀之灵”试论傣族舞的创新

2017-01-12 22:46周彦池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创新

周彦池

摘要:傣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渊源的文化和历史。作为傣族图腾的孔雀,更是受到傣族人民的喜爱和尊重。傣族孔雀舞历史悠久,从最初的男子傣舞到现在的剧目《雀之灵》,傣舞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并且,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如何与时俱进也是傣族舞者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雀之灵》作为傣族舞蹈近年来的精品,向我们揭示了傣舞创新之路。

关键词:傣族舞蹈;孔雀舞;创新;“雀之灵”

众所周知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只要是在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一、傣族舞中孔雀舞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民间传统孔雀舞

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脸戴尖塔型白净菩萨面具,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二)毛相《双人孔雀舞》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56年12月16日,“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在德宏州首府--芒市举行。两国总理和一万多中缅两国边民共同观看了文艺表演,德宏州民族歌舞团演出了由毛相和白文芬共同表演的《双人孔雀舞》。舞台上,一个晨光初露的早晨,一只“雄孔雀”由侧目欢快地跳跃出场至台中一个亮相,接着请出了“雌孔雀”,相互打闹嬉戏。毛和白两人舞姿优美配合默契,把一对雌雄孔雀的嬉戏爱慕的情景表演的惟妙惟肖。

(三)金明 《孔雀舞》

《孔雀舞》是中央歌舞团编导金明的代表作。这个舞蹈通过孔雀下山、喝水、飞翔等生活动态的描绘,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和平、自由、吉样等美好理想求和向往。该舞蹈从塑造美丽的女性孔雀的舞蹈形象出发,着重于人物的内感的刻画。以舞蹈的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现孔雀的各种生活习性,设置了“开屏”、“下山”、“喝水”、“洗澡”、“飞翔”、“登枝”等内容和具有诗情画意的场面。

(四)刀美兰 《金色的孔雀》

文革结束后,著名舞蹈家刀美兰与编导刘金吾老师为了表达“重生”以傣族孔雀舞为题材一起编创了傣族女子独舞《金色的孔雀》。《金》服装沿用了50年代《孔雀舞》的散式长裙和仿孔雀翎的发饰,为了突出情感主题将长裙改为金色。伴奏音乐完全抛开了传统乐器,运用了更有表现力的现代器乐伴奏。

(五)杨丽萍 《雀之灵》

1986年,杨丽萍自编自演的独舞《雀之灵》获得了编导和表演两项一等奖,她塑造的圣洁、美丽、崭新雀形象,倾倒了所有的观众。

杨丽萍以傣族民间舞蹈为基本素材,从“孔雀”的基本形象人手,但又超越外在形态的模仿,以形求神,不仅使孔雀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于观众视野,而且创生出一个精灵般的、高洁的生命意象。在动作编排上,充分发挥了舞蹈本体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手指、腕、臂、胸、腰、筋等关节的神奇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编导用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幻,把孔雀的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细微的动态中一颗颗生命之星在闪烁、在舞动,汇集成一条生命的河流,出神人化,在那昂首引颈的动态中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勃发向上的精神。杨丽萍并没有简单地搬用傣族舞蹈风格化和模式化的动作,而是抓住傣族舞蹈内在的动律和审美,依据情感和舞蹈形象的需求,大胆创新,吸收了现代舞充分发挥肢体能动性的优点,创编出新的舞蹈语汇,动作灵活多变,富有现代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毛象及刀美兰所创造的孔雀形象相比,杨丽萍的孔雀形象创造是艺术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二、影响傣族舞蹈发展的社会因素及《雀之灵》给傣舞带来的创新理念

(一)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状态下的审美差异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特定的文化历史环境塑造了特定的

形式风格,这是艺术创作的历史性特点。从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来看,各个时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审美观对当时的舞者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直接导致了作品的独特个性和思想内容。

(二)傣族自身文化中的可变性

1.傣族自身宽容的文化心态

由于历史的原因,傣族自身具有一种宽容的文化心态,吸收四方的文化精华,

化于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因此,当舞台的变化形态,符合其深层的审美意象,并成为一种强烈趋势冲击着傣族传统文化时,它会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吸纳。例如,金明的《孔雀舞》,以散式长摆裙来表现孔雀的女性美,后来傣族当地逐渐吸纳了这种方式,当地很多歌舞团都以这种形式创作了不同形态的孔雀舞作品。

