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容
【摘 要】新的课程体系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努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兴趣;习惯;算法;评价
时隔6年,教完六年级,再来教一年级,我重新调整心态,改变说话语气,设计课堂程序,终能和这帮小不点和谐相处。特想谈几点感受:
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听好话更是他们的心理需要。所以,在教学时,我常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他们玩一玩,乐一乐。如教“高矮”一课时,先让学生分组比高矮,按高矮顺序排列,让学生在实际比较中找到比高矮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彩笔“画”高矮。最后学生汇报,有的学生画出了高矮不同的盒子,有的画出了长短不一的线条,有的画出了厚薄不同的书本,有的画出了粗细不同的物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各展所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还得到了积极情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勇于答问等习惯。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说一些能用“2+1”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说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且对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同学,奖励一颗“智慧星”。对那些说的不好的同学,我会用“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听得更仔细一些、想的更周到一些、声音更响亮一些”等话鼓励他们。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而且听得也很仔细,希望自己的问题比别人的新颖些。这样,在探究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思考、倾听、答问”的学习习惯。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但并不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只要求学生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算法。例如:在教学“9+4”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1:9往后数4个是13。
生2:9+1是10,10再加3是13。
生3:10加4是14,所以9+4是13。
生4:10加3是13,所以9+4也是13。
生5:6个加4个是10个,9比6多3 ,所以9+4是13。
……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8”、“9+6”,在肯定和掌握了自己的算法之后,我让学生竞算9加几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学生在竞算中比较、感受到自己的算法的优劣,自发的向别人学习更好的算法。
(三)对学生的评价有诚意
开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剪了很多的奖品,将给每一位表现好的学生,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发现他们一味的追求奖品,把兴趣迁移到了奖品上。于是,我就改用小组贴花的办法,给他们以精神奖励,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正确、真诚的评价。如:“你回答得真好!”“还没想好,没关系。继续想呀!”“回答正确,老师相信你下次回答时,声音会更响亮!”……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既给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精神动力,也培养了他们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课程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诚心诚意的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