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成火
陶行知说:“要创造‘活的教育。”“活”的教育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主动有趣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境”或“景”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的,“情”是学生好奇的、感兴趣的能打动学生内心的又与数学知识关联的。创设这样的情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教学前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并配合解说:“春天,大自然很美丽,同学们一起去春游。出发前,老师要给班里每个小朋友发一瓶矿泉水。”课件聚焦讲台,讲台上放着矿泉水。学生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可能有:(1)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2)矿泉水够不够每人发一瓶?(3)箱子里的矿泉水比箱子外的矿泉水多多少瓶?……用春游发矿泉水这个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创设教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趣味盎然地开始了一节课。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营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和游戏化的学习情境等。创设情境的关键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数学活动生活化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最有效方式。在活动中学数学的同时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耳朵、双手、空间和大脑。组织数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阶梯式引导,在活动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把直尺和若干个圆片,让学生测量出不同圆的直径,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不同圆片的周长,然后进行比较,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相当于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再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已经学过了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换成长方形,从而懂得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组织引导学生把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数学是抽象的看似枯燥无味的,不少学生怕数学,数学教学如果不去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组织开展富有趣味的数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数学运用生活化
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做”是动手操作也可以是运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知识同样需要运用,会运用才会创新才有发展。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就成了无渊之鱼。运用数学知识既能巩固知识,又为学生的创新做好铺垫。教师要把运用知识作为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设计好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运用计划。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长方形周长”运用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李叔叔要用篱笆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引导学习运用所学知识交流讨论,得出4种不同的答案(有一面靠墙的,两面靠墙的,三面靠墙的,不靠墙的),这种运用不但固化了知识还活化了知识。又如:在学完“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对班级课桌椅的检修活动,将摇晃的课桌椅用掌握的知识把它修理好,从而在实践中验证了所学知识。再如: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设计一道题目:“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铝皮,剪成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可剪几个?”理论上可剪3个,实际中只能剪2个。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铝皮加工厂调查了解并实际操作,发现了“边角料”就是问题的真相,从而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的问题。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注重把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融入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学到并会运用“活”的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曌,杨光伟.中日初中新教材中数学史融入的比较研究——以日本东京版数学教材与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3(10).
[2]刘曌,杨光伟.新课程理念下中日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比较研究——以我国人教版与日本东京版初一数学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13(10).
[3]刘曌,杨光伟.中日两国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微积分内容的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13(09).
[4]沈春辉,柳笛,汪晓勤.文化视角下“中新美法”四国高中数学教材中“简单几何体”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04).