2.当代傣族文化中的可变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个体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都会导致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因而其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傣族文化在开放的当代中国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接受与融合的过程中,传统观念受到了影响,发生了改变。3. 傣族舞蹈风格形态中的可变性

相比较其他民族的舞蹈而言,孔雀舞的动作形态更容易受到其他舞种的影响。这是由于孔雀舞中的静态造型多于动态的动律,传统的孔雀舞多以雕塑性见长,它不似朝鲜族或是维族舞蹈强调明显的动律特征,而把握造型的特点进行变

化比把握动律进行变化的束缚要少的多。其次,孔雀舞强调模仿的特点,使编导

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塑造性格迥异的孔雀形象。例如:杨丽萍的手指,《雀之灵》中的纯洁高傲。孔雀舞自身的这些特点,使编导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自我发挥和创作,也使得傣族的这只孔雀总是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在舞台上。这种风格形态上的可变性,令傣族舞蹈更加容易变化。

(三)舞蹈《雀之灵》中的创新理念

从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作品程度不同的运用原始舞蹈的素材,提炼民族性格和再创造,形成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作品,他们的基本特点是民族特色较为浓郁,虽然经过创作但仍然可以看到原始素材的存在,可具体指出作品中的某段某节某个动作来自原始素材。在旋律和节奏上明显的增现代色彩,抛弃了原来单一、缺少变化的舞蹈特性,但是对于技巧要求并不是别高,艺术风格比较大众化,容易引起共鸣,便于流传,不过份强调创作者的风格。《雀之灵》与传统傣家舞蹈有明显的不同,这是由杨丽萍独特的舞蹈构思和审美产生的。她将动作分解成破碎的“频闪灯”形式,独特的五指出神入化的展现了孔雀的神态,背手转的舞姿优美动人,无论在思想内容上、形式上、技巧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傣族舞蹈的逻辑形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在《雀之灵》中,传统动作风格已变得不再重要,以形体来表现舞者心灵中的孔雀的灵性,傣族文化中孔雀的神性,成为其存在的目的。动作的“陌生化”,使观者体会的不是客观事物,而是舞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作品表面上形式的远离,从另一角度却是与传统本质的贴近。

三、在整个傣族舞蹈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傣族舞蹈创作本身带有的问题

80年代之后孔雀舞进入了一种民族审美性的继承,吸取民族的精魂、脱换骨的创作方式使这类作品的标志,它需要改造者对少数民族的舞蹈及民族史、风俗、宗教心理素质等有深入的了解,并能融会贯通,能够熟练的把握民舞蹈的内涵和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出基本特征,运用现代技巧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着意于神似而不是形似,看不到原始素材的堆砌,甚至看不到具体的原始素材,但是它闪耀着民族舞蹈的风采,这些作品即充满现代的息,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既要有对民族蹈的透彻了解和悟性,更要有高超的技巧。

(二)傣族舞蹈民族风格形式的审美把握

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异性,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都各有特点,这是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特点一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傣族孔雀舞是傣族舞蹈风格的一个集中的体现,它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蓄,舞姿富于雕塑性。

(三)傣族舞蹈传统文化的意象审美开掘

“舞蹈创作的关键在于构造舞蹈意象”舞蹈意象并不是可以直观的人态本身,而是由舞蹈动态所产生的引申意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孔雀作为傣族人民心中集美、威严、和平、吉祥的象征,在傣族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在创新舞蹈时,应该注重文化的意象审美开掘,把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不可比拟的地位和形象表现出来。深入了解民族的根本,把握民族传统审美特质所的文化特异性,把握特有的共同文化心理素质才是当代民族舞蹈创作重点的处,也是强化民族性的灵魂。

结束语

舞蹈的题材范围、文化空间形态表现,都带有一定的区域性和相对固定的指向。相对纯粹的原生态生活状态,也有相对稳定的生存模式、风俗习惯的生态文化圈。创作者应正确地把握其民族的特性,从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特质,并准确地表现其舞蹈动律特征,表现他们的民族情感、展示民族习俗、昭示民族精神、释放民族性格、传递审美趣味。只有在认真地研究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理想等多方面因素之后,创作者才能从深层面上反映出民族民俗舞蹈文化的本质。创作者也只有将民俗与内容、人物真正地融合,才能使民俗民族舞蹈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和地域的差异而失去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李北达.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